明太祖的这两种手段,不仅导致文化专制,更是中华衰败的根本原因

明太祖的这两种手段,不仅导致文化专制,更是中华衰败的根本原因

明太祖的这两种手段,不仅导致文化专制,更是中华衰败的根本原因

自古马上得天下者,不可马上治天下,于是就要任用文臣。朱元璋也明白这个道理,在开国之初,他重用文臣,文人得了势,结果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心里失衡了。

自己流血流汗、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凭什么要你们文人来掌权,于是就向皇帝进言:虽然要用文人治天下,但可不能轻易相信他们。否则就会上当。

话说到紧要处,他们就开始举例证明:“张九四(张士诚)一辈子对文人宠爱有加,总是好房子住着,高薪水拿着,真把他们捧上了天。可是在他做了王爷后,要起一个官名,文人便替他起名为士诚。”

朱元璋很纳闷地说:“这名字挺好啊!”他们反驳道:“不然,张九四是上大当了!《孟子》一书明明白白地写着:‘士,诚小人也。’这句话也可说成:‘士诚,小人也。’这是骂他是小人啊,可是他至死也不懂,真是可怜。”

朱元璋听到这里默不做声,待回去拿出《孟子》一查,果然有此说法,于是对文人产生疑虑,心想,该规范一下这些不老实的文人了。

说做就做,他开始两手抓:一是文字狱,一是八股文。明文字狱始见于洪武七年。时苏州知府魏观将新府衙建于张士诚宫殿旧址,高启为其作的《上梁文》中又有“龙盘虎踞”四字,因此触犯朱元璋忌讳而被腰斩。

另一次,浙江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呈上一份《贺表》,其上写着“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本是夸赞之言。

到皇帝这里,他读其表,又悟其里,终于读出了弦外之音:“‘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光,则薙发也,‘则’字音近‘贼’也。竟敢对面骂朕为僧为贼,岂可留他!”于是这位老先生没有逃脱掉脑袋的命运。

明太祖的这两种手段,不仅导致文化专制,更是中华衰败的根本原因

当然关于朱元璋以文字罪人的案例,其中最精彩的当属他对“亚圣”孟子的肆意攻击。众所周知,孟子的思想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是把暴君称为“独夫民贼”,人人可诛之,看到此处,朱元璋心想:这还了得,这不是劝人造反吗?于是心中大大地恼怒。

“上(朱元璋)读《孟子》,怪其对君不逊,怒曰:‘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时将丁祭,遂命罢配享。明日,司天奏:‘文星暗。’上曰:‘殆孟子故耶?’命复之。”

但朱元璋还是搞起了另一手:删书。把孟子的书删掉了三分之一左右,可视为“思想的腰斩”,其手段不可谓不狠。

明初文字狱贯穿洪武一朝,是朱元璋为推行文化专制统治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并为后世统治者所效法。

文字狱是朱元璋继承前人的传统,而八股文则是他和他儿子朱棣的首创。科举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至关重要,是他们唯一的出路。面对欲渡独木桥的文人,明朝的统治者伸出了自己的钓钩——八股文。

首先是朱元璋规定了考试范围,以《四书》、《五经》为限。而《四书》、《五经》又以朱熹的注解为标准,后来又硬性规定了一种考试格式。

明太祖的这两种手段,不仅导致文化专制,更是中华衰败的根本原因

成祖朱棣进一步加以约束,明确规定使用“八股文”,以后的明清约500年间,这个钓钩为朝廷钓上了一代又一代官员。

朱元璋的这两手,直接打击了明朝的文学事业。使得明初的文化受制于宋代理学,趋于保守。而朱元璋所做的一切,终究还是围绕一个主题: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