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半年報|到底多少ICO項目死在2018?ICO迎來理性拐點

互鏈脈搏按:近日,網上出現多篇“半年來已有1000多個ICO項目死亡”相關主題的文章。互鏈脈搏梳理了Coinopsy網站的數據,發現在2018年Game Over的項目其實不到200個。此外,從近幾月的融資表現可見,高燒不退的ICO終於遇上“良醫”:投資者變得理性,全球監管政策愈加明朗……

Coinopsy和DeadCoins是國外兩個跟蹤失敗、或有失敗跡象ICO的網站。美國科技博客TechCrunch統計了兩家網站的數據,得出結論:2018年才過一半,就已經有1000多個項目失敗。

TechCrunch的消極結論源於其簡單粗暴的統計方式。文章將Coinopsy網站的數據(260個)以及DeadCoins網站的數據(829個)相加,從而得出“半年來死了1000多個項目”的結果。

本文將以主流的Coinopsy網站數據為準,篩選出2018上半年已經失敗、或正在潰敗的ICO情況;互鏈脈搏發現,實際並沒有那麼糟糕。

2018年以來,共有192個“殭屍”項目

Coinopsy網站的關鍵詞是:Dead Coins(死亡幣),指的是那些被遺棄、做實騙局、網站關閉、沒有節點、沒有社交更新、交易量低,或者開發人員已離開的項目。互鏈脈搏認為,“死亡幣”或許沒有“殭屍幣”貼切,畢竟有些ICO項目尚半死不活,並未死透。下文將用殭屍幣指代上述狀態的項目。

經過篩選,互鏈脈搏整理了一份2018年以來的“殭屍幣”列表(詳見附錄)。2018年至今,Coinopsy網站一共收錄192個“殭屍幣”。

區塊鏈半年報|到底多少ICO項目死在2018?ICO迎來理性拐點

其中,“被棄”項目多達61個,發行方或開發者中途放棄,不再維護網站、不再更新社交媒體等,但其中一些項目幣可能還掛在少數交易所上。

(疑似)“騙局”或割韭菜的項目共39個,拉盤砸盤、割完就跑等是慣用伎倆。

35個殭屍幣因“網站關閉”、網站不能正常打開,或者導向無關網址等上榜;

“交易量低”和幾乎“無交易量”的項目分別有29個和11個,這類項目往往沒有官網,在知名行情網站CoinMarketCap上的排名通常在1000名之後(該網站共收錄1679種加密貨幣),有些項目幣甚至被交易所下線,連最後一根稻草都不剩。

“不活躍”指的是官方動靜頻率低,官方社交媒體甚至幾個月沒有更新,這樣的項目有10個。

還有7個“其他”類型的殭屍項目,產生的原因十分小眾,有些為“惡搞”而生,例如只在聖誕節由聖誕老人發行;“Nautilus Coin”項目則因為創始人不幸離世而走下坡路;此外,還有項目錢包出問題,以及搖身一變成了新的項目,開始尋找新一茬韭菜。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原因不具備排他性,有些項目同時存在兩種、甚至三種問題,本文只將Coinopsy列出的最主要問題計入統計表。例如,有些官網已經關停的ICO項目,同時也被確定是騙局,或者未上交易所,幾乎沒有交易量。

ICO投資逐漸“退燒”

數據顯示,2017年共誕生873個ICO項目,而2018年至今已經收錄974個項目,6個多月時間頂去年全年的數量,可見這種融資方式越來越受全球區塊鏈企業的追捧。有些項目(如Telegram)短短時間就能籌得十幾億美元,相較在“古典互聯網”領域創業、一步一步才有可能觸碰IPO,其誘惑的確無法抗拒。

去年下半年的ICO融資狂熱,一直燒到2018年第一季度。整個季度就募得超過38億美元;其中,一月的募資額高達15.2億美元,也是今年以來的最高峰。之後連續3個月呈現“節節退敗”狀。

從icodata.io的柱狀圖可見,四月處於山谷位置(5.6億美元)。整體來看,第二季度融資速度明顯放緩,僅籌得23.5億美元,同比減少61.7%。

這個七月或許會有更大的“驚喜”。現已是7月份的尾巴,尚未募到一億美元(9.2千萬美元)。

區塊鏈半年報|到底多少ICO項目死在2018?ICO迎來理性拐點

全球ICO活動來到理性拐點

2018下半年,投資者似乎開始表現出理性。互鏈脈搏在早期文章中曾提及兩方面的原因:其一、ICO騙局、被棄和破發等亂象眾生,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到頭來遭殃的仍是自己;其二、新的ICO項目不斷冒泡,這也可能導致投資需求下降,如果大量資金投入了某個項目,那麼一定程度上就會減少對其他項目的投資熱度。贏家通吃的定律幾乎在任何領域都適用。換句話說,有潛力的ICO項目將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更多的資金,而登榜殭屍幣“黑名單”的項目或者已“涼”,或苟延殘喘。

此外,全球監管亦密切關注ICO動態,呈現規範化的趨勢。今年6月,泰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佈了ICO監管細則:允許包括比特幣、以太坊在內的7種加密貨幣用於ICO;ICO發行方必須在SEC進行登記,清楚說明發行代幣類型以及相關投資信息;獲得財政部許可證後才能開展相關業務,並按要求繳納年費;對於單個ICO項目,普通投資者每人投資不能超過代幣總價值的70%……這項監管框架分別向區塊鏈企業和投資者說明了具體細緻的規則,為其他尚未正式制定ICO監管法的國家提供重大借鑑意義。

今年起,美國證監會(SEC)也收緊了對欺詐性ICO的監管,已向大批可能違反了證券法的相關公司發出傳票,要求企業提供ICO預售以及銷售構成等信息。美國SEC一直對ICO持負面態度,認為這種新型募資方式大多是變相證券產品。

此外,美國監管當局正猶豫不決是否把以太坊等加密貨幣納入現行證券法管轄。如果實錘落下,絕大多數項目將被判違法,從而面臨行政罰款,主要涉案人員甚至有可能蹲監獄。原本想靠“割韭菜”大發橫財的ICO項目方往往會三思而後行。

7月融資額暴跌,僅僅只是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