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年科舉考試來看看這位滿族貴胄有多重視漢臣

滿清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特殊的朝代。筆者認為特殊有二,一是他和元朝一樣是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二是清朝自身閉關鎖國,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沒有跟上歷史的潮流。第一點的特殊性導致了當時滿漢之間的矛盾和衝突。雖說滿清自入關以後充分納入、吸收漢文化,但是對漢人和漢大臣的提防和不信任並沒有停止過。

從三年科舉考試來看看這位滿族貴胄有多重視漢臣

晚清被列強欺凌,遭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晚清時期,面對以太平軍為首的全國各地起義以及外國列強的欺凌,越來越多的滿族當權者意識到重用漢士的重要性,這其中又以愛新覺羅·肅順最為重視漢臣。

從三年科舉考試來看看這位滿族貴胄有多重視漢臣

肅順

在咸豐帝剝奪恭親王奕訢軍機處領班大臣的資格後,雖然多人染指過軍機處,但是名副其實的首輔只有肅順一人。雖然沒有掛職軍機處,但是肅順以戶部尚書、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的職銜深為咸豐帝所信任與重用,咸豐對肅順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也因此,曾胡左駱早期能在外擁兵自如抗擊太平軍,和肅順在咸豐面前吹風不無關係。

肅順“輕滿員而雅重漢人名流”是出了名的,據說他說過“咱們旗人混蛋多,他們懂什麼,漢人得罪不起,他那隻筆厲害的很啊”之類的話。那肅順“雅重漢人名流”到了什麼地步?有兩件關於咸豐八年至十年科考相關情況作為對比或許能說明一二。

從三年科舉考試來看看這位滿族貴胄有多重視漢臣

清朝漢臣也很多

第一件事講的是戊午科場案。戊午科場案是指發生在咸豐八年的科場舞弊案,涉事的主角是當時的文淵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柏葰。以當時柏葰涉案的輕重程度以及身居高位的情況來判定,估計最多就是將柏葰革職流放。但是咸豐帝在肅順“肅反貪腐、整紀朝綱”的一再請求下,將柏葰直接於菜市口問斬。柏葰可是大清國立國200多年來第一個因為涉事科場舞弊案而被問斬的當朝“宰輔”,在當時其影響不可謂不深。而肅順堅持肅貪反腐的鐵腕手段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第二件講的是關於考生高心夔(kuí)在咸豐九年、十年兩次落榜三甲的事情。高心夔,江西胡口縣人,經曾國藩推薦做了肅順的幕僚。肅順頗欣賞他的才華,認為他不僅僅能中進士,即使是中個狀元也不意外。咸豐九年,也就是戊午科場案柏葰被斬的第二年,高心夔應會試,被列為二甲,可是在殿試的時候鬼使神差的押錯了韻而慘被淘汰。這次高心夔的會試肅順幫了忙,但是幫的不大。可咸豐十年的恩科會試後,為了讓高心夔中狀元,肅順可是花了大力氣。

肅順不顧前年發生的科場舞弊案自己所扮演的正面形象,竟自己也舞弊了起來,提前幫高心夔弄到了殿試的題目。肅順心想,這次總能把你送上狀元位置吧,誰不曾想高心夔這次居然記錯了韻部,押韻的八個字除了“門”字外,都押到了“十一真”韻,而“門”字在韻部卻屬於“十三元”,內容再好也沒有,不僅狀元沒了,前三甲進士又沒有。肅順捶胸頓足,為高心夔感到相當的可惜。

從三年科舉考試來看看這位滿族貴胄有多重視漢臣

舞弊的肅順未能幫高心夔完成狀元夢

同是科場舞弊,第一件事情亮出了肅順堅持考場清風、鐵腕打擊科場舞弊的正面形象(當然政治鬥爭因素可能更大),還沒到一兩年的時間肅順就變成了第二件事情中科場舞弊者的反面形象,這種讓自己瘋狂打臉的行為為的是什麼?為的是自己心儀的漢人名流能夠中狀元而已!

我是歷史的天空2018,歡迎大家關注我,對我提出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