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變化 找差距 鼓幹勁——全市全域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行動現場推進會觀摩活動側記

看變化 找差距 鼓幹勁——全市全域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行動現場推進會觀摩活動側記

夏末秋初,武威大地草木蔥鬱、百花綻放,處處彰顯著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

8月8日至10日,我市召開全市全域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行動現場推進會,期間,8日、9日安排舉行觀摩活動。

8月8日上午,觀摩團一行來到天祝縣金強河河道治理及華藏大橋建設工程現場,只見一臺臺大型機械正在不停地運轉,施工人員揮汗如雨,全力推進項目建設進度。

金強河河道治理及華藏大橋建設工程是天祝縣的一項基礎性民生工程,項目完成後,將徹底解決河道環境衛生髒亂差的問題,有效改善縣城交通條件、緩解縣城交通壓力。

如今在各縣區,一個個生態環境基礎性工程建設正高歌猛進、如火如荼。市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 天祝縣城區汙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古浪大靖鎮生活汙水處理及中水回用項目、民勤縣汙水處理二期工程……這些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將全面提升區域環境質量,促進生態環境持續健康發展。

“廁所革命”是我市提出的“三項革命”之一。今年以來,各縣區加大公廁修建、農村改廁推進力度,積極採用節水、節能、除臭等新技術、新材料,建設生態、低碳和環保廁所,讓廣大群眾如廁成為一種美好享受。

每到一個城區、集鎮、村莊,觀摩團成員都要進入新修建的公共衛生間、農戶家中的新型廁所,詢問規劃建設情況,瞭解資金來源和日常管理等具體做法。

8月9日上午,觀摩團走進民勤縣重興鎮上案村一戶村民家,他家的非沖水式戶用衛生節能廁所引起了大家的濃厚興趣。該廁所造價4000元,由廁屋、堆肥桶、液肥桶、馬桶蓋和風球五部分組成,無需用水衝,用鋸末、秸稈粉碎物將排洩物覆蓋,通過吸收水分、高溫發酵,變成有機肥,實現資源無害化處理的目標。“這種廁所具有建造成本低、安裝便捷、後期維護簡單等優勢,深受群眾歡迎,已在我縣部分鄉鎮推廣安裝。”該縣相關負責人馬維斌向觀摩團成員介紹。

“各縣區、各鄉鎮,在農村改廁方面都進行了有益探索,都有自己的好經驗、好辦法。會後,我們將認真借鑑利用,加快推進農村改廁工程實施。”觀摩團成員張伯忠對記者說。

古浪縣城陽哇山下曾經有一片棚戶區和垃圾場,如今已被一個佔地3.43萬平方米的休閒廣場所取代。廣場內曲徑小路、實木棧道、綠植草坪、花壇景觀、文化燈組相映成趣,組成了一個情趣雅緻的小遊園,三三兩兩的居民們徜徉其間,享受著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幸福美好新生活。

“這處休閒廣場依託當地地形地貌,就地改造原有垃圾場、棚戶區,為群眾打造文化娛樂場所,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借鑑。”觀摩團成員張海軍說。

街道乾淨整潔,馬路寬闊平整,廣場樹綠花香,文化氣息濃厚…… 9日下午,實施鎮容鎮貌改造提升成效顯著的涼州區雙城鎮,迎來了觀摩團成員,大家為該鎮短短几個月的巨大變化所折服,紛紛拿出手機拍下一個個精彩的畫面。“鄉鎮鎮容鎮貌改造提升雖然困難重重,但也並非沒有有效的途徑,雙城鎮鎮容鎮貌改造提升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這為全市鄉鎮樹立了榜樣、增添了動力、提振了信心。”觀摩團成員李世榮信心滿滿地說。

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綠地倍增行動、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道路提升改造、農村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觀摩團成員深深體會到,這一項項生態文明建設行動的實施,在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環境的同時,也極大改善了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讓他們感受到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9日下午,當觀摩團走進涼州區東大街楊府社區土城巷幸福苑小區,居民趙有玲一臉笑容地迎了上來,緊緊握著觀摩團成員的手說:“我們住的雖然是老舊小區,但通過改造提升,跟新小區沒什麼兩樣。曾經最破爛的巷子如今也變成了樣板巷,住在這樣的環境裡,感受到的是溫馨與舒適。”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廣大居民的共同心聲。

土城巷幸福苑小區是涼州城區的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以前小區沒有物業,車輛亂停亂放,垃圾遍地,破敗不堪,通過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提升工程,小區有了物業,車輛擺放整齊,道路乾淨整潔,小區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大家看著眼前環境幽美、功能完善、管理有序、面貌一新的小區,由衷讚歎。

“只要我們堅持市委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時處處為群眾謀取實實在在的利益,就一定會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和擁護。”涼州區相關部門負責人程詳山深有感觸地說。

兩天的觀摩雖然結束了,與會人員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在生機勃勃的武威大地上,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全域生態文明建設給武威人民生活帶來的深刻變化,同時也達成了一致共識: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市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向著小康社會邁進的必然要求,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有效途徑。大家紛紛表示,要把兄弟縣區的好經驗帶回去,讓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經驗在全市開花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