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的人才战略!难怪这所这么厉害!

11位院士领衔的人才团队

对于高校而言,人才始终是一所大学发展的根基。电子科大近年在杰出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上表现不俗,特别是信息领域杰出人才队伍

已然处于全国高校前列。

截至目前,电子科大汇聚了一支由11名两院院士,20余名IEEE等国际组织Fellow,17名“万人计划”入选者,149名“千人计划”入选者(含青千入选者80人),40名“长江学者”,34名杰青、卓青、优青获得者和11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组成的277人(不重复计算)的杰出人才队伍。其中“千人计划”与“青年千人计划”入选人数在信息领域排名全国第一,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入选人数位列全国高校第四。

在已有雄厚师资队伍的基础上,近期电子科大明确提出新的实施目标,期望到2021年,专任教师总量达到2600人左右,其中杰出人才总量占专任教师比例16%以上。

电子科技大学的人才战略!难怪这所这么厉害!

众多有潜力的青年学者加盟

近几年,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备受关注,在80后占据绝对主导的青年千人名单中,历年也仅有六位“90后”入选,而电子科大就占据其中两席,他们就是刘明侦和顾实。

刘明侦18岁留学英国,22岁获得剑桥硕士,23岁在《自然》正刊发表论文,25岁拿下牛津博士,26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回国后,刘明侦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教授,牵头成立了电子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中心。2017年10月,她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2018年1月,未满28岁的刘明侦正式成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成为该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

顾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11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1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数学与计算科学博士学位,并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期刊。2017年,入选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也是当年全国最年轻的青年千人入选者。

从两位90后教授的经历就能看出电子科技大学敢于打破已知禁锢,愿意成就有潜力的青年学者。正是这种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的优秀人才将电子科技大学变成第一选择。

全方面的人才支持措施。

要吸纳实力不凡的人才队伍,离不开对人才的大力支持,电子科大在这方面无疑做得相当出色。目前电子科大的人才支持措施包括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安家费、科研配套、岗位与招生、医疗服务、子女就学等全方位人才发展服务体系,解决人才所有后顾之忧。 以青年千人为例,在工作配套方面,电子科大提出,在国家提供科研经费100-300万元基础上,学校不低于一比一与其配套,另外提供较大面积的办公和实验场地,本人被聘为教授(事业编制),授予博导资格,招生方面也优先支持。在生活方面,提供不低于45万元的基础年薪(薪酬动态增长机制),220万安家费购房补贴(含国家、四川省“千人计划”配套),每年约10万元的五险一金及其他福利费和上不封顶的高水平成果奖励。入选成都市“蓉漂计划”项目,还有成都市提供的最高300万元的资助。这样的高待遇也使得电子科大近几年青年千人引进方面位居全国前列。

10亿元支持人才优先发展

尽管近几年电子科大人才队伍建设成绩出色,但目前尚无法为学校建设“双一流”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以目标为牵引,电子科大不断探索破冰之策,于7月26日出台了《电子科技大学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升级人才战略,努力为每个人的成长创造条件,让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

未来5年,电子科大将投入10亿元作为人才发展基金,通过“3+2”举措,实施一个工程,实施一个计划,建立机制,打造体系,营造氛围,全力推动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坚持大人才观,通过实施引进与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发挥院士等顶尖人才的高端引领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吸引、汇聚优秀青年人才,并推动他们“入主流、到前沿”进一步成长成才。在资源配置问题上更是主张优先解决人才发展所需,成立基础教育集团,加强医疗健康服务,探索“校地双打”模式,为人才争取更多资源,让人才既能乐业又能安居。

为调动人才积极性,电子科大加大奖励力度,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来优化薪酬分配。不仅如此,还出台了《电子科技大学教职工荣誉与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及系列评选细则,激励广大教职工参与到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去。 随着电子科大这份重量级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电子科大的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势必越来越引人注目。

本文部分内容来至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