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采风启动仪式合影

写在前面的话:

对于画家来说,没有比写生再质朴的表达方式了。古香古色的村庄、平实的土地、朴实的村民以及大自然的馈赠……给予画家不同的感受和灵感。

从今天开始将连续三期(上、中、下篇)刊登王文英老师“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以及相关作品图,供大家欣赏。

不一样的旅途

又是一年春到,画家们开始背着画板赶春了。

北京水墨行动照例地在春天组织画家们去采风写生。这一次采风写生的地点是湖南怀化的通道县,一个以侗族为主的自治县。在湖南西部的边边上,离贵州、广西更近,距离它的首府长沙却有六百多公里

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王文英写生场景

早上7点多的飞机,从北京出发到长沙,再换火车,火车到怀化,再换汽车,掌灯时分,到达目的地。晚餐后拉着行李进房间,9点。从清早出门到现在16个小时,飞机火车汽车,二千多公里,在今天算是辛苦的旅程了,但比起古人来幸福不知多少倍。

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王文英写生作品

虽然如此,还是很向往哪怕只有一次古人那样的旅途,即使车马劳顿,会遇风遇雨遇意外,走走停停,这样二千公里的旅途要走个把月,或者更长的时间,但是一路的风光从头看到尾,个中的嗞味能装厚厚的一本书了。不像现在这样的旅途,一早上飞机、上火车,短则个把小时,长则也不过一天的光景,还没找到旅行的感觉,就到目的地了。

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王文英写生作品

如若古人知道,在他们后来的后来人,把旅途变得这样魔性,也会很向往吧。毕竟可以不用吃苦受累,担惊受怕,掰着指头数日子。

拿古人无尽的旅愁当收成,的确有些矫情,就像高谈钱有什么用的,一般都是不缺钱的主儿。

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王文英写生作品

还记得小时候母亲带着我,在北京临潼之间来往,步行、人力车、渡船、火车,记得母亲脸上的焦虑,还有漫漫的长途。即使这样,过去那样的慢日子,我还是很向往。

人就是这个样子,缺什么想什么。

王文英,写于2018年3月22日

画家眼中的景

一直在旅途的人,特别地期待一个好觉,却恨恨地一夜无眠。从欧洲之旅到现在,好像就没有好好地睡过觉。好在第一天的采风不用带画板,走走看看,拍拍照。

到过离通道不远的凤凰,进侗寨却还是第一次,虽然建筑风格大同小异,但通道没有凤凰那样重的商业味,原生古朴得多,特别是那些深巷里的人家,瞬间把记忆拉回很远很远的从前,恬静里诗意弥漫。

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王文英写生作品

皇都侗寨是个以旅游为生计的寨子,据说这个寨子是侗族村寨原生态保留最好的地方之一,吊角楼、鼓楼、风雨桥,荷塘,依着山傍着水。

漫步在只能过人和人力车的街巷,光滑的石板路,街巷两侧上了年纪的吊角楼,就像走在时光里。

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王文英写生作品

寨子里有个不大不小的广场,有一片湖水,不知道是本来的样子,还是为了游人而建。湖里有水泥造的景,湖边植着人工假树,在这样一个与自然相偕的寨子里,这些蹩脚的点缀突兀、违和,就像一桌子天然美味让一点子人工调味剂给搅和的味道不伦不类。

常常感叹,这样一个画家泛滥的国度 ,日常的美盲却随处可见。

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王文英写生作品

一天的光景在走街串巷中匆匆而过,眼睛手机相机忙活不停。然眼中的景与镜头里的景还是有差别的,眼中的景360度,随意取舍,镜头里的景范围有限,实景再现。

所以说,镜头里的景比不过眼中的景,眼中的景又比不过画家笔下的景。用画笔记录远远比眼睛记录更靠谱,这也是画家们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写生的动力。

王文英,写于2018年3月23日

做个山水画家 “斗”山“斗”水,还要“斗”自己

济南有个千佛山,清道有个万佛山。不过,此万佛山不似彼千佛山,山上一座佛像也没有,而这个匪夷所思的名字,据说源于传说此地曾经有过几十座庙庵。

万佛山的主峰像极了麦积山,只是略瘦小一些。虽然海拔只有六百多米,但一眼望不到头的盘山栈道,瞬间让我决定放弃登顶,和其它的伙伴一样,找个地方坐下老老实实画画。却经不起当地朋友的忽悠,于是一路向上,虽然半途卸下负重的画板,但日常习惯走平路的人,急火火地登梯上山,也不是件轻松的事。不稍一会儿的功夫,汗流浃背,腿脚也像灌了铅。

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王文英写生作品

不过,山上的风景不负这趟辛苦,烟岚飘渺里数不清的山峰,大大小小石笋一样星罗棋布,像极了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里的远景。丹霞地貌的万佛山红赭的山峰,点染着深浅不一的绿树,有些植物干脆就像是石涛画里的苔点。谁说古人不写生,师造化是中国画肇始就遵循的原则,而西方画家从画室走向自然,也才不过几百年的历史。

半天的光景全在看山看景,虽说看山也是在观察自然,但还是比不过坐下来认真地揣摩。下山的路上,终于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打开画板。幸运的是一路还有伙伴儿,仇传澄,一个花鸟鱼虫山水林木全能的画家。

平生第一次在狭窄陡峭的栈道上画画,阴凉的山风吹过,方才的一身热汗,顿觉透心凉。

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写生现场

周末的山上游客不少,路过的都不忘拿手机拍拍这不多见的景,聊上一两句,第一次有幸被当作了美术老师。或许在惯常人眼里,画家都是光鲜的,不是这样落魄着顶着山风画画的人。

错过午饭,赶上早一步进了寨子的大部队,大家已四散在寨子田野。落伍的我们刚找好地方放下画板,雨来了,撑起的伞也挡不住雨点光临画板。回头望望,前后左右的伙伴儿已不见了踪影。只好收拾画具,找地方避雨.......

头疼,或许是上午的汗,还有山风惹的祸。

做个山水画家还真不易,“斗”山“斗”水,还要“斗”自己。

王文英,写于2018年3月24日

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王文英写生作品

王文英简介

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王文英照片

王文英,字仪羲,号兰堂、双清山馆主人。书法家、画家、作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国家画院结业。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昌平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顺义区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北京昌平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九三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

《中国书法报》遴选“当代十大女性书法家”、书法思考2016年最具影响力书法家百强、书艺公社2017年百位最具收藏及投资价值的书法家,《书法导报》推介当代书家50家,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参加书法活动并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屡次入选、获奖。书法以行草见长,兼习篆隶书,绘画有《逍遥游》、《家山梦忆》、《时光里的诗》等系列。

出版有《北窗夜话·兰堂王文英散文随笔》《兰堂偶记》《五分钟读懂一幅书法作品》《青少年书法早成》(隶书卷)(行书卷)《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理论辅导教材》及多种书画作品集,诗词曾收入《现代古诗三百首》《古今妙词一百首》(文史出版社)。

王文英:丹青里的诗和远方——戊戌春日侗寨写生手记(上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