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一下心情,聊聊古今“写生”理念的同与异!

放松一下心情,聊聊古今“写生”理念的同与异!

黄公望 寒林野渡 镜片 设色纸本

画史上记载,黄公望总是随身带着一枝笔,看到好的东西他就拿出来勾,说他这些勾稿格外有生发之意,但他肯定不像现在的人那样对着景物之体态整天勾呀描的。

古人关于“写生”的资料留下来不多,我们看到的都是作品。但是我想,古人“写生”的基本方法应该可以推理出来,在他们经典作品中的“格外有生发之意”的勾勒中,都显出了他们观察入微的痕迹。

黄宾虹就留下了很多“勾稿”式的写生。我觉得中国画的写生可能跟这种方式有很大关系,可以深入研究下去。

放松一下心情,聊聊古今“写生”理念的同与异!

黄宾虹 “勾古”画法写生1

放松一下心情,聊聊古今“写生”理念的同与异!

黄宾虹 “勾古”画法写生2

放松一下心情,聊聊古今“写生”理念的同与异!

黄宾虹 山水画册

写生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有我”写生,一种是“无我”写生,最近就这个问题还询问过童中焘教授,他说写生最好的状态是进入“无我”,这样就能得“自然”之气。

我想黄公望的勾稿“格外有生发之意”也就是取了“自然”的“真”,是一种无我状态吧。当然以上谈的是写生的最上乘的状态,一般人写生应该是先进入“有我”状态,那么什么为“有我”呢?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法,我以为这个“有我”强调的是画家本体意识的存在,以我之法、我之意注入整个写生过程中。这就是说,掌握结体规律、运笔运墨的规律一定要在写生之前初备。

放松一下心情,聊聊古今“写生”理念的同与异!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卷(局部) 纸本设色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此应特别指出的是,当今一些画家以刻画物质对象(形、色、质)为目标的所谓写实方法,跟“无我”没有任何关系。这个从“有我”到“无我”的过程,是画家成长的历程,谁都不要认为自己是艺术天才而试图绕过去。

“有我”时的“我之法”,这是写生的一个前提,比如我们读画论时总喜欢读范宽“……乃悟,与其师古人,不如师造化”这一句,但大家是否想过范宽以什么基础来承载他的乃悟,他乃悟前都有了什么画法?总不会是依空而悟吧。

如果我们能像古人那样去写生,它跟“画道”肯定就吻合了,也就不会出现像今天那样的写生是写生、画道是画道的分裂的中国画。

放松一下心情,聊聊古今“写生”理念的同与异!

黄宾虹 写生稿1

放松一下心情,聊聊古今“写生”理念的同与异!

黄宾虹 写生稿2

现在的“写生”从观念到方式、方法,都太过于从实有层面上着眼,给人一个感觉就是太累。它要求我们只会感应到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实景。实景当然是有信息的,但是我们忘记了看不见但会起作用的东西。

例如,只要我们去读一段历史名篇,其中的浩然正气,或是雄浑的意境,就自然而然地在起作用,会打动人,可是这些是眼睛所看不到的。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生活里面能不能看得到?因此观察方式很重要,但观察并不是片面的,而是多侧面、多层次的,看自然是观察,看画展也是观察啊。

放松一下心情,聊聊古今“写生”理念的同与异!

阎立本 步辇图

以阎立本为例,画史记载他在江陵揣摩和学习过张僧繇的一堵壁画遗作。当他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他觉得没什么,第二次看到的时候他感叹果然是高手,第三次看到的时候他已经离不开了,坐卧其下,不愿走了。一定是因为阎立本“观”到、“察”到了什么,那就是绝美之处。

为什么他一开始觉得不怎么样呢?估计跟两人的画风差异有关;他第二次看的时候还是从技术水平上判断,不过他已看出来其中的高妙之处了;第三次他读到了更多的内涵,包括他的思想认同在里面。

放松一下心情,聊聊古今“写生”理念的同与异!

黄宾虹 山水画册

思想内涵只能用笔墨来表现。当他认识到其中的精微处就会勾起他很多的认同感,张僧繇壁画上的很多精微之处肯定是被他观察到了。设想一下,要是阎立本不去品,就不会得到这个结果。

所以中国画的写生也好,观察也好,都涉及“品”的问题。“品画”要求能够察觉精微之处,要求个人的生命感悟能力要强。


放松一下心情,聊聊古今“写生”理念的同与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