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夜醒哭鬧、魔性哄睡……問題破解方法在這裡!

大家好,歡迎來到“星球問答”第三期。看看今天的問題:

寶寶夜醒哭鬧、魔性哄睡……問題破解方法在這裡!

針對這位媽媽提出的寶寶半夜哭鬧和哄睡方式的問題,本期“星球問答”邀請了北京師範大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專業碩士、大小星球資深講師及美國高瞻認證教師——王海燕老師,一起答疑解惑,聊聊寶寶夜晚哭鬧那些事兒。

因為這位寶媽的整體描述比較含糊,我們在此羅列了可能引起寶寶夜哭的各種因素,供寶媽根據孩子的狀況逐一排查:

1、哪些“生理雷區”會觸發寶寶夜哭?

2、寶寶的“氣質類型”會影響睡眠狀況;

3、“不當養育”可能引發寶寶焦慮造成夜哭;

4、養育者自身的“心理狀態”非常重要。

排查觸發寶寶哭鬧的“生理雷區”

· 輔食餵養不當

19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添加輔食了,不同的輔食會對寶寶嬌弱的腸胃造成刺激,新品種的輔食添加時間最好是上午十點左右,便於觀察寶寶對新輔食的接納程度,隨時調整輔食的類型和數量,避免晚間添加輔食給寶寶帶來腸胃不適,造成夜哭。

· 缺乏微量元素

寶寶體內如缺乏微量元素,特別是鋅缺乏會造成身體不適和夜哭現象,如果寶媽想知道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不妨帶孩子去醫院做個身體檢查。

· 白天哄睡過多或活動量過大

19個月寶寶睡眠時間應在11-14個小時左右,寶寶白天睡得太多也可能造成晚上睡不著的情況。與此同時,如果白天活動量過大,神經興奮度高,也會造成夜間睡不安穩。

· 睡眠環境不適

環境過熱、過冷、房間光線刺激等也可能引發哭鬧,房間裡儘量避免強光、噪聲和種種不良刺激的干擾。

· 受媽媽孕期作息影響

媽媽在懷孕期間夜裡睡得晚、失眠、吃夜宵等作息習慣也會影響胎兒的生物鐘,造成寶寶夜裡不易安睡。

建議:媽媽可細緻觀察寶寶的夜哭是否屬於以上情形,如果有類似的狀況,可以逐漸進行相應的調整。

如果以上這些“雷區”逐一排查都沒有問題,那我們需要從寶寶心理發展和養育者的心理狀態這兩方面著手了。

寶寶夜醒哭鬧、魔性哄睡……問題破解方法在這裡!

尊重寶寶與生俱來的個性氣質

每個寶寶身上都藏著數不清的專屬他自己的遺傳信息密碼,它們決定了每個寶寶都具有從母體帶出的獨特的“天生氣質”,造成寶寶對各自不同的行為反應模式。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Thomas和Chese根據氣質理論和氣質9維度將嬰兒的氣質分為以下三種類型:易養型(Easy)寶寶、難養型(Difficult)寶寶、發動緩慢型(Slow up to warm)寶寶。

易養型(Easy)寶寶:

這類寶寶性格溫順、隨和開朗、情緒愉快,對父母的照顧能夠積極反應;飲食排洩等都很有規律;對新環境適應很快,容易接受新事物或陌生人;他們不會讓父母過多操心,睡眠也會相對安穩。

難養型(Difficult)寶寶:

這類寶寶是需要養育者付出更多心力的高需求寶寶,他們好動,精力旺盛;愛哭鬧,不易安撫,很難接受環境的變化;在父母給他餵食、換尿布時常常煩躁不安;吃喝拉撒睡都相對缺乏規律性。

發動緩慢型(Slow up to warm)寶寶:

這類寶寶性情冷靜,比較安靜。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遲鈍,表現出比別的孩子“慢一拍”的特點;他們適應新事物較為緩慢,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會慢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活躍起來;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下會安睡,一旦進入新環境,就可能發生夜哭現象。

寶寶夜醒哭鬧、魔性哄睡……問題破解方法在這裡!

需要強調的是,這三種類型並沒有好與壞的分別,只是各有特點。比如——

易養型的寶寶由於性格隨和,可能不太有自己的主見,自主性不強;很難產生非常強烈的做事動力;沒有戒備心,容易被欺騙等等;

難養型的寶寶比較敏銳,善於觀察和發現問題;內心情感豐富,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運動能力強;自主性和目標性都很強等等;

建議:大人可以通過日常生活觀察寶寶的氣質特點,調整自己的養育方式,儘可能與寶寶的氣質要求相符。

針對難養型和發動緩慢型的寶寶,要為他們建立穩定的作息起居模式,讓寶寶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節律下生活,減少突發新情況的刺激;當寶寶用哭聲傳遞自己的生理、心理需求時,要儘量迅速及時地回應寶寶,逐漸幫助寶寶搭建起對身邊世界的信任和親近感,並由此形成內在的安全感。

恰當的養育方式為寶寶建立安全的依戀連接

2歲以內是寶寶建立對養育者的信任和親密感的關鍵時期,需要父母高度的給予和關注。如果大人回應不夠及時,照顧不周,他們小小的內心世界會產生一種生存的危機感。

哭鬧是這個時期寶寶最主要的語言,它所表達的除了餓了、尿了、渴了、冷了之外,還有可能是覺得孤單、需要安慰。養育者及時地給予回應,讓寶寶清楚地知道,有人始終在我身邊愛我、保護我,我是安全的。

這種在生命之初建立起來的聯結和安全感,會在孩子的內心世界構築起堅實的基礎,為他們的整個生命描畫出健康的心理底色。

上世紀美國曾經盛行以行為主義理論為指導的育兒方式,主張嬰兒一個人獨睡、如果哭鬧就不抱、只有不哭大人才抱,由此為嬰兒建立起“哭鬧得不到關注”的條件反射模式,降低了養育者的辛勞程度。幾十年之後,研究者通過大樣本數據調查發現,用這種方式養育的孩子在成年之後,不同程度上存在孤僻自卑、社交困難、甚至暴力傾向等性格和行為特點。

如今,這種養育方式已被逐漸摒棄,人們意識到——2歲以內幼兒的養育原則應是為寶寶提供恰當和及時的回應,不要過早地進行強制性行為訓練。就哄睡方式而言,

大人不恰當的強化行為,可能為孩子建立了抱哄才有效的應對模式

一個朋友曾經吐槽自己的寶寶,夜哭不睡,必須要大人開車上路,繞半圈三環才能安睡,令這對夫妻幾近崩潰。但是追根溯源會發現,這種入睡模式最初是因為寶寶夜哭讓大人心煩意亂,於是索性帶著寶寶開車出門,重複多次之後建立的錯誤強化模式。

那麼,該如何拆毀並修復這種長期形成的bug?

應對方式地調整一定要分步驟、有節奏地進行,千萬不可瞬間切換模式,打擊寶寶的安全感。比如:從最初的大人抱著寶寶,一邊走著、一邊哄睡,逐漸過渡到大人抱著寶寶,一邊坐著、一邊慢搖、一邊哄睡;再逐漸過渡到大人抱著寶寶,一邊坐著、一邊哄睡;再過渡到抱著寶寶半躺著,摟著安撫;最後,置換並建立起大人和寶寶都較為舒適的哄睡方式。

要知道,寶寶長期被錯誤的哄睡方式“操控”,大人想要抽離這種魔性哄睡,必然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渡過程。

寶寶夜醒哭鬧、魔性哄睡……問題破解方法在這裡!

養育者的身心狀態會影響寶寶

照顧寶寶是一件極為辛苦的事,如果養育者缺少後援,就很容易會產生焦慮、抑鬱、疲憊、孤獨的感受,當負能量爆棚時,必然沒有足夠的心理能量去耐心回應寶寶的需求,無法為寶寶營造出輕鬆安全的成長空間。

因此,為寶寶的主要養育者提供足夠的情感支持和體力支持十分重要

。嬰幼兒的主要養育者是媽媽,哺乳等特殊“工作專利”使得爸爸較少與寶寶深度接觸,爸爸的參與度必然會偏少一些。那麼,這個時期的爸爸該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愛寶寶呢?就是通過愛媽媽來愛寶寶

寶寶夜醒哭鬧、魔性哄睡……問題破解方法在這裡!

當媽媽不分白天黑夜、週而復始地照顧孩子時,累字當頭,媽媽們的心理很容易染色暗黑系:我的生活空間就這樣被擠壓,我感到身心俱疲,一個人帶孩子很煩啊....

這時就亟待一種力量來持續支撐她的“戰鬥”,那份力量來自寶爸的關愛。這份關愛可以給予她源源不斷的能量,令她內心強大安穩地度過每一個脆弱時刻,尤其是在寶寶哭鬧不休的時候。寶寶夜哭,需要我們找準原因再“治理”。不僅需要排查寶寶身體、情緒等等生理、心理各種因素,更需要爸爸媽媽形成合力,給予寶寶更多的愛心和耐心,為其營造一個包容、保護的環境。這些環境有助於寶寶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為了寶寶,再多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寶寶夜醒哭鬧、魔性哄睡……問題破解方法在這裡!

王海燕

·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專業碩士;

· 美國高瞻認證教師;

· 首都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人;

·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世界醫學認證中心(WMECC)催眠治療師。

擅長於將啟蒙教育與兒童心理發展相聯結,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小小星球,擁有主動學習、探索世界的無限宇宙力。

《星球問答》來啦

針對0-8歲兒童養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大小星球推出了全新的互動欄目《星球問答》。如果您在育兒過程中有疑問,請留言給我們,我們將邀請權威教育專家或育兒大V來為您解答!

寶寶夜醒哭鬧、魔性哄睡……問題破解方法在這裡!

大小星球以主動式學習為核心教育理念,專注0-8歲兒童啟蒙教育,旨在用專業度和創造力為兒童設計高水準、有審美、有趣的互動教育產品,為教育從業者和家長打造優質的線上線下教育課程和分享社區;為中國親子家庭提供創新美好的文教生活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