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旬阳:积极探索“三力联调”人民调解新模式 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

今年以来,“三力联调”成为旬阳网络热搜词。这是旬阳县委针对新时代矛盾纠纷新症结,大胆探索推出的加强人民调解的新模式。一季度,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81件,调解成功667件,同比上升43%,调解成功率98%,一批缠闹多达10年以上的“钉子案”“骨头案”得到妥善攻克化解。

一、问题倒逼推动人民调解新探索

近年来,旬阳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治理短板,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实践,高度契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笔批示,从而更加坚定了我县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信心和决心。十九大之后,县委继续坚持把“三治融合”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硬抓手”,组织开展深入调研,发现全县人民调解工作呈现的“三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总量高、法院民商事诉讼案件总量高、全县信访案件总量高)比率倒置现象,成为深化社会治理的“绊脚石”。经分析,主要症结是:矛盾纠纷调处总量虽然很大、但成功率不高;调解公信力不够、毁约多;调解反复性强、重复调解案件多;主要根源是:原有的调解模式存在多头分割、口径不一、互相推诿、效率不高、合力不足现象,“三调联动”联不动、“诉调对接”接不上、“司法确认”认不了,导致大量矛盾纠纷进入诉讼和信访渠道,造成了社会治理资源的二次浪费。为此,县委多次组织召开相关部门研讨会、党委书记座谈会和调解现场观摩会,决定用“三治融合”的理念和手段探索人民调解新机制,推动人民调解大发展。

二、力量融合增添人民调解新效能

县上组建了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三力联调”领导小组,21个镇和305个村(社区)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和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三级书记抓调解的组织领导体系,从而把调解工作从部门业务工作上升到县委重点工作。在镇村组建“三力联调”乡村调解组织,选配镇政府机关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县直联村包户干部组成行政调解队伍,选配派驻辖区的法官、警官、检察官、律师、司法助理员组成司法调解队伍,选聘“乡村精英”“道德模范”等乡贤人员组成道德调解队伍(人民调解),重构乡村矛盾调解队伍。在调解中,行政调解人员着重从政策规定等方面进行答疑解惑、政策支持;司法调解人员着重从法律规定等方面讲理说法、明辨是非;道德调解人员着重从道德情感等方面思想疏导、心理抚慰、感情说和。这种调解方式因案制宜、灵活机动、各有侧重、相互支援,从而形成“各级党委牵总,人民调解主导、行政调解参与、司法调解助力,专业调解支援”的“党建+行政+司法+道德+专业”的“1+3+1”集中统一联合调解模式。目前,我县按照“三力联调”模式建成了1个县级调解中心和2个调解协会,健全了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14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成326个镇村“三力联调”调解组织,选聘三方调解人员7695人,实现了调解组织全覆盖。

三、流程再造提升人民调解新效率

一是强化滚动排查。建立村(社区)“日排查日调处、周汇总周研判、月总结月上报”、镇级“半月一排查、一月一汇总、一季一研判”、县级“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考评、一年一奖补”机制,切实做到苗头隐患早发现、情报信息早报告、纠纷事态早稳控,确保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着力构建“三早三前”矛盾纠纷排查预防新机制。二是实行分级调处。村(社区)对本辖区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必须第一时间介入调处,镇级负责调处跨村或村级调解失败上交的矛盾纠纷,县级负责调处专业性行业性或跨镇的矛盾纠纷,进一步隶清调解责任,避免了“矛盾上交”,也防止“矛盾下推”。三是注重终结引导。一起矛盾纠纷镇村累计可以组织三次调解,仍然失败的由镇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作出调解终结,并通过法治教育、法律援助、思想疏导、诉讼指引等方式,引导当事人把矛盾纠纷导入“诉讼绿色通道”解决。终结机制的建立,有效破解了矛盾纠纷久调不决、越闹越大而司法程序迟迟无法介入的尴尬局面。

四、司法保障增强人民调解新公信

一是建立司法确认制度。经过“三力联调”成功案件,调解领导小组立即开展引导工作,动员各方提起司法确认,依法固化调解成果。今年以来,县法院先后做出司法审查233件次,依法做出司法确认231件,大大提高了“三力联调”公信力。二是建立调诉绿色通道。县法院专门制定出台“三力联调”相关配套文件,开辟“调诉对接绿色通道”,通过减免诉讼费用、加快立案受理时限、提高审理效率、开通网上受理通道、搭建诉讼咨询热线、开展“上门立案”等举措,解除群众“官司难打”的后顾之忧,提高调结案件诉讼导入率。三是加强法律对口援助。县司法局建立调解终结案件法律援助制度,动员广大执业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法律公益活动,为调解终结案件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代写诉状等方式减轻群众诉讼成本,强化诉讼便民服务,提升调结案件诉讼导入率。四是建立速裁快执制度。县法院专门成立了“速裁法庭”,对进入绿色通道的调结案件,按照简易快审程序及时作出裁决。今年以来,县法院通过速裁程序审结案件135件,涉案金额1100余万元,案件平均裁决时间比过去缩短40%,有的典型案例从过去的1个月缩短为半天,既提高了矛盾解决效率,又减轻当事人的诉累,也节约了司法资源。

五、基础支撑筑就人民调解新成效

后勤保障机制是确保调解成效的关键所在。一是以案定补支撑。建立了人民调解“以案定补”长效机制,每年按照“最低50万、最高不设限”的原则,将人民调解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案件难易程度,按照最低100元最高1000元的标准落实调解补助,激励形成广大调解人员主动寻找纠纷调的良好格局。两年来,全县累计兑付“以案补助”资金91万余元。二是经费保障支撑。县级人民调解工作业务经费按照全县人口人均1元钱、镇级按照辖区人口人均2元钱、村级按照每村每年5000元的标准,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县镇配备2-3名专职调解工作人员,确保调解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基础建设支撑。大力推进县、镇、村(社区)“三力联调”阵地规范化建设,全部按照“五有”(有组织领导机构、有专门办公地点、有必要的办公设施、有矛盾纠纷调解场地、有专职调解人员)和“六落实”(标识、职责、任务、经费、制度、奖惩)的标准,做到人员专业化、制度法制化、流程规范化、阵地标准化、调解常态化。四是信息系统支撑。建成运行“三力联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系统”,实现了矛盾纠纷网上互通、调解过程网上留痕、调解结果网上查询、办理事项网上督办、调解绩效网上考评的信息化智能化目标。五是考核奖惩支撑。县委把“三力联调”纳入综治工作绩效考核和“一票否决”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治安重点管理镇(单位)的重要认定指标,建立了辖区调解案件总量与治安案件总量、信访案件总量、民商事诉讼案件总量比率考核机制,推动调解工作高效推进。同时,县委、县政府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每3年评选表彰一批“十大金牌调解员”,激发调解动力,打造调解合力。

旬阳探索实施的“三力联调”新机制,通过“力量融合、政策整合、法治促合、感情弥合、大家说和”,实现了“三方参与、三措并举、三治融合、三方满意(群众、政府、社会)”,大大提高了调解成功率,增强了和解公信力,压降了协议毁约率,节约社会治理成本,推动乡村善治有序,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