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撬動ABB!陸羣夢有多長路有多遠?

接近70萬元的價格,其實完全可以購買ABB(奧迪、奔馳、寶馬)甚至保時捷的產品,但陸群在接受《愉觀車市》採訪時指出,“前途K50的定位絕非是一款存放在車庫裡的超級電動玩具,而是供城市精英日常使用的純電動跑車。

更為讓業內乍舌的是:這款高性能的跑車,竟然僅投資了20億元,這與之前新勢力造車需要上百萬甚至幾百萬投資的說法大相徑庭。

賈布斯燒了100多億也沒能讓樂視LeSEE量產;蔚來融資了150億,ES8仍舊陷入了“交付危機”輿論中;何小鵬更是公開坦言,造車這個坑200億都不夠花。

20億撬動ABB!陸群夢有多長路有多遠?

但是,這家低調的新造車勢力卻僅花了20多個億就造出了一輛量產版國產電動高性能跑車。

經歷了三年多的翹首以盼,8月8日,前途K50在前途汽車蘇州生產基地正式上市,補貼後全國統一售價為68.68萬元,該價格不受各地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差異的影響,各地補貼差價由前途汽車承擔。

20億全部花在刀刃上

“200億能造車,20億也能造車。有錢多的做法,也有錢少的做法,每個企業有自己的方法,至少我們從來沒缺過錢”。對於造出一款70萬元的跑車,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透露,前途僅用了20多個億,並且他不認同業內所傳言的造車資金門檻一定要有200億的說法。

20億撬動ABB!陸群夢有多長路有多遠?

雖然只花了20多個億,這筆錢的用處非常廣泛,分別用於蘇州工廠的建立,雙資質的獲取,三個電動車平臺的開發,產品的研發、投產,以及建立了三家體驗店(另外兩家即將開業)。

前途汽車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母公司為長城華冠,後者是一家新三板的上市公司,其主營業務是汽車設計。

年報顯示,該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為1.28億元,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6億元。

陸群透露,在過去的五年裡,前途汽車通過股權融資等方式,募集到了30億左右,目前大約花了上述所說的20多個億。

對於業內擔憂的前途資金來源的問題,陸群表示雖然新三板的融資渠道和金額都相對有限,但我們並不擔心錢的問題。

“從K50開始,前途就將快速進入有收入的週期階段,之後隨著後續產品出來,也會慢慢進入盈利期。”陸群說,“只是需要有一點耐心,汽車產業本身就是大規模的產業,大進大出,一旦進入了盈利期之後就是大規模的盈利。”

主動放棄先發優勢

之所以稱這款車“翹首以盼”,是因為前途K50自2015年的上海車展開始,就頻繁亮相於國內各大車展。作為新造車勢力中較早進入的一批,面對著眾多同行們動輒一年半就能推出一款量產車的速度,前途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太慢”。

事實上,長城華冠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電動車事業部,開始三電技術的研發,並且前途是為數不多拿到發改委和工信部“雙資質”的新勢力。如果前途更早地推出產品,毫無疑問,前途就能夠在市場上“先聲奪人”。

對此,陸群表示,“在2015年上海國際車展亮相的前途K50只是一個概念車,之後才真正進入到正式產品的開發和整個的投產策劃中。我們不僅是做一個新的品牌,要打造這樣一款跑車,需要大量的新技術支撐,有很多技術障礙和難點要攻克,我們認為必須要用四年時間去打磨。我不認為誰可以用比這個更短的時間造車這樣一輛車。”

“此外,不僅是產品開發,一個新的品牌還要經歷工廠建設等等。總體來,48個月開發這樣的一款產品是正常的速度。我們一切都按照著計劃在穩步推進。”陸群直言,車輛的開發有一定的週期,並非有錢就可以加速,它必須要有一個一個的步驟,跳過任何一個步驟都不符合產品開發的科學規律。

前途何以“PK”ABB

接近70萬元的價格,其實完全可以購買ABB(奧迪、奔馳、寶馬)甚至保時捷的產品,但陸群在接受《愉觀車市》採訪時指出,“前途K50的定位絕非是一款存放在車庫裡的超級電動玩具,而是供城市精英日常使用的純電動跑車。品牌代表的是產品品質,前途K50的產品核心賣點是它的駕駛樂趣。它不僅能夠充分滿足城市日常出行的需要,同時又具備出色的賽道能力。”

20億撬動ABB!陸群夢有多長路有多遠?

事實上,畢業於清華大學汽車系,且在北京吉普工作多年的陸群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技術派人物”,用陸群的話說是“愛車又懂車的工程師”。因此,幾乎在以往所有場合,陸群的演講總是離不開前途K50這款車的技術、設計和性能。

為了打造這款產品的駕駛樂趣,幾個被反覆提及的技術要點有:K50 整車應用了 29 個碳纖維複合材料外覆件,總重量僅為 46.7kg,比使用傳統鋼板材料減重40% 以上,比使用鋁合金材料減重20% 以上。

此外,為了打造優異的操控性能,前途K50前後搭載雙叉臂懸架系統和雙穩定杆結構,底盤經過英國米拉公司專業調校,歷時兩年。

當然,前途K50面對的相對小眾的跑車市場只是前途品牌打造計劃的第一步,用陸群的話說,這款產品的意義不在於跑量,而在於給品牌和後面的產品定調,以及為後續產品打好基礎。

接下來,前途還將推出多款更為主流的產品,最先面世的將是已經於在2018北京車展完成首秀的前途K20Concept和前途Concept 1兩款產品,前者定位於雙門雙座跑車,後者是一款四門轎跑。

先高後低的風險如何避免?

與眾多新勢力品牌先投產SUV這條路徑不同的是,前途選擇了電動跑車作為首款產品。這跟特斯拉、蔚來的切入點相似,先從小眾市場開始樹立起品牌的高端化,然後再進入大眾化市場。

但是,一個新品牌要樹立起高端化的形象其實並不容易,先不論特斯拉,蔚來在品牌打造上投入重金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陸群的算盤打得好,先高後低確實可以減少後續打造品牌的難度,但是,前期的艱辛也是可想而知的。

與新勢力造車普遍面臨的問題一樣,陸群首先要解決的誰來買單,而其定位直接決定了,首批客戶將是小眾群體。

首款車能否一炮打響,將直接決定著陸群為前途規劃的路線是否能順暢。前途怎麼做?

對此,陸群認為做品牌最重要的不在於營銷等,而在於產品本身。“我們後續會逐步切入各個細分市場,二三十萬、四五十萬等等,我們不會只做跑車這個市場。但無論在哪個細分市場,前途的車一定屬於該細分市場裡的高品牌、高性能、高品質、高品位。我們不靠便宜做產品,不靠簡單的性價比來做產品,而是靠高性能和高品質來做產品。”陸群說。

在渠道方面,前途除了在一線城市中心地段(比如北京三里屯)建設品牌體驗店之外,還有建造擁有銷售、交車、體驗、試駕功能的直營店,慢慢會鋪開至二線城市。

“其實,品牌打法上面,大家的打法不同,有的是從低端往上走,也有像我們是從上往下走,兩條路徑沒有對錯,難度也是一樣的,你挑容易的幹後面難,你先挑難的幹後面就容易一點。”陸群說,新造車勢力以及所有電動車的同一個目標其實是與汽油車競爭。

“我們不是要友軍之間競爭,而是要一起去呼籲政策的扶持,呼籲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加快,形成電動車使用的良好氛圍才是我們的共同利益。這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事,如果某一輛車電動車著火了,人家不會說某一個品牌的,而是說電動車不安全,我們還是買汽油車吧。”陸群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