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由於這個人的力挽狂瀾,「靖康之變」得以推遲了100年!

影視劇中的寇準雖然不是主角,但也是一個極具個性魅力的黃金配角,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操著一口山西口音,拿腔拿調,幽默詼諧,往往能夠憑藉聰明智慧化險為夷,最終懲惡揚善。

這也許是因為寇準生前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所以,在評書演義中把他做了一些美化的處理,看來好人不僅會青史留名,還會一直在老百姓的心中有一個美好的形象永遠存在。

北宋由於這個人的力挽狂瀾,“靖康之變”得以推遲了100年!

真實的寇準不是山西人,而是陝西渭南人。出身名門望族,明明可以靠家裡吃飯,卻要拼才華,還那麼勤奮,19歲就考中了進士?

可是,太年輕往往是不被宋太宗錄取的,所以有的直接改了年齡。

當面試寇準時,宋太宗皺皺眉頭,小夥子太年輕了吧?對他表示疑問,寇準鎮定自若:"我即將踏上仕途,若更改年齡豈不是對陛下的欺騙?"

太宗深以為是,於是順利錄取。從這裡可以看出寇準是比較正直的人,不會因為前途的原因就撒謊,另外也說明了他對自己充分的自信。

的確,寇準的正直是我們不可想象的,年輕時就以直言敢諫著稱。

北宋由於這個人的力挽狂瀾,“靖康之變”得以推遲了100年!

直到什麼程度?敢到什麼地步?有一次奏事,可能話說的太直白太露骨,宋太宗生氣了,但是君王的涵養還在,藉口離開回後宮耍去。

這時我們的寇老西兒上前一把抓住太宗的衣角,勸他坐下聽完自己的報告。

太宗無可奈何,遇到這麼個臣子也是沒轍了。後來宋太宗高度讚揚寇準說他是大宋的魏徵,呵呵噠。

有一年發生了大旱,太宗問臣下原因,寇準悠悠的說道:"天降大旱是因為塵世不公啊,這就是天人感應的道理吧。"

太宗知道寇準話裡有話,詢問哪裡不公,寇準說:"您把主管司法的官員叫來我就說。"(還是比較有小心思的)

於是寇準當著大家的面沉述了一樁受賄案,有一位官員受賄不多就被殺頭了,而另一位官員受賄千萬卻只受到了杖責的輕罰,只因為他是宰相的弟弟,您說這公平嗎?

後來可想而知,經過這件事,宋太宗更加信任寇準,並委以重任,從此寇準便進入了大宋的權力中樞,參與軍國大事。

北宋由於這個人的力挽狂瀾,“靖康之變”得以推遲了100年!

寇準一生的巔峰是在澶淵之盟的前後,身為宰相的他由於力主宋真宗御駕親征,極大的提升了宋軍的士氣,所以為盟約的簽訂鋪墊了較好的外部條件。

這期間,寇準付出了常人難以理解的努力,由於遼軍太盛,一路勢如破竹馬上就打到開封,這種氣勢嚇破了很多人的膽,包括皇帝在內,都想逃跑。

寇準拿出了當年拽皇帝衣角的勇氣,催促"逼迫"宋真宗打這一仗,並且還制定了一套十分可行的退敵方案,若不是皇帝急於議和,寇準是鐵了心要讓遼國大軍有來無回的。

寇準的積極抵抗政策以及澶淵之盟的簽訂,讓他獲得了極高的聲望,皇帝也非常敬重寇準這種力挽狂瀾對大宋社稷的不世功勞。

澶州之戰成功抵禦了遼國的入侵,避免了像100年後徽宗時國破家亡的靖康悲劇。

北宋由於這個人的力挽狂瀾,“靖康之變”得以推遲了100年!

不用說,那些主張議和的官員就自慚形穢了,他們極為嫉恨寇準,再加上他本來就非常剛直,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危機過後,一旦外部矛盾平息下來,那些主和派就將矛頭指向了寇準。

有個叫王欽若的主和官員聊天技術非常高超,常常幾句話就能反轉乾坤。

有一次他找宋真宗打小報告,開始時並沒有直奔主題:"陛下您敬重寇準,是因為他對大宋有功麼?"真宗稱是。

王欽若進一步:"我沒想到陛下原來是這種想法,澶淵之盟陛下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說的真宗一愣一愣的,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寇準或是對天下的百姓,這是多大的功勞啊!

自己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裡沒有自拔,怎麼王欽若這貨居然潑了一盆冷水?

聊天的技巧就在這裡,他趁人不備,他引人深思。

接著肯定是皇帝向王欽若詢問緣故,於是正中下懷:"春秋時城下之盟是一種恥辱,而今的澶淵之盟不正是城下之盟麼?"

這下把宋真宗給噁心的,自己引以為傲的自以為榮的沾沾自喜的舉國歡慶的,原來是一種恥辱啊。

他聽完此話,內心就像吃了一萬隻蒼蠅,又像有一萬隻南美洲的草泥馬奔騰而過,臉色變了又變,再好的皇家修養也掩飾不了此時的不開心。

北宋由於這個人的力挽狂瀾,“靖康之變”得以推遲了100年!

王欽若察言觀色,立時補上最後一刀,最惡毒的一刀,致命的一刀:"陛下知道賭博吧?賭徒們往往在快要輸完的時候押上所有的籌碼以圖翻本,這叫做'孤注一擲',當陛下在澶州時,您充當的只不過是寇準的'孤注'啊,多危險!"。自此,真宗就漸漸疏遠了一代名相寇準。

其實,由於寇準過於剛直的性格所致,他的一生就像坐過山車,在官場上沉沉浮浮,而他也習慣享受這種刺激似的

絲毫不以為意。

後來他被罷免丞相,後來又被任命丞相,後來一直被貶官到與海南島一海之隔的雷州半島。

他的一生,翻過了無數大大小小的山,正如他年輕時寫的一句詩:到海只十里,隔山應萬重。

最終,寇準客死於雷州任所,與海岸的距離是十里,與故鄉的距離是山萬重,一語成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