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僱家僕,於是將懷慶府城西的李小秋帶進了姜府

從前,懷慶府城西有個李家莊,莊裡有個孩子名叫李小秋。從小父母雙亡,跟著哥嫂過日子,三天兩頭挨打受氣。苦人兒命大,這孩子就像石頭底下拱出來的小草,慢慢長大了。李小秋十七歲那年,哥哥李春名義上是和他分家,實際是把他們在外。只給了他一間破草房,幾分水窪地。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僱家僕,於是將懷慶府城西的李小秋帶進了姜府

街坊鄰居看小秋可憐,就湊了幾個錢,置了一副貨郎擔,讓他賣些絨線和針頭線腦之類的東西,藉以餬口。這天下午,小秋挑著貨擔進了彩德府(今安陽),在一家過街樓前歇下,叫賣起來,不一會兒,一堆女人就圍了貨擔。本分的,按價付錢;奸滑的,討價還價。小秋也不和她們計較,隨她們給錢拿線。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僱家僕,於是將懷慶府城西的李小秋帶進了姜府

幾個沾了便宜的女人不但不感激,走過貨擔還得意地說:“這小鄉巴佬還怪好擺弄哩。”這情景早驚動了過街樓上的一位小姐,這位千金名叫姜秀英,今年一十六歲。是本地姜員外的獨生女兒,她把小秋上下打量一遍,見他雖然滿身塵土,一副寒酸模樣,卻長得齊齊整整,老實憨厚。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僱家僕,於是將懷慶府城西的李小秋帶進了姜府

秀英是姜員外的掌上明珠,從小就嬌慣得十分淘氣,姜員外又是本地有名的術士,常把一些法術教女兒開心。秀英人長得秀氣,腦子也靈,早把父親的法術學得差不多了。這時忽然心生一計,只見她右手二拇指朝小秒的貨擔指了一下,身邊的丫環問道:“小姐,你要什麼?”秀英卻只是笑笑,並不出言。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僱家僕,於是將懷慶府城西的李小秋帶進了姜府

小秋賣了一陣線,見天色已晚,就挑起貨擔,來到一家客店投宿。待他打開貨擔取錢時,大吃一驚!錢怎麼都變成磚頭瓦塊了?他不由得放聲大哭。店主見他老實,只當他被歹人暗算,就收留他住了一宿。第二天,正當小秋走投無路時,偏巧姜員外府上的管家在街上招僱家僕,見小秋年紀輕輕,人又老實,就把他帶進了姜府。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僱家僕,於是將懷慶府城西的李小秋帶進了姜府

小秋將貨擔往床底下一塞,安心做起姜府的僕人來。他從小受慣了苦,又股勤老實,時間一長,府中的人沒有一個不喜歡他的。一天,小秋打開貨擔尋找換替衣服,突然發現自己賺來的錢依然好端端的,心裡好是犯愁。轉眼跌入臘月,這天的後半夜下起了大雪。天攏明時,小秋被凍醒了,開門一看,見雪已停住,就揮起掃帚,掃起雪來。當他掃到後院時,偏巧秀英和丫環在繡樓的窗前擁爐賞雪。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僱家僕,於是將懷慶府城西的李小秋帶進了姜府

姑娘看到這麼早就有人起床掃雪,定睛一瞧,頓時感到胸口像一頭小鹿在撞,心裡不由得打起一個熱浪頭,臉上早飛上了一層紅暈。這時,小丫環也看出來了,失聲道:“小姐,這不是那個小貨郎嗎?”秀英點點頭,定睛看看片刻,心頭一動,吩時丫環;“打開箱子,把老爺給我的魔衣拿來給他送去。”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僱家僕,於是將懷慶府城西的李小秋帶進了姜府

丫環忙道:“小姐,恐怕不妥吧?讓老爺看見可不是要的。”秀英道:“老爺責怪,由我承擔。”說著,便叫丫環下了樓。丫環從樓上下來,向小秋說明小姐贈依之事。小秋慌忙道:“這可使不得。”固執不收。丫環道:“你若不收,豈不幕負了秀英小姐一片心意?”小秋無奈,只得脫下舊棉袍,將魔衣套在裡面,頓覺渾身曖烘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