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雇家仆,于是将怀庆府城西的李小秋带进了姜府

从前,怀庆府城西有个李家庄,庄里有个孩子名叫李小秋。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哥嫂过日子,三天两头挨打受气。苦人儿命大,这孩子就像石头底下拱出来的小草,慢慢长大了。李小秋十七岁那年,哥哥李春名义上是和他分家,实际是把他们在外。只给了他一间破草房,几分水洼地。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雇家仆,于是将怀庆府城西的李小秋带进了姜府

街坊邻居看小秋可怜,就凑了几个钱,置了一副货郎担,让他卖些绒线和针头线脑之类的东西,借以糊口。这天下午,小秋挑着货担进了彩德府(今安阳),在一家过街楼前歇下,叫卖起来,不一会儿,一堆女人就围了货担。本分的,按价付钱;奸滑的,讨价还价。小秋也不和她们计较,随她们给钱拿线。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雇家仆,于是将怀庆府城西的李小秋带进了姜府

几个沾了便宜的女人不但不感激,走过货担还得意地说:“这小乡巴佬还怪好摆弄哩。”这情景早惊动了过街楼上的一位小姐,这位千金名叫姜秀英,今年一十六岁。是本地姜员外的独生女儿,她把小秋上下打量一遍,见他虽然满身尘土,一副寒酸模样,却长得齐齐整整,老实憨厚。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雇家仆,于是将怀庆府城西的李小秋带进了姜府

秀英是姜员外的掌上明珠,从小就娇惯得十分淘气,姜员外又是本地有名的术士,常把一些法术教女儿开心。秀英人长得秀气,脑子也灵,早把父亲的法术学得差不多了。这时忽然心生一计,只见她右手二拇指朝小秒的货担指了一下,身边的丫环问道:“小姐,你要什么?”秀英却只是笑笑,并不出言。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雇家仆,于是将怀庆府城西的李小秋带进了姜府

小秋卖了一阵线,见天色已晚,就挑起货担,来到一家客店投宿。待他打开货担取钱时,大吃一惊!钱怎么都变成砖头瓦块了?他不由得放声大哭。店主见他老实,只当他被歹人暗算,就收留他住了一宿。第二天,正当小秋走投无路时,偏巧姜员外府上的管家在街上招雇家仆,见小秋年纪轻轻,人又老实,就把他带进了姜府。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雇家仆,于是将怀庆府城西的李小秋带进了姜府

小秋将货担往床底下一塞,安心做起姜府的仆人来。他从小受惯了苦,又股勤老实,时间一长,府中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一天,小秋打开货担寻找换替衣服,突然发现自己赚来的钱依然好端端的,心里好是犯愁。转眼跌入腊月,这天的后半夜下起了大雪。天拢明时,小秋被冻醒了,开门一看,见雪已停住,就挥起扫帚,扫起雪来。当他扫到后院时,偏巧秀英和丫环在绣楼的窗前拥炉赏雪。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雇家仆,于是将怀庆府城西的李小秋带进了姜府

姑娘看到这么早就有人起床扫雪,定睛一瞧,顿时感到胸口像一头小鹿在撞,心里不由得打起一个热浪头,脸上早飞上了一层红晕。这时,小丫环也看出来了,失声道:“小姐,这不是那个小货郎吗?”秀英点点头,定睛看看片刻,心头一动,吩时丫环;“打开箱子,把老爷给我的魔衣拿来给他送去。”

姜府的管家在街上招雇家仆,于是将怀庆府城西的李小秋带进了姜府

丫环忙道:“小姐,恐怕不妥吧?让老爷看见可不是要的。”秀英道:“老爷责怪,由我承担。”说着,便叫丫环下了楼。丫环从楼上下来,向小秋说明小姐赠依之事。小秋慌忙道:“这可使不得。”固执不收。丫环道:“你若不收,岂不幕负了秀英小姐一片心意?”小秋无奈,只得脱下旧棉袍,将魔衣套在里面,顿觉浑身曖烘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