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结束了两汉以后的分裂局面,又统一中国

公元589年,原为北周武帝举兵六路攻打北齐之一路的大将隋公杨坚,结束了两汉以后的分裂局面,又统一中国,称隋文帝,建元开皇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怀州为司州,仍存河内郡。郡中析积县以北地域,与废除的心水县之西部以济水发源地而名为济源县,改王屋郡为王屋县,从修武县析出西南一部为武陟县(即原南修武),以郡名代县名,又改野王为河内县,郡治河内县。

杨坚结束了两汉以后的分裂局面,又统一中国

是时的司州河内都地括河内、温、轵、济源、河阳、修武、武陟、王屋、安昌等,相当于今焦作与济源二市的辖区。这年,隋开凿了通济渠及山阳渎。据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统计,河内民共133660户。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炀帝为了加强对江淮地区的控制,又便于向东北用兵,迫切需要开通北运河。隋王朝调发河北诸郡百多万男女劳力,西引秦渠(即济水)之水,横穿怀州入于沁,名曰永济渠,使水济渠、沁水以及其支流丹水与卫河相汇合。

杨坚结束了两汉以后的分裂局面,又统一中国

此水北行又与白河沟相通,称北运河。北运河直达涿郡(今北京西南)。北运河的贯通形成了全国的运河系统。北运河与南运河全长3600公里,是和万里长城一样,驰名于世界的古代伟大工程。提起北运河伟大创业之举和曾在历史上发生过的作用,千万别忘了河内人所做出的一份贡献。水济渠的开通,使河内虽远挹伊洛,但舟楫都会,号称陆海,成为豫北和豫晋间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

杨坚结束了两汉以后的分裂局面,又统一中国

南北朝至今约1500多年,可至今在沁阳还流传着“梁武帝萧衍乞讨河内”的故事。故事讲的是梁武帝中大同二年(公元547年),接受东魏大将侯景的归降。第二年冬侯景引兵渡江,攻破都城,萧衍改妆成佛僧,开始化缘流亡。历经一年多时间来到了河内,在河内溴水(沇水)岸边碰见一位老者。

杨坚结束了两汉以后的分裂局面,又统一中国

这位老者略通相术,见来僧虽衣裳破烂,面黄肌瘦,可长相不凡。老者便和来人拉起话来。拉话中老者仔细观看其五官,见他鼻子下两边的八字纹下部弯入口中,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感叹。听者先是一惊,接着向老者讨教究竟。当老者说到他“前有大福大贵,福(佛)中(指中大同年号)无有百(指百姓)病(指兵),到头乞讨荒野”时,他才说明自己的身世经历。老者听后微微一笑说:“人生在世就叫活,快活苦活都是活,总有一天要归土,就看会活不会活。会活福中要知苦,苦中勤劳会福活。”

杨坚结束了两汉以后的分裂局面,又统一中国

老者说罢把萧衍带回村中,先让村民舍饭于他,不日就给他盖一间草房,还施他一头耕牛,一些农具,一片田地,让他自食其力。谁知一年过去了,他种的地所收获的不够种子。有一天大雪纷纷,村民们三三两两去看望萧衍,没想到他已冻死在草房门前的雪地里。萧衍落脚河内的另一说法:在“侯景作乱”中被俘后因禁于斯,死后后亦于斯。

杨坚结束了两汉以后的分裂局面,又统一中国

河内县令得知此事,赶往察看,给予厚葬。后人又把萧衍原住的草房改建成“萧衍生祠”,村名也由此定为“肖寺村”。肖寺村在今沁阳市柏香镇东南4公里处,村北里许原有萧衍生祠,祠中有明代复修碑记。祠北里许又有梁武帝萧衍陵,俗呼“梁王冢”,今为沁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坚结束了两汉以后的分裂局面,又统一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