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鬧,你怎麼還不跟我去外太空遊玩

2001年4月28日,60歲的美國商人丹尼斯·蒂託(Dennis Tito)成為了首位離開地球大氣層的遊客。他在太空中停留了8天,大多數時間都在國際空間站度過。

據報道,他為此次太空之旅共花費了2000萬美元。雖然NASA認為蒂託未得到足夠的訓練,反對這一行為,蒂託本人也對自己的高齡有所擔憂,但旅遊公司“太空探險”(Space Adventures)通過協商,與俄羅斯航天局達成了交易,為蒂託在聯盟號運載火箭上謀得了一個座位。

自此之後,先後又有六名太空遊客搭乘聯盟號登上國際空間站。最後一位遊客名叫蓋·拉利伯特(Guy Laliberté),為太陽馬戲團的共同創始人,於2009年完成了太空之旅。

從這一年開始,國際空間站上的組員數量增加到原來的兩倍,沒有了留給遊客的空間,因此早期太空旅遊業就此“夭折”。加上從2011年開始,航天飛機退出歷史舞臺,意味著NASA需要用聯盟號上剩下的座位運載自己的宇航員。

但不久之後便會有其他人加入這七位太空遊客的陣營了。已有多傢俬人企業打算開展航天旅遊計劃。

其中幾名主要玩家你也許已有所耳聞: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爵士的“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在本月初重啟了“太空船2號”(SpaceShipTwo)的測試,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更是計劃在今年內完成載人航天項目。

除了這些大佬公司之外,還有其它幾家公司也在為遊客提供太空旅行的機會,並且有些公司已經走在了別人前頭。對太空旅遊業有所懷疑不無道理。

畢竟多年來一直有類似公司打著這一旗號,卻一無所成。但我們仍對此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本文將介紹幾家有望將你送入太空的公司——當然,你得交錢才行。

別鬧,你怎麼還不跟我去外太空遊玩

圖為“大獵鷹”火箭停在月面上的概念圖。

1、Orion Span公司

四月初,Orion Span公佈了“極光站”(Aurora Station)計劃,致力於打造全球首家豪華太空酒店。按照計劃,該公司將利用其掌握的專利技術和建造手段,於2011年開始修建該酒店(不過具體將採用哪種火箭系統發射建築材料還不清楚)。

“極光站”將包含兩套私人套房,每次共能容納四名客人和兩名乘務員。在太空旅行前,旅客需先接受一套培訓項目:“傳統上太空旅客需完成24個月的培訓,才能做好準備前往國際空間站,但我們將其簡化到了三個月。”Orion Span公司CEO弗蘭克·邦格(Frank Bunger)表示,“培訓項目的第一階段將在網上進行,使太空旅行大大簡化。

接下來,客人則需前往我們位於休斯頓的先進培訓基地,親身參與培訓。”為真正將客人送上“極光站”,該公司計劃與SpaceX合作發射。

別鬧,你怎麼還不跟我去外太空遊玩

從國際空間站上看去,地球上的極光頗為壯觀。但這樣的景色只有宇航員和少數幾名太空旅客目睹過。不過,許多公司都希望能改變這一點。

旅行時長總計12天,每名旅客價格為950萬美元(約6000萬人民幣)。要在太空中短期生活,這已經是目前“最能承擔得起”的定價了。“此前,每名太空旅客要花2000至5000萬美元才能登上國際空間站。”

邦格表示,“我們的長期目標是,進一步降低太空旅行價格,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這一服務。”

再說句題外話。如果你想在太空中久住的話,“極光站”還計劃出售太空公寓呢。

2、維珍銀河公司

2004年由理查德·布蘭森爵士創立,維珍銀河公司計劃讓旅客搭乘其“太空船2號”進行亞軌道飛行。雖然該公司曾希望在2009年完成處女航,但接連遭遇了一系列挫折,因而始終未能如願。

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4年,“太空船2號”在試飛時墜毀,副駕駛員邁克爾·奧斯布里(Michael Alsbury)不幸喪生。

別鬧,你怎麼還不跟我去外太空遊玩

圖Orion Span公司“極光站”內部概念圖。

該公司在今年4月5日剛剛重啟測試項目,太空船成功達到了84271英尺(約合25.6公里)的高度。由於“太空船2號”並非為長時間飛行而設計(總飛行時長將僅為幾分鐘),搭乘該飛行器做亞軌道飛行的價格為25萬美元,並且乘客無需接受過多培訓。

截至2017年,約650人已經購買了維珍銀河的“船票”。

別鬧,你怎麼還不跟我去外太空遊玩

維珍銀河公司的“太空船2號”今年4月5日剛剛完成試飛。

3、藍色起源公司

藍色起源公司的“新謝潑德”項目(以首位進入太空的美國宇航員艾倫·謝潑德(Alan Shepard)命名)計劃用安裝在火箭頂端的太空艙將乘客送入太空,就像之前的水星計劃、雙子座計劃和阿波羅計劃一樣。

該項目如今仍處於開發階段。藍色起源公司計劃在2018年末或2019年初進行首次載人試飛。

別鬧,你怎麼還不跟我去外太空遊玩

圖為2016年拍攝的藍色起源公司“新謝潑德”火箭試飛照片。

該項目飛行時間較短(約11分鐘),遊客需在起飛前完成為期一天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任務與航天器簡介、安全指示、以及任務模擬等。票價目前還未公佈,不過有傳言稱,價格可能與其它短時飛行任務差不多,大約小几十萬美元。

4、太空探險公司

此前七名旅客的太空之旅全都由太空探險公司組織,因此這是目前唯一真正取得成功的太空旅遊公司。雖然該公司在2009年後便再未能將遊客送上國際空間站,但它仍在開發新項目,如在國際空間站嘗試太空行走(目前還沒有普通遊客試過),以及繞月飛行等,這依然需要遊客在國際空間站小住一陣。

雖然太空探險公司沒有自己的航天器,但它一直與俄羅斯航天局保持著合作伙伴關係,借它們的聯盟號火箭將遊客送上太空,並計劃今後繼續如此。

別鬧,你怎麼還不跟我去外太空遊玩

圖為太空行走中的俄羅斯宇航員奧列格·科諾年科(Oleg Kononenko)和安東·什卡普列羅夫(Anton Shkaplerov)。目前還沒有旅客嘗試過太空行走,不過太空探險公司希望能改變這一局面。

該公司的太空旅遊項目在2009年被迫終止,且目前還不確定何時會重新啟動。不過該公司目前還在提供與太空相關的探險活動,如帶遊客觀看聯盟號火箭發射過程,以及零重力環境飛行等。

5、俄羅斯航天局

俄羅斯航天局曾與太空探險公司合作,將太空遊客送上國際空間站。但該機構最近也開始設計自己的項目。俄羅斯航天局計劃利用自己與空間站承包商RKK Energia公司的合作關係,為國際空間站打造一座豪華太空酒店。

下榻該酒店的客人將享有四間獨立“臥室”(每間約2立方米)、衛浴設施和醫療設備,另外還有一間客廳。雖然具體的培訓計劃尚未公開,但預計將是專業宇航員兩年培訓的簡化版,類似於丹尼斯·蒂託當年接受的培訓。

在該酒店入住一至兩週的價格約為4000萬美元,住一個月則為6000萬美元,後者的價格還包含一次由俄羅斯宇航員帶領的太空行走。

該機構預計在2022年之前將這座太空酒店發射升空,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國際空間站將在2028年退役,因此這座酒店的“營業時間”可能十分短暫。

6、 宇宙旅程公司(KosmoKurs)

2016年,俄羅斯航天局批准了私企“宇宙旅程”公司打造用於將遊客送入太空的可重複利用火箭。目前僅火箭設計獲得批准,因此該公司還需花數年時間進行測試,才能最終完成載人發射任務。

與藍色起源公司的項目類似,該公司設計的短時飛行任務(約耗時15分鐘,其中失重時間只有幾分鐘)也將採用安裝在火箭頂端的太空艙。乘客需接受為期三天的培訓,整個飛行套餐價格約為每人20萬至25萬美元。

7、 Axiom Space公司

雖然 Axiom Space公司的主要服務是在軌研究與製造,但它的終極目標其實是發射一座商用空間站,並將其自封為國際空間站的繼任者。

目前該公司尚未公佈太空旅遊項目的細節,但根據公司官網,他們計劃在2021年之前將組件送往國際空間站,並在2024年之前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個人客戶可預訂7至10天的飛行項目,且在起飛前需完成為期幾周的培訓。

別鬧,你怎麼還不跟我去外太空遊玩

Axiom Space公司計劃在國際空間站的基礎上打造自己的空間站。

8、SpaceX

雖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並非太空旅遊公司(它目前為NASA和其它客戶承接貨物運輸業務),但該公司也在研發“龍飛船”載人技術,希望今後能將NASA宇航員送入太空。

但除了其主要業務之外,SpaceX於去年宣佈,計劃攜帶兩名個人遊客完成繞月飛行任務,且採用與阿波羅8號和13號類似的飛行方案。目前該計劃的細節尚未公開,但馬斯克近日表示,此次繞月之旅不會如此前計劃的那樣採用獵鷹重型火箭,而是藉助正在研發中的、體量更大的“大獵鷹”(BFR)火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