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編了1部30萬字的書,開歷史先河,後世爭相效仿

大唐將近三百年的統治,擔任宰相的人肯定不少,為什麼獨獨要說“前有房杜,後稱姚宋”呢,其實這裡面最重要的君臣之間的配合,這才是關鍵所在。

姚崇、宋璟固然偉大,但更偉大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房玄齡、杜如晦固然偉大,但更偉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去世以後留下了很多的人才,為什麼唐玄宗真正親政以後,兩個月內就來到渭水,徵召來姚崇?

唐玄宗李隆基編了1部30萬字的書,開歷史先河,後世爭相效仿

歐陽修在編《新唐書》使特別提到“君臣之遇合”,姚崇和宋璟能夠施展他們的才幹,這是此刻李隆基所需要的,因為這個時候他還是個有抱負的政治家,希望勵精圖治,把他的開元時代打造成和貞觀時代相媲美的時代。

這便是政治家獨有的慧眼,主導了姚崇和宋璟在開元時代的接力。兩人性格不一樣,風格也不一樣,但他們的終極目的是唐朝的繁榮,為了大唐他們共同使力,推進了”開元之治“的發展。

在這歷史關鍵時期,作為天子的唐玄宗選擇了順勢而為進,落實在政策措施方面,可以從4個字上尋找一下原因,那就是“嚴於治吏”,這也是中國所有時代繁榮的秘密之一。

唐玄宗李隆基編了1部30萬字的書,開歷史先河,後世爭相效仿

說到治吏,我們想到更多的是懲治腐敗,認為治吏就是打擊貪贓枉法。嚴格說起來,懲治腐敗只是治吏的一個環節,甚至是末端環節。中國傳統的所謂治吏,它應該是一個系統,是一個管理工程,包括官員的培養、選拔、教育、監督、考核、獎懲,整整一套才叫吏治。

說到唐玄宗的治吏,他不僅僅在實踐上,在理論上也是有創新的。

實踐方面,李隆基親征以後不斷地精簡機構,革除從武則天以來設置的各種冗職、冗官、冗吏,為國家節省開支,同時也提高行政效率。此外,唐玄宗繼續推進由隋朝創建,唐朝繼承的科舉制度,從寒門和豪門裡頭,選拔大量的人才,來充實並改變官場的結構,擴大統治基礎。

唐玄宗李隆基編了1部30萬字的書,開歷史先河,後世爭相效仿

在理論方面,李隆基也進行了總結,先後讓張說、李林甫對唐朝武德及貞觀以來的機構設置、官員的任命、職務的職責範圍、獎懲制度進行總結,最後編成了一部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政書——《唐六典》。

《唐六典》共30卷,30萬字,開了中國歷史上官修政書的先河,以後的朝代都因循此例,開始編著自己朝代的政書,對吏治的整套體系進行歷史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