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故事」林清玄 孤独是种大自在

「在线故事」林清玄 孤独是种大自在

江湖周知,古龙爱酒如命,在他的诸多“酒友”中,著名作家林清玄是其中一位。据说年轻时的林清玄为了向古龙约稿,两人常拿脸盆互相拼,最多时一次喝了6瓶XO。古龙去世前,曾劝林清玄少喝酒,当林清玄说自己早已戒酒后,古龙先是诧异,转而欣慰地说:“酒不是什么好东西。”

古龙喝酒是因为他内心寂寞,而林清玄却很早就明白孤独是种大自在。最终,古龙因喝酒而英年早逝,林清玄却是笔耕不辍写作至今,从端着脸盆拼酒到一个人惬意小酌,从轻狂到成熟,从喧嚣到自在,林清玄渐渐领悟孤独的艺术。

在林清玄看来,孤独绝非凄凉、贬义之词。我们面对孤独时,会有三种层次,而这三种层次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喜欢独处的人,孤独时,会感到痛苦;习惯了孤独的人,能够跟孤独和平共处;而真正懂得孤独的人,能够玩味孤独,欣赏孤独,并在孤独中获得更自在的人生,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精神世界。正如他的新书《孤独是种大自在》封面上的那句话:“一个人的心只要澄静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

「在线故事」林清玄 孤独是种大自在

8岁就立志要当成功的、杰出的、伟大的作家

林清玄自言小时候的自己称得上古怪,“一般的小孩出生都会大哭,听我爸爸说,我出生时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围在四周的哥哥姐姐看我不哭反笑都吓坏了,我爸爸气得把我提起来打屁股,直到打哭为止。”

幼年林清玄很少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都是自己一个人玩。林清玄的古怪曾让母亲担心。不过他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交了很多好朋友,就像个正常的小孩。

林清玄小时候家境贫寒,可是说起那时的穷苦,林清玄却是“甘之若饴”,视为人生一大财富,林清玄在家中排行十二,有18个兄弟姐妹。

林清玄的家乡三百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个作家,但是林清玄8岁的时候就立志要当成功的、杰出的、伟大的作家,并以此每天鼓舞自己。“有一天我父亲说,‘十二啊,你长大以后要干什么?’我说我长大以后要当作家,他说作家是干什么的,我说作家就是坐下来,字写一写寄出去,人家钱就会寄来。我爸爸很生气,当场给我一巴掌,‘傻孩子,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如果有那么好的事情,我自己就先去干了,不会轮到你!’”

这一巴掌并没有打破林清玄的作家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规定自己每天写500字,不管刮风下雨,心情好坏;到了初中,每天写1000字的文章,高中则增加到了2000字。18岁那年,他成功发表了第一篇文章。自此以后,他更是规定自己每天写3000字,坚持了50多年。如今已经年过六旬的林清玄说:“无论是恋爱或失恋,痛苦或快乐,我每天都不停写作。我要不断训练,让手、眼睛、心保持在第一线,如果一个星期没有写东西,手就会离开你的心。”

在30岁以前,林清玄的作品便囊括了台湾地区所有的文学大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其《桃花心木》《和时间赛跑》等作品入选了大陆中小学语文课本。

读我的文章没有负担,而且不会让你变坏

林清玄的书“文如流水,语似冬阳”,在其有温度而不矫饰的文字中,给人以灵性的启迪,几十年来坚持这种写作风格,林清玄透露是因为妈妈。

“我在小的时候,经常蹲在拜祖先的那个桌子前面写作,因为我们家只有一张桌子,我的妈妈不时就会进来倒水给我,然后问我,我看你整天都在写,你是在写辛酸的故事,还是在写趣味的故事?我说辛酸的写一点,趣味的也写一点。妈妈就说,辛酸的少写一点,趣味的多写一点,人家要来读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章里面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而不是说读了你的文章以后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那这个文章就没有意义。我就问她,那如果碰到辛酸的事情怎么办,我妈妈说,碰到辛酸的事情,棉被盖起来哭一哭就好了。这个影响了我后来的写作,我写的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读我的文章没有负担,而且不会让你变坏。”

在他看来,文学不是真相,而是抓住当时的感动展示给人看,追求文学就是追寻美好。通过体悟诗歌与禅的关系使他改变了对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定义,“真正的成功不是成为有钱、有名、有影响力的人,而是有名的时候你可以利用你的名声去带动更多的人,真正的成功是你可以把它捐助给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走向美好的人生。”

我知道我会写到离开世间的最后一刻

林清玄是台湾地区作家中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是最高产的一位,迄今已出版近200本书。林清玄说,自己不知道今生会写几本书,但是“我知道我会写到离开世间的最后一刻。文学创作是我生命的宝藏,使我敢与众不同,常保感动的心,我很庆幸自己是个作家,以爱为犁,以美为耙,以智慧为种子,以思想为养料,耕耘了一片又一片的田地。”

现在的林清玄,每天会在书房里待几小时,在他看来,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到干扰,如此,作为独立的人才有意义。

而这个“小千世界”,林清玄认为最好的地方无疑是书房。在这个快速得甚至让人抱怨“没有时间读书”的时代,林清玄认为看书的时间肯定会有,只是看你想不想读书。在电脑快速阅读年代,应该学会从容阅读,不必像赶路那样急着把书读完:“你应该怎么阅读这个世界?怎么阅读人?怎么阅读山水草木?只有一开始就播下种子,你才有办法在很小的时候就打开眼界,变成心胸开阔的人。”

人生最美的境界是清欢

曾经在一个冬日的午后,林清玄路过台南的文武庙。庙中一片静谧,一个老人穿着一件黑色的毛大衣,斜倚在一个檀木椅子上,一条腿伸直,一条腿挂在椅背上,背着光在看一本书,“他的脸似笑非笑,似愁非愁,有一种非常奇怪的平静,像一脉山,像一汪水,清明得一如庙前的香炉,那样的表情,那样的姿势叫我吃惊。”林清玄默默地看老人将近一个小时,最后忍不住了,便去问老人在看什么书,原来是一部写满了白话解释的《心经》:“过去我只知道焚香沐浴地读经,没想到老人竟可以闲情真性地读经,了无挂碍。”

这在林清玄看来,就是“大自在”,而孤独正是一种“大自在”,世人在听到孤独一词时,往往带有同情和怜惜,根本谬解了当事人的心情,群木成林固然是美,孤树独立于原中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当下人们的生活很多时候被负面情绪占据,林清玄希望不要让世俗淹没大家生活的浪漫和热情,不要忘记去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人生最美的境界是清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