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劃分爲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廊坊市是河北省直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地處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之間,被譽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轄廣陽、安次兩個區,大廠、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個縣和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三河、霸州兩個縣級市。

廊坊市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聚居。4000多年前"黃帝制天下以立萬國,始經"安墟","安墟"即在現安次區附近。

廊坊素有"京津走廊、黃金地帶"之稱。市區距北京天安門廣場40公里,距天津中心區60公里,距首都和天津兩大機場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緊鄰規劃中的北京新機場。7條高速公路,5條鐵路幹線穿越境內,10條國家和20條省級公路縱橫交錯,是中國鐵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歷史沿革

廊坊原系一個自然村。明永樂年間,自山西洪洞縣移民於此形成村落,原名琅琺村,以村中之琅琺寺得名,後因用字生僻取諧音改為廊坊。

1948年置安次縣。

1949年劃屬河北省,設天津專區。

1958年部分縣一度劃歸天津市。

1970年改稱天津地區。

1973年更名廊坊地區。

1983年設立縣級廊坊市。

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國函[1988]114號)批覆同意撤銷廊坊地區和廊坊市,設立廊坊市(地級),實現地市合併。 設立廊坊市安次區,以原廊坊市的行政區域為安次區的行政區域。 將原廊坊地區的三河、固安、永清、香河、大城、文安、霸縣和大廠回族自治縣劃歸廊坊市管轄。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1996年,廊坊市面積6429平方千米,人口約360萬人,市政府駐安次區。轄安次區和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固安縣、永清縣、文安縣、大城縣6縣,代管霸州、三河2個縣級市。

2000年3月7日,國務院(國函[2000]19號)批覆同意調整廊坊市安次區的行政區劃,增設廊坊市廣陽區。廣陽區轄原安次區的北大街、北門外、小廊坊、新開路4個街道辦事處和舊州、萬莊、南尖塔、北旺4個鄉(鎮)以及北史家務鄉鐵路以北部分,區人民政府駐北門外大街。調整後的廊坊市安次區轄天橋西、南門外2個街道辦事處和楊稅務、落垡、仇莊、調河頭、碼頭、東沽港、葛漁城7個鄉(鎮)以及北史家務鄉鐵路以南部分,區人民政府駐南門外大街。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河北省劃分為2市2區6縣的3線城市,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廊坊市常住總人口3833444人,其中:安次區342057人,廣陽區373331人,固安縣400240人,永清縣373056人,香河縣308874人,大城縣446577人,文安縣461868人,大廠回族自治縣112658人,霸州市557901人,三河市45688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廊坊市常住總人口4358839人,其中:安次區367670人,廣陽區500396人,固安縣418689人,永清縣356481人,香河縣343372人,大城縣477773人,文安縣500967人,大廠回族自治縣118474人,霸州市622975人,三河市652042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