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怎麼看待區塊鏈的分布式思維?

你會怎麼看待區塊鏈的分佈式思維?

分佈式意味著去中心化,也可以說去中心化,但是分佈式的表述或許會更為本質。首先要打掉業內人士的傲氣,分佈式或去中心化一定比中心化好嗎?

你會怎麼看待區塊鏈的分佈式思維?

如果因為鼓吹區塊鏈思維、去中心化而否定中心化,這是不理性的。否定中心化實際上在否定我們的歷史,也是違揹人性。人類社會幾千上萬年都依賴於中心化得以生存下來,否則我們的祖先早已消失在洪古荒流之中。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人來的。為了抵禦人性中對自然萬象的恐懼,人類從刀耕火種開始尋找並歸屬於首領、族長、氏族、城邦、國家以及王侯將相。在區塊鏈的世界裡,投資人恐懼於投資風險,到處打聽並跟隨大佬項目、知名投資機構背書項目、大型中心化交易所。

以上是讓我們更加理性地看待分佈式思維。分佈式往往寄託著人類追求自由、民主的美好夙願,但是不能過分誇大分佈式思維。在比特幣網絡中,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分佈式記賬,也是第一次大規模實現轉賬系統的分佈式結算、驗證以及記賬。不過,分佈式思維未必完全依賴於分佈式數據存儲,而是通過技術、協議、制度形成的去中心化的商業邏輯。因此,對於傳統經濟而言,分佈式思維依然有他的實際價值。

分佈式思維本質上是權責利的去中心化,在傳統經濟中表現為權責利分佈式再造。集權中心往往是分佈式改造的重點。如央行,以美聯儲為例,美聯儲7名委員決定了美元貨幣政策,決策一旦出現大失誤,或導致全球經濟混亂。大型上市公司董事會,董事會決策關係到廣大中小投資、股民的實際利益。在西方國家,上市公司治理機構也不斷地去中心化,大量引進外部董事增加決策的科學性、公開性以及降低權力作惡。

現在的經濟系統呈現冪律分佈、平臺化特點,如滴滴打車一個平臺掌控著成千上萬的出租汽車,P2P平臺交易資金達千億級別,FACEBOOK掌控著20億用戶信息。這些大型平臺一旦出問題,如信息洩露、系統故障、風險失控,可能引發社會混亂。分佈式思維來構建這些平臺,實際上也為這些平臺降低因權力集中帶來的責任與風險。

你會怎麼看待區塊鏈的分佈式思維?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就因用戶信息洩露事件,被44名國會議員圍懟5個小時。議員質問扎克伯格:“我是不是要給你錢,你才能不洩露我的個人信息?”“Facebook是不是獨裁公司?”,更要命的是“從2006年你到國會道歉,為什麼你今天還在道歉?”面對FACEBOOK這樣中心化的平臺,議員們顯然不甚瞭解更不理解,扎克伯格更難以自圓其說,不得不從2006年開始至今一直還要去國會道歉。

除了權力與責任,分佈式思維最大的影響或許是啟發數字資產私有化思想。資產私有化,人類為此奮鬥了幾百年。今天,大多數實體經濟資產已經實現私有化。而數字資產包括數據、虛擬資產,都沒有真正實現私有化,或者不被私人掌控。分佈式數據存儲將從技術層面實現數字資產私有化。從產權理論角度,數字資產私有化將極大地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