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快速大幅貶值,已經是當務之急

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已经是当务之急

來源:老鄧的財經茶館(laodeng-caff)

關於人民幣匯率,老鄧開門見山:早在2016年,我就認為人民幣兌美元應該貶值到7.3。但是當時國家硬挺,把2016年12月份的接近7:1的匯率頂到2018年初的6.24:1。技術上說,這完全是在用貿易盈餘和雄厚的外匯儲備硬撐。

靠著雄厚的實力,這麼做沒問題。如果願意,未來幾個月仍然可以如此。但是到了一定時候,國家必須放水,而且是大放水。加上中美前景,我國的外貿盈餘70%都是靠美國,所以長期來看,人民幣根本撐不住。既然撐不住,為什麼不具有一些前瞻性,提前主動貶值呢?

到了現在,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7:1肯定打不住。在可預見的未來,估計是12:1以上。

說說我的分析。

一、當實體和虛擬經濟都停步時,為了重啟經濟,刺激就業和維穩,必須大規模放水。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監測數據,2018年7月份,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降低3.9%,降幅比去年同期擴大8.9個百分點。分品類來看,糧油食品類、服裝類、日用品類、金銀珠寶類、家用電器類零售額分別同比降低2.8%、3.8%、5.7%、1.8%、9.9%。

家電的降幅為何如此之大?因為國家控制房地產,房子賣不出去(人們不是不想買,往往是沒資格買),又怎麼推動家電銷售?這還只是表層。房地產牽連上下游幾十個行業,就這麼一直控制著,生產和消費都起不來。

虛擬經濟方面,P2P爆雷已經好幾千家,實際上是加劇了貧富差距。這個話題比較敏感,就此打住。中國股市的市值規模,已經從世界第二退步到第三,被日本超越。股市長期起不來,也是虛擬經濟疲軟的一個重要方面。

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已经是当务之急

我們的股市為了落後了?看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無非是沒有做好管理工作。但是本文將給另一條理由,那就是割韭菜太狠!這個理由放在後面,大家看後,也會明白為什麼股指十年不漲了。

二、人民幣放水的速度始終快於美元,因此長期來看匯率肯定撐不住。

道理也很簡單,一個國家的M2每年以8~20%的速度增加,而另一個國家的M2每年只增長几個點,只是略快於GDP增速,貨幣之間的相互比值能穩定住嗎?

米可做了一幅圖,如果中美兩國的M2在1995年都是100,那麼從1996年到2016年2月底,中國M2總量是1995年年底的23.5倍,年複合增長率為16.8%。而美國的M2總量是1995年年底的3.4倍,年複合增長率為6.35%。

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已经是当务之急

最近兩年,在去槓桿背景下,我國M2增速有所放緩,但仍然明顯高於GDP增速和美國M2增速。如果1996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是8.28:1,經過了這麼二十多年,中國M2的總量已經是當年的將近30倍,而美國才是當年的不到4倍,那麼匯率是不是也應該變成原來的7倍,也就是人民幣兌美元,達到將近60:1呢?

這個結論,別說你不會同意,就連我也不同意。在可預期的未來,不可能達到這個數字。一個最簡單的理由是:過去二十多年,我國的虛擬經濟(主要是股市)得到了快速發展,沉澱(或套牢)了無數資金;加上房地產也沉澱了無數資金,而現在限購限貸又把這些資金鎖定,所以,匯率不可能達到60:1。

但是,有沒有可能達到8:1、10:1、12:1呢?我認為頗有可能。

三、貧富差距日益分化,必須放水。

身處京滬深、廣大熱門二線城市的朋友,很多人的主要感覺是經濟或許還湊合,餐館爆滿,自己的工資可能還在上漲。但是在三四線城市和廣大農村,很多人的感受卻完全不同。

舉個例子。我今年夏天去某內地旅遊區玩,這個旅遊區不熱門,各方面價格都比較便宜。如果租有WIFI、管吃管住的農家賓館(檔次高於農家樂,但低於城市賓館),每人每天的費用是80元。如果包月,一個月的費用只有1800元左右。

1800元,隨便上網,包吃包住,又享受清新空氣,至少我這個二線城市來的人,感覺非常便宜。要不是有工作,真想在廣大中西部空氣清新的二三線旅遊區,包個賓館長期居住。

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已经是当务之急

而當地人呢?他們的民風還比較淳樸,覺得這個價格簡直是“宰人”。見我問得多了,他們還有點不好意思,說價格還可以商量。

對於當地農民來說,房子是自己的,菜是自己種的,雞鴨豬羊都是自己或鄰村養的,值多少錢?但是一個月1800或1600元的房租,還管吃管住,在一二線城市住個不太差的賓館,可能幾天就花完了,甚至一天都不夠。對於大城市月收入幾萬甚至十萬以上的白領來說,帶著一家人,在二三線旅遊區包住一個月都很輕鬆。

這就是相當巨大的經濟差距,貧富差距。對於廣大中西部地區的人來說,生活在二三線旅遊區附近還算不錯的,如果沒有在旅遊區附近呢?一個月,哦不,一年能掙多少錢?

恐怕很難說吧。

如果這些地方的年輕人進入一二線城市,一個月的收入頂小地方好幾個月甚至一年,他們怎麼可能離開?而長此以往,城市經濟將更好,而農村經濟將更凋敝。再結合過去幾年的去槓桿和去庫存,三四線城市將更需要錢。而貧富差距的日益分化,導致必須放水,否則各種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形象地解釋一下。經濟就像盤根錯節的各種管道,資金在其中流動。如果擰緊甚至擰住水龍頭,在現在的經濟情況下,水(資金)仍然會流動。流到哪裡呢?

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已经是当务之急

流到賺錢的公司、企業和政府部門。

我之前寫過一篇《房價到底是誰抬起來的?本文的分析讓你觸目驚心……》,裡面說華為、騰訊、阿里、百度等公司的收入很高,還有一大堆金融機構。雖然他們的高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是應得的,但不可否認,優秀的公司是威力極強的賺錢機器,是超級吸水機。如果社會運行健康,水量充足並且可以正常循環,也就是它們吸走了水,但分配給了足夠多的人,這些人又通過消費,把財富釋放出來,讓儘量多的人得到儘量多的利益,那沒問題。

可惜現在不是這樣。

因此,實力強大的政府和公司,通過強力吸水得到鉅額財富,並對相關人員進行財富的再分配,只能是這個社會的少數人。如果不放水或少放水,大多數人只能越來越飢渴。因此,如果不能在財富再分配上有巨大進步,那麼每隔一段時間,只能大放水。

股市也是一樣。之前有人說過去十年,也就是從2008年至今,股市沒漲過。其實並非如此,股市漲了很多,但是財富反而被少數人拿走了。

這是指數計算機制決定的,我就拿中國石油來舉例。我們知道2007年中石油在上市時是48元,後來震盪下跌,現在大約8元錢。由於它是大盤股,在上市不久也就是40多元時,被計入上證指數。那麼,當它從40元跌到幾元的這麼些年,對指數肯定有拉低作用。

很多其他股票也都這樣。高位計入指數,然後不斷陰跌,股指能漲嗎?所以,是指數的計算機制,讓股指十年不漲。

那麼,這些股票上的錢,被誰賺走了?

雖然少數散戶也能通過分紅和低買高賣獲得一定的利潤,但總體上說,賺錢最多的當然是機構和大股東,以及一些兇猛的莊家、內幕消息人士。

仍以中石油為例,它48元上市時,裡面的股東早賺翻了。參與發行的機構們在高位不斷賣出股票,他們不賺誰賺?

鉅額虧錢的,當然是在高位接盤的股民。上市、大漲、然後陰跌,原始股東和相關機構大賺特賺,接盤的股民虧損累累,這就是股市在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

現在的股市仍然是這麼運行的。比如我去年中籤了金逸影視(運氣好,中了一點點,今年一隻沒中),上市之後N個漲停,接著就是慢慢陰跌之路,現在已經跌到發行價附近了。不出意外的話,今後很可能跌破發行價(個人判斷,不構成買賣依據)。

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已经是当务之急

因此,在股市上強烈建議大家,如果要買新股和次新股,一般來說要跌破發行價再開始考慮。

不說股市了,我用股市只是來說明,目前的機制只是有利於大股東和機構圈錢套現,而對於廣大股民來說,總體上看,並不能享受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只能繼續加劇社會的貧富差距。

回到人民幣。貧富差距加大,經濟管道的很多地方都沒水了怎麼辦?當然是遲早大放水啊。而這,又會促進價格大漲。

四、農產品價格

促進價格大漲的一個重要因素將是農產品價格。我們知道,為了壓制通脹,我國大量進口農產品,這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從根源上壓制了通脹,但是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也越來越低。雖然本屆早在去年就提出要“振興農村”,但怎麼振興?怎麼讓農民願意留在農村呢?

你說的太對了,大規模提高糧食價格啊!比如,提高一倍,甚至兩、三倍!

提高糧價?這不扯淡嗎?現在這個價格都比國外進口的都高,再提高糧價,我們必然要進口更多外國糧食,外匯消耗將更多,我們的糧食安全又如何保障?況且,提高糧價之後,國外糧食相對更便宜,我國農民總體上種的糧食將更少,農民更往城裡跑,農村更凋敝,城鄉差距將更大,貧富差距將更大。那時怎麼辦?

說得對,非常對!所以單純大規模提高糧價,不可行。

但是,如果人民幣貶值一倍,從目前的將近7:1貶值到14:1,上述問題是不是就解決了?

匯率貶值一倍,國外進口糧食將無價格優勢,而國內的糧食價格將更有競爭力,農民更有積極性,是不是有利於振興農村經濟?至於城裡的貧困戶,國家拿出適當補貼就行。當然,我承認,這對廣大城市貧民不利,但是如果廣大農民得利,總體上看,貧富差距是不是會明顯降低?

總體上降低貧富差距,尤其是廣大農民富裕了,就會刺激經濟發展,刺激國民經濟有望健康成長。

實際上,再不大幅度提高糧食收購價,農民的種田積極性就快沒了。而國內糧食產量大幅下降,我國將花更多外匯進口糧食,抬升國際糧價,加劇本幣貶值。既然如此,現在為什麼不主動行動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5個夏糧生產省(區、市)的調查,2018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總產量如下:

  • 全國夏糧播種面積26703千公頃(40054萬畝),比2017年減少164千公頃(246萬畝),下降0.6%;其中谷物播種面積23863千公頃(35794萬畝),比2017年減少170千公頃(254萬畝),下降0.7%。

  • 全國夏糧單位面積產量5194.9公斤/公頃(346.3公斤/畝),比2017年減少82.0公斤/公頃(5.5公斤/畝),下降1.6%;其中谷物單位面積產量5441.3公斤/公頃(362.8公斤/畝),比2017年減少90.8公斤/公頃(6.1公斤/畝),下降1.6%。

  • 全國夏糧總產量13872萬噸(2774億斤),比2017年減少306萬噸(61億斤),下降2.2%。其中谷物產量12984萬噸(2597億斤),比2017年減少310萬噸(62億斤),下降2.3%。

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已经是当务之急

筆者認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國家應該重啟1980年代初大幅度提高糧食收購價的政策,不是提高20%、30%,而是至少成倍提高!與此相對應的是,本幣也需要大幅貶值。那個年代,人民幣兌美元也大幅貶值,從1980年1美元兌換1.53元,到1990年兌換4.78 元,再到1997年兌換8.2898元人民幣,十幾年貶值了好幾倍。

因此,老鄧強烈建議人民幣兌美元快速大幅貶值,最好便知道12:1以上。 這麼做的好處是:

1、放下面子,拿住裡子,很自然就堵住了外匯流出的各種漏洞,根本不需要嚴防死守。

2、大規模鼓勵農民的種田積極性,真正從根本上振興農村。

3、以美元衡量的GDP大幅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和美國的關係。

4、真正保住外匯,甚至引入外匯。以旅遊為例,人民幣大幅貶值,出國旅遊的肯定大幅減少,而外國人到我國旅遊將大幅增加。不是說外匯最重要嗎?快速貶值到位,反而能保住外匯啊。

5、明顯降低國內的貧富差距,振興中國經濟。

6、人民幣國際化,可從長計議。國際化是必須的,也是長遠的目標,但一個國家首先要把內部處理好了,才能更好地走到國外。

這麼多好處,為什麼不做呢?

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已经是当务之急

現在,人民幣貶值到7.3已經不可行了,因為又經過了大約兩年時間,這幾年的內外部形勢都發生了明顯變化。現在有一些文章,認為人民幣應該貶值到7、7.5或者8,甚至9,好像已經幅度很大了。但在我看來,這些都不夠。如果有讀者覺得刺耳,就當是我的一家之言吧。

當然,人民幣快速貶值到位,也有巨大的害處,比如各種債權債務的處理,短期內會對進出口造成巨震。但現在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案,必須做出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抉擇。

另外,大規模提高糧食收購價、振興農村之後,今後還會對全國的總體價格產生劇烈抬升,加劇通脹。但是,這是下一步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而且,必須伴隨進一步深化改革才行。現在的當務之急,老鄧認為是主動對人民幣大幅貶值,獲得主動。否則,如果採用漸進式貶值,或者硬挺著不貶值,外匯還將不斷流出,中國經濟將受到更大傷害,未來的貶值幅度將更大。

實際上,人民幣本身有巨大的貶值壓力。我們知道,8月初央行上調了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8月6日起,央行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有媒體說這是央行“重拳出擊”,當時人民幣也結束了兩連跌,有暫時上漲,但是之後還是下跌了。

在老鄧看來,央行的舉措只是戰術上的重拳,而對大勢沒有影響。相反,國家希望人民幣“漸進貶值”,反而會對我國的經濟造成更大傷害。因為只要不貶到位,人們就會不斷鑽空子,外匯就會不斷流出;而外商投資也不會大規模進入。我們徒耗內力,損己利人,吃力不討好,這又何必呢?

兵法上也是這樣:如果有足夠的迴旋空間,初期又沒有足夠實力,明知頂不住,就應該大幅度撤退。這樣自己的兵力、後勤給養,會離後方更近,也更有優勢;而敵人不斷猛追,兵力和給養就會暫時跟不上,劣勢越來越大。因此,兵力弱的一方如果能保存實力,主動大幅度後撤,然後在一個自己能有相對優勢的地方再和敵人決戰,才是上策。

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已经是当务之急

舉個例子,如果蘇聯在蘇德戰爭初期沒有大規模反攻和頑強地節節抵抗,而是主動經過幾次大規模後撤、避免被圍殲的命運,然後在後撤中集中兵力,給過於前突的德軍以痛擊,蘇軍在1941年也就不會損失400萬人了,這可是當時蘇聯年輕力壯、最具戰鬥經驗的一批人啊!如果這批人損失不大,或者拼掉德國更多消耗,蘇聯日後的戰爭進程將順利得多。

貨幣也一樣。為什麼很多國家的貨幣貶值是瞬間發生,貶值百分之幾十甚至更多?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主動後撤。人民幣也應該這樣,放下面子,抓住裡子,主動後撤,然後在一個目前來看不算高估的位置(比如,兌美元12:1)加強防守,在一定時期內是完全守得住的。然後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成功推進各方面的改革,那麼中國經濟乃至國運,完全有可能在經過短暫的挫折之後,繼續勇往直前。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