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企业 都有研发创新的高贵血统

不久前,在深圳总部,华为公司为5G极化码的发现者、土耳其科学家Erdal Arikan教授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颁奖典礼,包括任正非在内的核心高管悉数到场,气氛庄严,场面隆重。华为以此向致力于基础研究领域的探索者和科学家致敬。

华为的这一举动,向外界传递出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华为变了。华为开始向基础研究领域进军了。

从前,华为的研发仅仅停留在产品研发,而不是基础研究。什么是基础研究?理科相对于工科就是基础研究;重大的理论创新相对于应用技术,也是基础研究。按照任正非的话说就是,“(基础)研究是将金钱变成知识,(技术)开发是把知识变成金钱。”

现代产业的根本在基础研究

对一家企业来说,追求商业上的成功并没有错。但仅限于此,器量还是小了。这样的企业可以说是优秀的,甚至是卓越的,但还称不上伟大。什么是伟大的企业?不久前茅台的老总袁仁国说,茅台离伟大的企业越来越近了,结果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嘲笑。

茅台很能赚钱,企业的赢利水平很高。做企业不就是图赚钱的吗?

是的,中国人太穷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创业者个人层面,都是把解决温饱问题当成头等大事的,把致富奔小康当成了奋斗目标。有人说,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是有先天不足的,起点太低,眼光太?,格局太小。这也是中国企业不重视研发,不掌握核心技术,以至于后来被人卡脖子的根源。既然把挣钱当成了目的,那就什么来钱快干什么,什么来钱容易干什么,于是,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各种企业管理理论,各种营销术,各种投机取巧……走马灯似地在中国上演了一遍。你方唱罢我登过场,好不热闹。只是到了最后,到了现在,被人卡住脖子动弹不得了,这才冷静下来。

芯片之痛,锥心蚀骨,羞愤难当,让我们一下子警醒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经济体量已是世界第二,成绩不可谓不大。但我们忽略了一件事,这就是基础研发和科技创新。我们的企业什么都会造,但什么也造不好;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依赖进口。我们的落后几乎是全方位的。因为原材料不行,就连锣丝、锣母、轴承等等这些最基本的机械配件都做不好,就更不要说发动机了。

发动机是工业革命的标志。1776年英国人瓦特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外燃机),1860年法国人勒努瓦模仿蒸汽机的结构,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实用的以煤气为燃料的内燃机,后来,随着石油的开发,人们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比煤气更易于运输携带的汽油和柴油上,并在1883年由德国的戴姆勒(Daimler)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立式汽油机。

这个戴姆勒就是奔驶汽车的祖宗!他也是汽车工业史上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人物。他发明的这种汽油机被称作高速内燃机,因为转速高,特别适合给交通运输机械作动力引挚。他与著名发明家威廉·迈巴赫(他的儿子卡尔·迈巴赫开始设计并制造豪华轿车;1921年,第一辆迈巴赫轿车W1问世)合作多年,曾先后把他们早期的汽油发动机用在自行车(世界上的第一辆摩托车)、四轮马车和船上。1889年,他们终于成功地设计出了四轮汽车,并于第二年在坎斯塔特建立了戴姆勒汽车公司,制造了第一批梅塞德斯汽车。

现在的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的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生产商、第二大卡车生产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用车、戴姆勒载重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四大业务单元。在2018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戴姆勒股份公司位列第16位,实现营收1850亿美元,利润118亿美元。

伟大的企业 都有研发创新的高贵血统

以上这个发动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第一,瓦特的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机器时代",开启了工业革命。瓦特的蒸汽机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万能的原动机",后来又经过一系列改进,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它解放了人类的双手,以机器取代人力,开辟了人类利用机器的新纪元。它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使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最近出了一本新书,叫《今日简史》。他在这本新书中说,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拐点上,我们正经历着“由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向智能时代”的剧变。他把我们常说的工业革命以来的三次技术革命(即机器时代、电汽时代,信息时代),概括成了二次,把机器时代和电汽时代合二为一,并称为“工业文明时代”。这和托夫勒的说法是一致的,托夫勒将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农业阶段、工业阶段和信息化阶段。总之,无论那种分法,谁也抹杀不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然后传播到英格兰和整个欧洲大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使社会面貌和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率先实现和完成工业革命的“欧洲列强”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工业革命让欧洲强大起来,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来临,又让美国一举超过了欧洲。

第二,伟大的企业都有研发创新的高贵血统。据说,现在的戴姆勒公司在广告宣传中还在不断强调自己的“100年德国引擎的血统”,虽然这家公司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股东和品牌所有权已多次变更。

如果从1890年戴姆勒和迈巴赫成立自己的发动机公司——戴姆勒发动机研究院算起,到现在已历经130余年。这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百家老店”。

这样的百年老店,在欧美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名企业和大企业中并不少见。比如,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就是在1847年由发明了发电机的维尔纳·冯·西门子建立;美国的通用电气,由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于1878年创立;日本的丰田公司,由“丰田自动织机”的发明人丰田佐吉(1867-1930)创立……

——这都是一些发明家建立的公司。他们都是从发明创造开始的,从核心零部件开始,从基础研发开始。

反观中国的企业,我们都是从赚钱开始的,从做营销、做市场代理甚至于倒买倒卖开始的,从整机开始,从山寨和组装开始……尤其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包括华为和联想在内,无一例外。

第三,什么是工业的核心和基础?什么是立国之本?综合第一和第二,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基础理论创新和重大的科技发明才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永立不败之地的根基。

第一次技术革命让首先制造出蒸汽机的英国强大起来,第二次技术革命让首先制造出了发电机的德国强大起来,第三次技术革命让发明了原子弹和电子计算机的美国让强大起来。技术革命比政治革命的威力更强大,影响也更深远。

基础研究和科技发明对一个企业来说同样重要。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德国的西门子发现了发电原理并制成了发电机,从此让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在发电机之前,西门子的创始人还发明了金、银电渡法和新的电报技术等,建造了欧洲的第一条远距离电报线,在此之后的140余年时间里,作为一家公司的西门子,一直都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

他们建成了世界上的第一条电气铁道、第一辆有轨电车,发明了首只金属丝白炽灯、首台心脏起博器、首台CT、首台磁共振、首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首个1M DRAM内存芯片、首款彩屏GSM手机......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他们的产品是收音机、电视机和电子显微镜;在50年代,开始生产计算机、半导体设备、洗衣机和心脏起搏器。80年代初,公司的第一台数字电话交换机下线;90年代未,西门子将半导体业务分离出来,成立了英飞凌科技公司……

有关西门子,最新的新闻是,2014年西门子公司宣布,向博世集团出售其持有的博世西门子家用电器集团50%的股份,彻底退出家电领域,从而专注于工业、能源、医疗等核心业务;2018年7月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西门子位列第66位,营收915亿美元,利润67亿美元。

一百多年来,西门子老先生的创新血脉一直在他所创立的这家公司流淌。是重大的基础理论创新支撑了这家公司,是发明创造的基因让这家公司实现了基业长青。这些发明记录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他们的每一个发明,都在悄然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

基础研究的根本在教育

芯片之痛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可是,与重大的基础理论创新比起来,一颗小小芯片的份量还是轻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要想真正强大起来,就必须在下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中占据制高点,成为下一次技术浪潮的引领者。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我们只能下笨功夫,从培养人才开始,从教育开始,甚至从基础教育开始。

我们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心理。什么弯道超车了,什么换道超车了,都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只有在两辆车齐头并进的时候,你才有弯道超车的机会,现在,人家已经到了天津,你还在沧州,你不奋起直追,反倒要走弯路,就不是笑话吗?想想发动机,你就知道 与人家的距离了。

换道超车更是笑话。虽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最近的道也只有一条。

华为公司的任正非先生说得好,他说,我们与美国的差距,“估计未来20-30年,甚至50-60年还不能消除,美国领先世界的能力还很强”。但是,我们要将差距缩小到“我们要能活下来”。以前这是最低纲领,现在这是我们的最高纲领。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一点小成功,就小人得志“。

华为公司之所以能有今天,就在于他们的不投机取巧、肯下笨功夫。任总有一句名言,叫“板凳要做十年冷”。他说,“过去的三十年,我们从几十人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到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到十八万人,都是对准同一个城墙口冲锋……”

中化集团的宁高宁最近有一个讲话,他说,“在中国真正用研发引领持续发展的企业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但华为以前的研发还停留在”工程科学“的层面,就像任正非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所讲的那样,“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也是在那次大会上,任总提出来,“华为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华为跟着别人跑的时代已经过去,华为进入了无人区,前途茫茫,下一步只能自己去劈山开路了。

总之,与华为公司一样,我们这个国家也应该安静下来,从现在开始下一番笨功夫了。就像华为拍摄的那个视频中所说的,基础研究的突破,往往需要上百年的积累,需要数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大量的科学家、能工巧匠的持续创新。

企业(标清)

华为公司拍摄制作的视频: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是产业誔生和振兴的根本

基础研究的根本在人才,人才的根本在教育。我们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让一个人在中小学阶段就培养起对科学的兴趣,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献身真理的勇气。

无庸讳言,我们现在的这种应试教育是有问题的。应试教育在中国渊远流长,从古代的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其弊端显而易见,可就是改变不了,为什么?这也许跟中国读书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关系。古人读书是为了做官,为了做人上人,现在的小孩,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似乎很小就把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了背诵、解题和考试成绩上,年?稍大,就把找一份“挣钱多、离家近的好工作”当成了读书的目标。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吗?

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工匠、操作工、工程师等技术性人才,而我们更加需要的大师级的科学巨匠在哪里呢?

基础教育应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吧。

好奇心应该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对真理的追求和坚守应该是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勇敢、坚强,有担当,应该是完美人格中最不可或缺的因素。总之,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回归本源,需要抛弃眼前的急功近利,需要更广阔的视野以及更深厚的人文背景。

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上

不久前,任正非在华为欧研所与部分科研人员座谈时讲过这样一段话:

"当年华为是急着解决晚饭问题,顾不及科学家的长远目标。今天我们已经度过饥荒时期了,有些领域也走到行业前头了,我们要长远一点看未来,我们不仅需要工程商人、职员、操作类员工,也需要科学家,而且还需要思想家。要看到过去的三十年,我们整体上是抓住了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大机会,作为行业跟随者充分享受了低成本、强执行力带来的发展红利;而未来三十年,在赢者通吃越来越成为行业规律的趋势下,我们必须要抓住科学技术和商业变化的风云潮头,成为头部领导企业,才能有机会去分享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红利。要创新与领先,我们就必须依靠科学家。”

这是华为的现状,也我们整个国家的现状。跟跑的时代已经结束,后发优势发挥已尽,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只有塌下身子来,耐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做点事情了,从基础教育入手,从基础研究入手……

原标题:伟大的企业,都有研发创新的高贵血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