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试玩体验:这很童趣,这也很育碧

今年 Chinajoy 期间,我们受到育碧邀请,在嘉里中心育碧体验区玩到了 E3 期间公布的《星链:阿特拉斯之战》(以下简称《星链》)。简单说看在《星际火狐》的份儿上,我在试玩前就已经决定买珍藏版——而《星际火狐》和“多年一遇模拟飞行+太空战斗“的定位更大程度上也成了我们报名试玩的理由。

《星链》试玩体验:这很童趣,这也很育碧

现场公开了《星链:阿特拉斯之战》的中文LOGO

它首先是玩具

《星链》试玩机手柄上的几个小底座几乎是这场试玩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我可以这么说,你第一次摸到星链的底座儿和搭载在手柄上的飞船的时候一定会油然而生“我X!牛X!想买!”的情绪——但是要记住,这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因为这游戏事实上没有它们也能玩儿……

《星链》试玩体验:这很童趣,这也很育碧

做得真是让人胃口大开

相反你如果买了,我承认这东西当然很有趣很吸引人,让人非常想买。我们在会场和制作人问了问价格,我想你一定有兴趣了解一下,一套包含周边的游戏要 74.99 美元,而一台飞船是 20.99 美元,一个角色 7.99 美元,一个组件则要 8.99 美元。当然我们在现场的桌上就已经见到了三台飞船(不算星际火狐版)、四个角色和至少六种武器……

但是不说钱的事儿,就单说游戏本身和外设结合这件事,这个模块化的系统确实特别有意思。这大体上是个所见即所得的系统——刚进入游戏的时候,你首先要找一位驾驶员插在你那个连着手柄的底座上,驾驶员代表了按 RT/R2/ZR 实现的特殊技能,每个角色通常会对应一种,例如我试玩的长得有点像大白的胖子机器人 Judge 可以释放子弹时间,而另一个像是从刺客信条穿越过来的的女性角色则能隐身。

安装完驾驶员,你可以用育碧工作人员留在桌上的组件拼接自己的飞船。飞船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舷窗半透明、两侧有两个插座的机身——半透明的舷窗能让你在安装好机身后透过舷窗看到原本底座上的飞行员;以及机翼和安装在机翼上的武器系统。

当你为船身插上不同的配件时,一些细节会发生改变,这里包含了一部分物理效果和武器效果,用制作人的话说“你可以在一侧装上六七个机翼,但这样就得接受飞船不受控制地原地打转。”而插在飞船上的武器系统决定了你的攻击效果,到目前为止存在minigun、导弹、,需要注意这些武器存在常规物理效果和特殊效果,目前可以体验的是冰冻和火焰,敌人也对应了冰冻抗性和火焰抗性。

例如在场景中存在冰冻系的敌人,这时用冰冻系的导弹就不会产生效果——但你可以随时拔掉武器换上更合适的——我并不觉得这里存在多么惊人的技术突破,但亲手操作更直观的效果对体验的提升真的完全不一样。

《星链》试玩体验:这很童趣,这也很育碧

《星际火狐》同捆版

我想说的其实是,这个现实和虚拟结合的思路,它大概会让你想起小时候拿拼插积木拼飞机的感觉,但不同就是,小时候这种玩具只能用手举着,假装它在飞,而《星链》里,你能发现你拼出来的积木真的在(屏幕里的)天上飞!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玩游戏”或者“玩玩具”,而是更接近我们孩提时代“梦想成真”的惊喜感。这些模块也给了游戏的起始阶段一些可塑性,而我们都知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前两个小时就意味着一切,其中就包括我。

广袤的星球上狂野的,呃,贴地战斗……

流程体验部分——理论上会经历两场战斗。现场的两位制作人会热情地引导你走一个从“进入大气层”到击倒两个 BOSS 的完整流程。但他们事实上已经做好了太空场景和星球中其他部分,比如扫描未知生物和育碧传统的“端炮楼“。

《星链》试玩体验:这很童趣,这也很育碧

扫描生物就是这个样

提到战斗,老实说在我真正体验之前真的没想过这游戏还包括地面战——我的意思是,驾驶飞船的、贴着地面的、真真正正的、地面战。地面战展开通常源于在某些场景里你的飞船会因为能量扰动(暂且这么说)而引擎熄火——而只能在地上爬——从而进入“地面战”。

而这个地面战,还真是个挺完整的——呃,TPS 战斗……你可以按动 LT 和 RT 控制机翼上的两种武器射击和按下 A 键来……跳跃……没错,我的意思是你的飞船不但要进行地面战,甚至还可以在地面战里灵活地跳跃!这种感觉有点古怪,就像原本我要吃麦乐鸡,服务员却给我端来一盘炒河粉,但酸甜酱却照给——但好在实际手感到位,对瞄准系统的优化也令人满意。

具体的战斗从流程和我后来在空中的观察看,应该是两场 BOSS 战。其一是一个类似能量矩阵的场景,场景中包含五个核心,玩的时候需要动手把五个核心全部摧毁,期间你会面对“杂兵”和矩阵本身多样化的攻击手段。

《星链》试玩体验:这很童趣,这也很育碧

就是预告片里这只

而另一个场景是一头石块拼凑成的巨兽,这一场比前一场更有魄力,巨兽的体型要比玩家的飞船大几倍甚至十几倍,玩家要在地面战中打击四肢暴露弱点,巨兽四肢的弱点全部被打碎后,就会露出头部的核心,核心生命减少到一定程度会重复上一个步骤,直到血量下降到一半以下。

这时巨兽会逃跑,玩家则要驾船追击,追上后的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类似,但巨兽会增加攻击手段,弱点也从头部转移到了腹部。

如果你不太听话,也可以把摇杆向上推,进入太空战,试玩体验暂时没提供太空战任务,但你可以去小行星带转转,找一找藏匿的敌人。这种遭遇战通常是一些等级持平的杂鱼,随着消灭敌人“波“数的增长,杂鱼会越来越强,简单说就是下一波杂鱼会比这一波高一级。

至于太空战本身的手感——老实说好于近十几年已经统治市场的”德味“太空射击,我是说飞船非常灵活,反应足够快,瞄准辅助反馈迅速,没有最近非常流行的某些游戏里”在泥水里游泳,反应永远比敌人慢一拍“的感觉。

这依然是个育碧游戏

不过就游戏的底层设计本身,无论是战斗手感还是场景设计,都达到了“育碧”的一般水准以上,但多少还是让人有点“传统育碧“的感觉在里面。

这里可能多少要提一些育碧流程化的传统技能系统,例如星链用的仍然是这套技能点数系统,这让人想起了《刺客信条:枭雄》,玩家不断完成任务,获取技能点,再用这些点数购买技能——当然这种完成任务解锁的模式育碧用了也不是一次了。

技能基本是一套增益系统,是的这仍然很育碧。比如你可以为你的角色选择一些技能来添加增益效果,测试版本提供了四个技能点数,可以购买一些例如“攻击速度+10%“或者”火属性抗性增加20%“的效果。再往上,中级和高级技能则会改变你专属技能的效果,不过需要得到至少六个点数,这当然意味着高层效果在测试版中被锁住了。

另一方面是我在飞行过程中看到了叫做“补给基地“,有敌人驻守的区域,还是好几个。打开地图界面也会发现星球当前状态会包含“XXXX 0/3”、“XXXX 0/4”的完成度设定,无时不刻不在提醒我这是一款育碧产品……

试玩结束后,我们在和制作人的交谈中了解到游戏内有七颗行星可以自由冒险,但有等级限制,从太空随机战斗呈现的状态,等级系统和《刺客信条:起源》一样存在等级压制,我用5级飞船去打6级杂兵,那基本还成;7级杂兵,有点吃力;8级杂兵,就说不清谁才是真杂兵了。所以结果就是你的福克斯们可以像巴耶克跳级探索,另一方面也和巴耶克一样——跳级战斗基本会死于非命。

所以说——

这些大概就是这次试玩《星链》给我留下的印象。它一方面保留了一些“童趣“的元素在其中,我们得承认这确确实实让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它仍然属于育碧传统思路下的题材创新,包含了一系列高完成度但可能不太新鲜的系统设计,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见仁见智。现在还很难说这种结合未来会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毕竟这更大可能取决于这套结合玩具的玩法能够在多长的时间跨度里,给你带来多大程度的新鲜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