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味烟熏腊肉

舌尖上的美味烟熏腊肉​因家乡习俗,每天过年,家家户户都会杀一头猪过年,简称年猪。如果有那户没有杀猪,却视为过于贫穷,会嘲笑连过年猪都杀不起。当地也习惯性的每家每户养猪,以农业为主,养殖为辅。除了猪是必养牲畜外,鸡鸭鹅兔等也有少量养殖。农业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是为了发家致富。而养殖却是副带作业,除了变卖换取油盐钱外,也供自家人开荤,更是招待亲朋的上等好菜。


舌尖上的美味烟熏腊肉每户每年杀的年猪单头大多都有二百斤以上的白肉,

​三两顿肯定是吃不完,聪明的祖辈早就发明了用烟熏制保存,并且延续至今。具代表作的如上图,是烟熏火腿,当地俗称肘子。而且在当地肘子的礼节很大,通常给丈母娘拜年要用肘子,以示尊敬。拜师学艺,拜干爹,请人办重要的事等都要用到它。在以往肘子代表着一个高规格礼品。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被金钱慢慢取代,但是,肘子任然是走亲串友馈赠佳品,吃货们的佳品。因为肘子瘦肉特别的多。
舌尖上的美味烟熏腊肉肘子来源于猪后腿肉,连猪脚一起​,把肉圆成个心形,为什么当地用来走丈母娘,可能也是寓意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吧!

舌尖上的美味烟熏腊肉肘子除了能吃到熏制的发红的瘦肉外,更能吃到腊蹄子,熏干的腊蹄得用大火炖很久,保证熟而不乱适中就好,不然咬不动,不退骨。炖的适中的猪蹄,肥而不腻,透着烟熏的清香。特别是骨头上的筋,那是极品,嫩嫩滑滑的,炖的老点的有嚼劲,嫩点的入口既化,香融于口中,刺激你的味蕾神经,久久不能忘。
舌尖上的美味烟熏腊肉当地的烟熏肉有着独特的熏制方法,千百年传存至今

​。杀完年猪后邀请亲朋来大吃一顿后,剩下的就全部熏制了,熏制的猪肉一定要刚杀的新鲜猪肉,待刚杀的猪肉还保持余温的时候,用食用盐先腌制一到两天,保证每块肉都能沾到盐。一到两天后就拿出来腾空挂起,吊过三五个时辰,让血水滴干,然后就是烧火熏制了。熏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心失火。熏制地点事先有选择最佳位置,要不影响环境,也不碍自家劳作事为佳,大多是选择自家的厨房,或者火炉屋,由于当地冬天会下雪,会烤火取暖,所以每户人家都有火炉屋,冬天用来烤火吃饭,热天也是吃饭的地方,说得易懂点就相当于饭厅吧!但是在熏肉的时候,基本上满屋的烟,呛的人受不了,熏肉那几天,除了进去加火与管理外,几乎不进去。
舌尖上的美味烟熏腊肉上图就是熏肉了,肉挂上面,下面生火熏,尽量保证烟雾大,不要明火,才是最佳。烧火材料也有讲究,以柏树叶熏制的为极品,因为柏树自带香味,燃烧起来的烟也带柏树香,以后的腊肉就会带上柏树香味了。有的树种不易,会影响肉的品质的不会用。看外形,家乡熏腊肉外观发黑,不好看,但实则是卫生安全的,祖祖辈辈一只吃它,当地长寿的人也不少。更何况猪是自家养的,都是用粮食喂养出来的,没有喂饲料和激素,每年当地国家畜​牧管理站有来走家串户挨家给猪打防疫针,以防流行性疾病温疫。完全地道纯粮喂养的放心肉,浓烟熏制,是当地的一种特色,也是一种民族文化。

舌尖上的美味烟熏腊肉除了腊肘子外,腊肉,腊肠,腊猪头,猪几大件都有。除了内脏不好保存,一般都是吃新鲜外,其他都是熏制保存。在缺衣少食的年代,熏肉可以保存几年的人家都有,一是舍不得吃,省吃俭用,二是保存起来招待亲朋,只有亲朋来时,才会煮上一大锅腊肉,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高规格接待。​如果你去到当地,在人家家里吃饭,没有腊肉上菜,证明你不受待见,太过普通。但在社会主义新形式下,以前的老规矩也有所改变。变的没了曾经的旧俗,一切向新形式发展。但永远不变的是家乡人的纯朴,善良,热情好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