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回不去,九零不想回去,零零后没在过农村,未来谁种地?

这是一个咱们无法逃避的问题,乡村乡镇化、乡镇城市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社会向前发展一个不可逆的进程。

八零后回不去,九零不想回去,零零后没在过农村,未来谁种地?

咱们常说80后回不去,是因为他们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乡村人口市民化的实践者,农业转移人口首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户籍仍在乡村,但已经从乡村迁移到乡镇作业生活或在乡村与乡镇之间活动的农业人口,另外一类则是户籍已在乡镇,且已在乡镇作业生活的一小部分乡镇居民。

80后,要么是随父母进城务工,要么是入学或招工进程,他们和父辈最大不同是身份发生了改变,户口大多迁离了原地,而目部分已融入了城市,归于户籍在乡镇那一类,并且多数是经历了一个斗争的进程。现在的八零后就像流浪汉,游荡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十字路口,究竟该往哪个方向走都有的困难。

八零后回不去,九零不想回去,零零后没在过农村,未来谁种地?

这几年,我跑了宜昌周边很多乡村,根本上从事种植业的以60后为主,少量70后,90后这些本应成为生产主力军的年青人,根本没有,点军和夷陵区也一些拆迁地有少量90后根本是为了享用拆迁政策回来的,并且女生根本嫁到外地,享用政策也是男孩。因为父辈认为种田太苦,并且大多又是独生子女,所以种田这种”苦“活,是不会让90后干的,用朋友话讲:自家田都不知在哪

至于00后,根本归于乡村市民化后的一代,大多在乡镇出生,受城市教育,种田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体验。当然在秭归和枝江部分电商比较发达的地区,有少量80和90后回乡创业,去分享新农业和乡村电商的疍糕,但那只是少量,包括像欢子TV那样回乡的三农自媒体人。

现在乡村青壮年进城打工的越来越多,留在乡村种田的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

八零后回不去,九零不想回去,零零后没在过农村,未来谁种地?

未来的乡村的地步谁来种,会不会撂荒呢? 最近,我去乡下调研,走了两个县(市)的两个村,发现未来乡村没人种田的担心是多余的。

八零后回不去,九零不想回去,零零后没在过农村,未来谁种地?

一是我国人均犁地面积并不多,不是犁地多得没人种,而是有人想种却没地。国际人均犁地面积为4.8亩,中国人只有1.3亩,我国人均犁地面积在国际上190多个国家中排在126位以后。人均犁地少,不能形成规划效益,促使一些农人离乡进城打工。

二是根据《关于乡村集体土地确权挂号发证的若干意见》,我国正在进行乡村集体土地确权挂号颁证作业,以乡村承揽土地的经营权和农人住房财产权典当为内容的“两权典当”贷款试点也在进行傍边。跟着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乡村土地流转将更加便当,也势必成为常态。

三、实际中农人进城打工,都会将犁地转包给亲属乡邻、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如咱们走访的某村管帐,他和村书记两人接手了20余户外出打工农人700余亩犁地。咱们走访的另一个村,一青年大专结业后返乡创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和粮食加工有限公司,带领农人进行规划化经营,获得很好收益。

八零后回不去,九零不想回去,零零后没在过农村,未来谁种地?

可见,离乡打工农人的犁地是有人种的,并且也会有一部分看到乡村商机的大学生、农人工返乡创业。在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大布景下,农业将成为有奔头的工业,农人将成为有吸引力的工作,乡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八零后回不去,九零不想回去,零零后没在过农村,未来谁种地?

不必诉苦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假如失去了巨浪的翻腾,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假如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假如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懂得,是一种欣赏,一种默契,一种幸福,无需言语,只一个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