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这个暑假累吗?调查显示七成孩子培训班在3个以上

暑期已过去三分之一,过去童年的暑假回忆是西瓜蝉鸣、成群结伴的游戏、田野间的疯跑……如今的暑假对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从一个教室进入到另一个教室上课。因为“孩子主动要求”“因为没人带”“趁暑假补习弱项”等原因,将孩子送去各种培训班已成为大多数家长的选择。

在记者面向市区小学生发放的227份问卷调查中,仅有12名学生在暑假没有参加培训班,暑假报了1-2个培训班的有56人,3-4个培训班的有73人,5-6个培训班63人,而达到6个以上培训班的学生有22人。这个暑期,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不是在培训班,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

你家孩子这个暑假累吗?调查显示七成孩子培训班在3个以上

你家孩子这个暑假累吗?调查显示七成孩子培训班在3个以上

每个孩子参加培训班的数量

一周七天都有课程安排

近半孩子主动要求培训

作文、奥数、篮球、美术、非洲鼓、英语、3D打印课程……这是五年级学生周宸羽的暑假培训课程。这样会不会太累?面对记者的疑惑,周宸羽的母亲孙女士表示,孩子平时就有五门课程的学习,暑假只是多了非洲鼓与3D打印课程,“刚好一天一门课,”孙女士说,“孩子明年就要读初中了,要趁今年暑假巩固强项、补补弱项,不然到了初中课本内容深了容易跟不上。”从课程上可以看出,孙女士也并不一味主张学科学习,篮球、美术、非洲鼓、3D打印课程兼顾了孩子的身体锻炼和兴趣学习。

你家孩子这个暑假累吗?调查显示七成孩子培训班在3个以上

你家孩子这个暑假累吗?调查显示七成孩子培训班在3个以上

网络配图

徐一心是一名准小学生,对于这个暑假,她妈妈严女士最初是打算让孩子轻松地与小伙伴玩耍。“后来她发现自己的玩伴都去了幼小衔接班,孩子觉得无聊,就主动要求我去给她报幼小衔接,”严女士说,“说实话,每周一到周五早上8点至下午5点,每天学习内容还这么多,还是挺心疼孩子的。”

无独有偶,令记者意外的是,报这么多培训班,竟然有一半是出自小朋友自己的意愿,而且年级越高,孩子的主意越大。在记者发放的问卷调查中,“你给孩子报名培训班出于什么原因”的多选题中,孩子主动要求有101人,暑假在家没人管68人,趁暑假的时间补充弱项有152人。

旅游、夏令营、社会实践

这些也是大多数孩子的暑期必选项

你家孩子这个暑假累吗?调查显示七成孩子培训班在3个以上

你家孩子这个暑假累吗?调查显示七成孩子培训班在3个以上

网络配图

当其他孩子奔波在各个培训班之际,三年级学生徐之翰的暑假生活却很轻松。他去湖北参加了一个为期20天的武当武术夏令营。而对于回温后的安排,她母亲黄女士表示,会带孩子外出旅游或让孩子在家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会让孩子去培训班学习,“暑假还是让他轻松一点吧。”

调查显示,家长暑期除给孩子安排培训外,还有165人选择和孩子外出旅游,有128人给孩子报夏令营,有124人安排孩子参加社会实践,选择考试、考级的有54人。孩子不仅要学习,还要见识世界、接触社会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共识。

四年级的黄同学在7月初就参加了学校组织为期四周的夏令营,他兴奋地说:“这里有很多自己的同学,每天能够和他们一起生活,感觉很开心。”对于学校组织的这个夏令营,他母亲戴女士更是双手点赞;“与其让他每天在家玩电脑、玩手机,还不如送他去学校夏令营。”戴女士说,“学校每周一到周五在学校生活,周末回家。而孩子在校期间又能学习又能玩,一举两得。”戴女士认为,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很好解决了孩子暑期在家没有人看管的问题。对于夏令营结束后的这段时间,戴女士也早就计划周详。“夏令营结束后要让他多进行打篮球、游泳、骑自行车等体育运动,多锻炼身体。”戴女士告诉记者,暑假结束前还会带孩子去台湾旅游。

百里路小学二年级学生杨开皓的母亲潘女士告诉记者:“去年暑假为孩子报过几门培训课程,但是感觉没什么效果,孩子也很累。”她认为,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加强自身体质。

最好的教育不是花钱培训

而是家长深情的陪伴

采访中,有家长告诉记者:“除了学艺术是孩子愿意的,文化方面我们是没办法,大家都在学,我们孩子也不能落下。”也有家长表示:“其实暑假应该让孩子休息的,但是在家没人管,看电视或电脑,容易滋生不良的习惯,更会影响视力。无奈之下,只能送孩子去培训班学习。”

你家孩子这个暑假累吗?调查显示七成孩子培训班在3个以上

暑假除培训班外安排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表示,要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特别是要化解好学校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一面是政府努力为学生减负,一面是教育培训市场整体持续过热,如何平衡两方面的关系,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切的问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研究员孙云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校内教育考试制度还没有完全改革到位,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录用制度没有根本转变,家长就会产生一种对校外教育特别是补习班的狂热追求。他认为,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的共同目标都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双方应该各有侧重。校外教育应当承担起以体验为主的教育模式,不是让校外教育变成单纯补课。同时他也建议最好的教育一定不是拿出不菲资金让别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陪伴孩子,帮其找到学习的动力、方法,这也许才是过暑假的最好、最有意义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