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下岗工人生活难还是农民生活难?

蓝天机械


下岗工人更难。如果下岗工人还很年轻,他可以去打工,也可以去创业,但一到四,五十岁,就什么也别谈了。唯一能做的,男的当保安,女的当保洁。特别是早年的下岗工人,由于大多数时间从事一种职业化的劳动,离开了工厂,单位,几乎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曾经有人碰到一个多见未见的下岗工人,一见面一句话没说,满脸泪水。你让他说什么?夫妻双双下岗,全家靠他俩共五百多元的生活费生活。怎么过?

当然,也有比较好的,年轻,体壮,有一技之常这都是强项,都能生活。但下岗,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因为人从一个习惯的状态到另一个状态,要很快的适应也是很难的。我认识的一对夫妇,下岗后还拿到二十多万元买断工龄费。当时俩人还年轻,想做生意,结果钱投进去没有回报,女的后来去超市打工,男的至今在家坐着。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快快到退休年龄,过一份平静的生活吧!

农民的生活就比较简单了,没那么大的跌宕起伏。可能早已适应了那个节奏,春种秋收,农忙时务农,农闲时打工,搞搞其它副业。虽然也很艰辛,但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可能比下岗工人稍从容点。但也是靠自己努力才能过上理想的生活。但由于一直处于自己靠自己的处境,他们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应该比下岗工人好些。说到底,关健在自己,努力是唯一,好在,大多数下岗的职工年纪大的也快拿到退休工资了。年纪小的这几年摸,爬,滚,打也站稳了脚跟。祝大家今后幸福吧!


天太2


相比较而言,下岗工人的生活要比农民的生活难。因为两者生存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一样,生活的观念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收入与消费比例也有差距,下面我不妨来分析一下。

第一,对比下岗工人和农民的基本生活消费。在城市里的下岗工人每天只要一睁眼,恐怕就开始了一天的消费生活,日积月累,这一年光消费算下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呢。你就是再能节省,也省不下多少。相比之下,农民的生活消费要低很多,我的父母兄长和弟弟都在农村生活,和他们聊天时也谈到年消费这块的话题,也谈城里的生活,我哥哥和弟弟都曾经在城里打过工,他们感觉还是在农村生活好,因为很多都可以自给自足,也就谈不上物价的高与低问题,自然生活没有压力。有时他们还把一些土特产给我捎来或寄来。

第二,对比下岗工人和农民的大项生活开支消费。就拿住房来说,在农村盖一幢房子,再带一个院子,像在我的老家几万块钱就可以搞定(北方农村),但是在县城里买房子至少也得几十万。相比较之下,如果是下岗工人,仅住房这块的开支就相当有压力。再说供养孩子和上学,那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我在农村的哥和弟两家,在这方面没有压力。再说看病,我感觉农民的体质要比城市城的下岗工人普遍要好,因为农村空气好,水好,所吃的肉菜蛋粮食等都无污染,再加上体力劳动的锻炼,得大病的机率要比城里市民要小的多。如果下岗工人遇上大病,那对家庭生活来讲,无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第三,对比下岗工人和农民的家庭收入。就拿我的哥哥和弟弟两来说,农忙时种地,现在农业补贴不少,基本都是靠农业机械耕种,效率还不错,这样就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不忙时就可以去镇上(县城)打工。农产品可以卖掉挣钱,打工又有一份收入,如此算来这算是有两份收入呢。但是下岗工人则没有这双重保障,只能靠干一些技术性要求低的工作来维护收入,而这些技术性不强的很多工种往往收入都普遍偏低。这一对比,自然就能看得出城市下岗工人和农民的家庭收入有一定的差距。

第四,下岗工人和农民的心态不一样。我从小生活在贫困山村,那时看到的老农民虽然很穷,但是大家心里都无怨言。随着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改革,全面取消各种农业税,使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增强了对农民的各项补贴,现在老家的乡亲们经济富裕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摆脱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我反而很羡慕他们的生活。再看城市下岗工人,他们从当年有工作保障到后来失去工作,心里的落差是巨大的,很多人多年都调整不过来,城市的繁华与他们内心的落寂会形成很大的反差。

综上所述,我想应该能比较出下岗工人相比农民的生活要艰难,但是再难也要坚持,因为没有选择,除了调整好心态外,再就是要花点心思看看自己能擅长做什么,或学习点技术,这样至少从专业方面能提高能力,光靠体力而缺少脑力支持的工作,肯定收入要偏低。


韩国成老师


下岗工人难,下岗工人最可怜,就像是一只孤雁,迎着风,冒着雨,什么困难,都得自扛,上有老下有小,今夜失眠,想明天怎样的生存。



其实,下岗工人就是苦菜花,清贫的生活,迷失和迷茫。真是一种压力。承受多少生活上的压力。相对比较,农民虽靠天吃饭,可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减免税费,增加补贴,农民还是好些!


伊春美食美客


下岗职工这个词汇指向极其单纯,简单,它作为新的词汇,应该收入词典。

乡下农民则要復杂点,经济来源各异,有的巳成为商人,但是仍在乡下有地,有房子,有的纯碎刨洞洞点玉麦,靠天吃饭,壮年人则进城、或者远赴新疆等地务工。

两相比较,当工人离开他(她)工作的岗位后,除了双手,他们将"净身出厂",因为工人的性质决定了他们一无所有(我是指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
九十年代未,我国工矿企业,乡镇企业,县市屬企业等,四十八岁以下均下岗买断工龄,职工拿到多少不等的䃼偿后,与单位再无关係,同时,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为大龄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

但是,当时我国人口红利正处于峰值,几乎所有企业都个挑个选年轻的、有文化的所以下岗职工再就业也是有一定的难度。

这些下岗职工在单位上几乎都是劳动主力,正规的工种理解,机器操作、机电产品使用保养都是按国标执行,如果说今天的"大国制造","工匠精神"的倡导,则这些下岗职工的流失确实令人扼腕叹息!

这批职工下岗后,所领的䃼偿金有限,自己需要交社保,家庭面临小孩上学,生活,有老人需要抚养的困难还要大些。假如有人生病,无疑雪上加霜。

为了生活,下岗职工们也拼命自寻出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勉力维持生活,活着一一是他们的动力。


良人执戟2


说起来下岗职工和农民的生活都难啊!比较起来农民的生活还是挺实在的!

下岗职工都成了国企的代名词了,这也是改革发展的需要。下岗职工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又有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医疗保险,看起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其实他们是自己交“五险一金”,还要供子女上学、婚嫁、还房贷、车贷,还得赡养老人。最早下岗的工人,如今都已是过天命之年的人了,打工的活也不好找,就那点低保费生活都难,那有还债的钱。虽说房子是早年单位的福利房,可物业费得交啊,儿子结婚的彩礼并不比农村的少,房子那可必须是楼房啊!下岗职工苦不堪言的!


再看看身边的农民,有地有种,吃不成问题。土地被流转了,有租赁费,也可去当雇工,也可打个零工。房子都已翻修一新,虽说也有债务,但毕竟还没有城里一套房子负担重。农闲务工,农忙收粮,自由自在。那一个傍晚,那一个农村广场,不是农民在娱乐、在健身、在领孙子……农民的惬意生活,已经不是少数了。


提神只为自己


下岗职工与农民的生活,即无可比性又无对比性,二者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各有各的苦衷,也各有各的难处,难与不难、那一方生活的更艰难一些,那一方生活的更好一些,二者之间因为本质上的差异可以说是存在着天壤之别。

众所周知,下岗职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盛行,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并且至今还在国有企业中不断发生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个大事件。下岗职工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在原企业已没有工作岗位,没有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有就业要求,尚未就业的人员(实际上到后来是全员下岗)。

第二类是被迫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俗称:买断工龄)转为灵活就业的人员(这部分人实际上在现在看来是很具有眼光的)。


出现职工大量下岗的现象,是由统分统配的计划经济向自由自主的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是我国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诸多深层次矛盾的综合结果,没有这个过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地方企业,现在已经是不存在了)就无法摆脱困难,更无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以说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下岗工人正因为有了这层特殊特别的含义,为了保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所以他们在重新择业,失业金补贴,养老金缴纳,医疗保险等方面国家都给予了很大的优惠政策,最起码基本上做到了让下岗职工在退休以后衣食无忧,老有老依,老有所靠的一种结局。


但是对于农民来讲,虽然国家也不断地在加大加强对农村的各种优惠补贴、扶困扶贫的优惠政策,并且也已经开始实行覆盖全农村的新农合、养老金保险制度,但是由于才开始推广实行,不免存在着很多制度和规则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从实质上来讲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低于下岗职工的待遇。当农民老了之后,当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之后,问题和矛盾就会尖锐的突显出来,他们的生活水平就是坐上火箭也赶不上下岗职工的。有人会讲,农民最起码还有承包地作为依靠,国家即有补贴还可以流转睡着拿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依我看这都是不了解农村现状的人,睡在家里胡说八道,讲的好听一点是在“闭门造车”,说的不好听一点是“鸡屁股里拉线――胡扯蛋”。


国家每年给农民的承包地补贴最多也就是150元现金左右,每亩土地流转出去多数都在几十元至三百元之间,条件好的地区最多不会超过1000元,我们就按照1000元来计算,加上国家补贴,最多也就是1200元,全国农村人口均占耕地不到三亩地,也就是讲,如果农民所承包的土地全部能流转出去,每人一年在土地上也就是有3600元左右的收入,这可以说是土地的最高收入了。如果农民要自己耕种的话,三亩地1000元的收入都可能达不到。3600元在当今的社会能干什么?也许治疗一场感冒的费用都不够。反过头来,也就是讲农民在承包地上全年的收入还不够退休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再不要提国家每年对退休职工这样和那样的补贴了,如取暖费等,农民可能听都没有听过。


总之我认为,如果拿农民的生活水准和下岗职工的生活水准来做比较,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根本没有可比性的。【原创作品,欢迎朋友们共同参与讨论,感谢朋友们的阅读和留言】


冬青里的骆驼草


现在下岗工人生活难还是农民生活难?

我的爸爸曾经就是下岗工人,虽然我家现在早已不种地了,但是也曾经做过多年的农民,小时候我农活也没少干,如今是在工厂里上班,下岗工人的生活我体验过,农民的生活我也体验过,就我个人有限的阅历来看,要在以前虽然下岗工人和农民生活都不容易!但下岗工人再就业挺难的,下岗工人比农民日子过得要难一些!但是如果是现在下岗再就业要容易一些,工人的生活水平比大多数的农民还是要好一点,未来会怎么样不好说!


以前工人下了岗可能连吃饭都成问题,但农民会出现这种困境的可能性要小!

工人下了岗如果不能重新找到工作就失去了收入来源,城市里许多东西无法自给自足,必须通过货币购买,而且有些生活必需品比乡村要贵!工人下了岗如果不能很快得再就业,家里连吃饭都可能成问题!农民毕竟自己还有土地能生产粮食,饿肚子的风险小得多!

我老爸是九十年代初下岗的,当时如果不是我们家想办法多弄来几亩田地种种,肯定是要饿肚子的,当时我们老家的亲戚基本都是务农为主,他们的生活条件比我们要好。


如今早已没有什么铁饭碗,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职业,难于不难除了看社会经济形势,更要看个人!

如今像原来计划经济时代那样【铁饭碗】状态的工人已经是稀有品种了,也是高危品种,需要换工作会短暂失业可能才是常态,相对而言如今工业收入比农业收入还是要高很多,一个工人下了岗只要自己愿意还是能很快找到工作的,靠已有的积蓄只要及时找到了新的工作,工人的生活水平比农民普遍还是要好一点的!相对来说如今愿意做工人的肯定比愿意做农民的多。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现在农民也需要转型,做传统的农民只有死路一条,毕竟现在人的需求并不仅仅限于解决温饱而已,要做也需要做新农民,想办法通过提高附加值来提高收入,如今农民能种的经济作物五花八门,互联网时代来临减少了中间环节也有利于附加值的提高,也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如果你有过人的能力就是做农民也未必比其他行业差!


心安理得君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没有可比性,而且是非常矛盾的。

下岗工人是属于城镇居民中最困难的群体。而农民也有富裕的农民,也有困难的农民。另外尴尬的是,农民无法失业、无法下岗。可以说,农民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还是无形的锁链。

理论上来讲,城镇生活的居民要比农村生活的居民生活条件要好一些。单看我们的低保层次就可以看出来。比如青岛2017年的低保线,胶州、莱西、平度等地的城镇低保是600元,农村低保是490元。农村低保要比城镇低保低110元。

可是低保家庭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人,是不允许纳入低保的。城镇居民如果失业下岗之后,可谓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而农村居民至少有房、有地,基本可以吃饱饭。

可是矛盾点又在于,城镇居民的就业前景比较广泛。虽然是下岗失业,如果我们不挑,能吃苦,摆地摊也好,干保洁也好,做保安也罢,都能每月获取千八百元收入的。而农民,由于周围生活环境所限,没有打工的地方,偏远地区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外出打工还享受不到市民待遇,更是无奈。

其实人们都很困难,不要相互攀比了。下岗工人可以努力借助一下政府扶持就业政策,学一门技术,通过扶持创业补贴,让自己能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青岛市的一次性创业补贴都可达1万元。

至于农民,也要借助国家的支农、惠农优惠政策,学好相应的技术,种蔬菜、种果树、发展养殖畜牧业,让自己脱贫致富。



我知道,虽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实际很难,坚持下去更难。可是人生不就是这样,坚持才能有收获啊。希望所有的有心人,坚持之下必有成功和收获。


暖心人社


下岗工人和农民都不容易,但想比较起来,下岗工人要难。

在国企改革的20多年里,下岗成了国企工人失业的代名词。国企的每一次变化无不牵动着无数工人的心。

工人是真正的无产者,他们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在企业为全民所有制时期,完全依靠自己的的劳动力去挣钱养家糊口。国企改革前,鞍钢,铁西都是人们熟知的老工业国企,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过努力和贡献。



国企改革后,为响应国家号召,为了国企能更好的发展,工人们舍小家为大家,含泪离开了为之奋斗,奉献青春的企业。

下岗后的生活非常艰苦,带着年龄偏大的身体,在就业市场到处奔波,为了能过下去,选择工资低的工作,即使这样也不能带来一份稳定的收入。经常会没钱交保险,为了家里的孩子能过的好些,省吃俭用,自己连保险都不交,连退休后的最后一点保障都舍弃了。因为下岗,夫妻离婚,夫妻长期分居,看不起病,这些东西现在说起来都让人心酸。


农民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在物价上涨的背后,农药,化肥价格上涨,但国家对收购粮食和其它东西的定价,使得农民也在负重前行。但相比于一无所有的下岗工人来说,至少他们还有土地。

工人,农民都是我们最重要的两个阶层,为他们现在过的如此艰苦,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不一样的思考


工人下岗后,有些人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给生活带来很大困难。若中年下岗,自己没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生活,只能去卖苦力了。至于农民呢,若是偏远山区的,若找不到合适的经济作物来种以及流通运营,只靠单纯种些水稻,种一些蔬菜,空余时间不去城区找工做,也是望天穷。若靠近城区(郊区)的农民生活好一些,种瓜种菜可到城区去卖,这样的农民生活会比下岗工人好,因为下岗工人无田无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