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治,聲名狼藉的貪官汙吏卻以赤膽忠心而青史留名

朱國治,聲名狼藉的貪官汙吏卻以赤膽忠心而青史留名

朱國治,遼東撫順人,清朝漢軍正黃旗人。順治四年貢生,授固安知縣,擢至大理寺卿。順治十六年,任江蘇巡撫,上疏獻策抵禦明鄭成功。國治疏言:“欲破狡謀,先度形勢。賊眾負險,我師遠涉風濤,其勞逸不同。賊眾熟識海道,我師弓馬便捷,其素習不同;水師舟楫,較之賊船大小懸殊,其攻取不同。臣謂宜以守寓戰,凡海邊江口,多設墩臺,待賊勢困援絕,乘間攻之,自能擒渠獻馘。”朝廷採用其策略,成功抵禦鄭成功對明朝內陸的反擊。

朱國治在任江蘇巡撫期間,搜刮無度,人送外號“豬白地”。喻其所到之處,搜刮過後只剩白地。除此之外,朱國治還剋扣江蘇糧庫的糧食,倒賣私商。朱國治將從百姓中搜刮的錢財更多應用在打理朝廷高級官員,故此朝中對其一片讚譽之聲。

朱國治,聲名狼藉的貪官汙吏卻以赤膽忠心而青史留名

當時,清政府為了裁抑縉紳特權和壓服江南地主,製造了奏銷案 。 根據巡撫朱國治的造冊上報,清廷將欠糧者,不問是否大僚,亦不分欠數多寡,在籍紳衿按名黜革,秀才、舉人、進士,凡錢糧未完者,皆被革去功名出身;現任官概行降兩級調用,計共黜降 1.3 萬餘人。在此次奏銷案中,朱國治對士紳的追查十分嚴酷,有的人只因為欠了一釐而被降級,有的人只欠了七絲就遭到罷免。任翰林院編修的葉方藹,因欠了一釐被降調二級,於是這位清初的探花郎便被民間戲稱為“探花不值一文錢”。還有其他9名欠糧士紳被冤枉,他們根本沒有欠糧,而是被人冒名頂罪了,但是他們都受到降級調用的處分。吳偉業、徐乾學、徐元文、韓炎、汪琬等江南縉紳著名人物幾乎全部羅織在內。此案使江南縉紳豪強受到沉重打擊。直至三藩叛亂時,清廷才放鬆對江南士紳的高壓政策。

順治皇帝駕崩後,全國各地府衙皆依照禮制設立靈堂進行哀悼。吳縣縣令任維初貪汙營私,且不顧百姓死活強徵賦稅,金聖嘆等借哀悼活動,起草了《哭廟文》,與百餘名文人前往蘇州靈堂,向巡撫朱國治控告任維初不法行為。朱國治卻當即下令逮捕了倪用賓等五人,後又將金聖嘆作為首犯逮捕,加之以驚擾靈堂,意圖謀叛的罪名。最終,金聖嘆、倪用賓、沈琅、顧偉業、張韓等十八人被判處死刑。此即為清初著名的哭廟案。著名才子金聖嘆就此殉命。

朱國治,聲名狼藉的貪官汙吏卻以赤膽忠心而青史留名

因為朱國治的上下打點,讓康熙皇帝也覺得朱國治是一位能臣幹吏。康熙十年,朱國治補雲南巡撫,加太子太保兼少保,讓他監視吳三桂。可朱國治在任期間依舊四處搜刮。

朱國治到雲南上任後,按手下各級官吏職位高低,明碼實價的收銀子。見面禮,一等州府的知府每人都得三千兩銀子,其他州府每人兩千,縣令一級,一等縣每人一千,二等縣八百,三等縣六百,許多不許少。當時的大理知府比較清廉,因為拿不出這筆見面銀子,被“朱白地”逼得都哭了,最後還是吳三桂替他墊了三千兩銀子,這才勉強對付過關。

朱國治,聲名狼藉的貪官汙吏卻以赤膽忠心而青史留名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起兵造反,殺朱國治祭旗。身體內臟為吳三桂將士分而食之,骸骨無一存。三藩平定後,清廷將朱國治列入“忠義”死難臣子之列,加以褒揚優恤,並且鑄造廟宇,可是沒有百姓前來拜祭。

朱國治,雖然搜刮百姓、貪贓枉法、濫殺無辜卻青史留英名,難道就是因為死的慘烈麼?吳三桂殺朱國治,並分而食之,只是為了表明與清廷決裂,卻間接的製造出一個名不副實的“忠義之臣”。

“此文章為 笑料罈子 原創,特此聲明!”所用資料引自《清史稿》《甲申朝事小紀》《滇事總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