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留學也是闖江湖!八一八美國高校里的「明規」「暗矩」

在國內上學時,父母和老師告訴我們做人做事是要守規矩的。去了美國,我們發現常看似散漫、處處宣稱自由的美國人竟然也是有“明規”和“暗矩”的……

中國80後留學生姚同學畢業於上外,拿到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之後,她懷揣著激動和憧憬,踏上了嚮往已久的大學。

沒想到初到美國,就險些踩了“雷區”。

焦點|留學也是闖江湖!八一八美國高校裡的“明規”“暗矩”

下面就是姚同學給大家分享的留學經歷和心得體會:

在沒出國之前,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從影視劇中看到的美國人永遠是一副散漫、自由的樣子,課堂上可隨便說話,對老師甚至家人都可以直呼其名,但相處的卻像朋友一般融洽。美國言論自由,在報紙或網絡上可以看到隨意談論政治。美國人活在一個自由自在的社會中——這些就是我們對美國人的印象。

直到有一天到美國,開始在這裡求學、生活,才發現其實美國人的自由也是有限度的,他們也是有自己的各種規矩的。

很多中國留學生在出國之前,或許跟我一樣,看了無數的歐美影視劇,自以為對美國社會,美國的人情世故有了很深的瞭解。於是乎,在到了美國之後,自己仍不自覺的按照在中國的做法來為人處世。

但不久後便發現,中美之間真的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僅是日常飲食和文化,而且還有看待、處理問題的觀念和態度。這一點,人們習慣性地稱之為culture shock(文化衝突)。

美國的那些“明規”和“暗矩”

到了美國之後才發現,原來美國的大學學業非常繁重,斯坦福大學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初來乍到,還沒有適應這樣的教學模式,便被各科專業的老師佈置了大堆作業論文。眼看著交作業的期限將至,我只好腆著臉去尋求室友瑞貝卡的幫助,想借她的作業來抄,誰知剛開口就被瑞貝卡無情拒絕。

瑞貝卡的直接讓我無所適從。畢竟在國內時,我也算得上是半個學霸,每當同學向我借作業抄時,雖然覺得尷尬猶豫,但最後多半還是會“忍痛割愛”。我萬萬沒想到瑞貝卡會拒絕得這麼直接。

見我一臉尷尬,她解釋道:“學校禁止抄襲,被發現的後果是很嚴重的。”我聽了很不以為然,在國內大學,作業都是相互“借鑑”,雖然學校也說不準抄襲,可是誰有功夫真的去查呢?瑞貝卡拒絕的理由在我眼裡看來,不過是她在找藉口罷了。

於是我只好尋求其他同學的幫助,結果得到的答案都驚人的一致:拒絕抄襲!這讓我頗感無力,隨後才瞭解到,在美國,學業上的欺詐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尤其是抄襲!

焦點|留學也是闖江湖!八一八美國高校裡的“明規”“暗矩”

大學裡面會使用一款軟件,來測試學生們交的作業是否存在抄襲別人的情況。老師還特別提醒大家:即便是自己寫的作業,改頭換面一下,再提交給另外一門課的話,同樣被視為抄襲。

這樣的明文規定杜絕了一切抄襲可能,更是讓學霸們能理直氣壯地拒絕抄襲者,而且不會造成尷尬。因為不管是抄襲者還是被抄襲者,一旦被發現,後果都會得不償失。

怪不得瑞貝卡能毫不尷尬地拒絕我的請求,原來是背後有這條“校規”撐腰。

給我們上理論課的老師莎拉是個波蘭人,她的英語發音老是帶著一股濃重的波蘭口音,好在我對波蘭口音略為熟悉,所以理論課勉強能聽懂,可是一同來美的幾個中國留學生卻感到吃力,經常向我抱怨聽不懂。

一次食堂吃飯,兩個中國留學生在餐桌上拼命吐槽這位波蘭老師,我在一旁聽著,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十分尷尬。

正當兩人一言一語正說在興頭上,冷不防從旁邊傳來一聲制止:“在背後說老師的壞話是不對的,如果對老師不滿,可以直接去向學校反映。”這位美國同學的建議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我忍不住在心裡腹誹:“誰會直接去學校投訴老師啊?被老師知道了不就變成眼中釘了嗎?背後吐槽至少安全啊!”

後來我才知道美國大學確實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學生對教授有任何意見,會直接向學校反映,那樣既能表達訴求,又能解決問題,教授也不會因此記恨你。

焦點|留學也是闖江湖!八一八美國高校裡的“明規”“暗矩”

慢慢地,我發現美國人看似散漫,其實在生活中有著不少或明或暗的規矩,例如道德上一定要樂於助人、哪怕和導師關係再好也要按時交論文……

這些明規暗矩穿插在美國大學生活細節中,表面上看起來都是美國生活的雷區,實際上卻是美國人精心設下的界限,

因為有了這些規矩撐腰,美國人可以大膽而直接地做事而不擔心會造成尷尬,就算被定義為缺心眼,美國人也會理所當然地說,“沒辦法,這就是規矩。”

尊重個人隱私

除了在學校裡有明規暗矩,社交中也有很多不成文的規定大大減少了尷尬的發生。

和我合租的室友珍妮是個金髮碧眼的美國女孩,早早就從大學畢業工作了,今年已經29歲的大齡,卻遲遲未婚。這樣的年齡在國內可是最尷尬的階段,要是在國內,肯定免不了親朋好友的催婚。我曾經就遭遇過這樣的尷尬。

每年春節回國過年,七大姑八大姨見面一開口便是“有對象了嗎?什麼時候畢業結婚?這樣的問題常常讓我無所適從,最後只能尷尬地一笑置之。當我無意間問及珍妮是否因此苦惱時,她卻告訴我不會,因為她從來沒被催婚過。見我一臉不信的樣子,她道:“結婚問題已經涉及到隱私,美國人一般不會窺探別人的隱私。”

焦點|留學也是闖江湖!八一八美國高校裡的“明規”“暗矩”

美國社交圈特別注重“距離”,這樣的距離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規則,不互相打探隱私,尊重個人選擇。而反觀國內,陌生人打探別人的隱私卻被冠名為嘮家常,實際上這樣的家常已經觸碰了底線造成尷尬而不自知。

隨著越來越融入美國的社交圈,我慢慢發現,社交中不成文的規矩還真不少。例如尊重隱私、不提出過分的要求、不勸人飲酒等等。

講“人情”但也保持“距離”

有段時間國內的朋友迷戀海外代購,經常會託我帶些美國貨,久而久之我便有些厭倦,想要拒絕又怕得罪朋友,可是不拒絕又會導致大多的作息時間被代購所佔據,影響學業。

無奈之下,我讓珍妮給我支招,誰知她聽後十分驚訝,“為什麼你的朋友會提出這麼過分的要求?”我反問,“難道你從沒遇到過過分的請求嗎?”她搖頭,“沒有,就算遇到了,我也會直接拒絕。”

美國人講究獨立,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算請朋友幫忙,也會講究尺度,不會過分要求,這是社交圈心照不宣的規則。

而中國是個人情社會,託朋友幫忙辦事的情況屢見不鮮,有時要求過分了,也會礙於人情不懂拒絕,於是不會拒絕的尷尬局面便是家常便飯。

焦點|留學也是闖江湖!八一八美國高校裡的“明規”“暗矩”

甚至有時候就連微信加了幾個群,也是尷尬不己:紅包發得小了,底下一堆罵聲;非工作時間被佈置任務的,你都能腦補自己要裝沒看見還是秒回的複雜心情;上個月噁心到你的雞湯,這個月又被拿來刷屏了;讓“大家幫我點個讚的”,你進去一看竟然還要註冊才能回覆……而這些,美國人大多不會考慮,因為他們從來不會浪費時間在群聊上面。

除此之外,社交圈還有一條重要守則,那就是不能勸酒。美國合法飲酒的年齡是21週歲,提供酒精給沒有達到合法年齡的人,是要被定罪量刑的,而勸酒在美國人眼裡,也是種不文明的行為,因為他們一般不喜歡“強人所難”。

這些“距離”和“人情”上的不成文規定,大家心照不宣地遵守著規矩,讓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更加清晰,減少了不少相處上的麻煩,避免了尷尬的發生。

不管是成文還是不成文的規定,亦或是美國人的直接。總而言之,在遵守這些規定的同時,人跟人之間的交往界限變得更加清晰乾淨,沒那麼多進退維谷的尷尬。

也許,對於國內深受“尷尬症”困擾的朋友,也該學學美國人給生活立個規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