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養殖技術大全:養好母豬的方法和技術

養豬是一種重要的農業項目,在養殖過程當中,母豬的養殖也是基礎,它起著繁殖後代的作用,在養豬過程當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母豬的飼養不同於普通的產肉豬,一定要掌握好母豬養殖技術。

母豬養殖技術大全:養好母豬的方法和技術

一、母豬養殖場建設


1、性質和規模

100頭基本母豬規模,年出欄2000頭肥豬的小型自繁自養商品豬場,品種為TOPIGS父母代種豬或大長二元母豬和杜洛克公豬。

2、生產週期

配種到上市=41周(懷孕16周+哺乳4周+保育5周+育肥16周)。

3、養豬場構成

①懷孕定位欄:100頭母豬,每2周產仔9窩,從配種到分娩前一週的懷孕母豬66頭,需66個定位欄。

②空懷母豬欄:分娩率80%,斷奶到配種1.5周/80%×4.4頭/周+1(後備)=9頭,每3頭一個欄需3個欄。

③種公豬欄:單欄飼養需4個欄和一個配種間。

④分娩欄:4.4×6周=27個.

⑤保育床:6周×4.4=27個。

⑥育肥欄:16周/2×9-10=720-800頭,即72-80個欄。

產房3個單元,每個單元9個產床;保育舍3個單元,每個單元9個保育床;公豬單欄飼養,4頭4個欄圈,1個。

4、配種欄

空懷母豬3-4頭一個欄,設3個欄;育肥豬舍每欄8-10頭,每個單元10個欄,共8個單元。

5、豬舍設計

①產房1棟,3個單元,每個單元1.8×5+3=12米,棟長36米,舍寬7.8米。

②保育舍一棟,3個單元,每個單元1.5×5+3=10.5米,棟長31.5米,舍寬6.6米。

③種公豬、待配母豬舍一棟,8個欄,棟長3×8=24米,單列舍寬5.5米。

④懷孕單體欄66個一棟,棟長0.65米×33+2.5=24米,雙列舍寬7.8米。

⑤育肥豬舍4棟,每棟2個單元,每個單元長3×5+1=16米,棟長16×2=32米,棟寬11米。

母豬養殖技術大全:養好母豬的方法和技術

二、母豬養殖技術


(一)強化免疫 在養豬生產中,豬瘟、偽狂犬、細小病毒、乙腦、繁殖與呼吸綜合症等都可不同程度引起母豬繁殖障礙,導致胎產活仔數減少乃至繁殖失敗。如何減少這些疫病的發生,將損失降至最低水平,要因地制宜地制訂好免疫程序,在配種前必須切實搞好免疫,提高母豬的免疫力,減少死胎、弱仔的發生。

(二)飼養優良品種 實踐證明,地方良種和雜交(土雜、良雜)豬具有產仔數的遺傳特性。選留優良地方品種和雜交豬作種豬,能增加胎產活仔豬數。

(三)科學飼養管理

1、創造一個適宜的外界環境條件:一是勤消毒,減少環境病原微生物。二是溫度適宜,冬暖夏涼,避免高溫應激。三是通風。四是欄舍內乾燥、乾淨、衛生。五是供給清潔衛生新鮮飲水。六是做好滅鼠、滅蚊、滅蠅工作。

2、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科學飼餵。按飼養標準配制飼料,滿足蛋白質、能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的需要。飼料新鮮,不得飼餵變質、黴敗、冰凍和帶毒性及刺激性的飼料。實行科學飼餵,看膘投料,保持一個健康的體質。

3、提高精子活力。公豬適度運動,適度的配種強度,保持健康的體質,旺盛的精力和性慾,才能保持優良的精液品質,精子活力好,受胎率高。

4、適時配種,提高受胎率。做好母豬的發情鑑定工作,適時配種,是提高受胎率、產仔數的關鍵和保證。母豬的發情鑑定採用外部觀察、壓背法和公豬試情法綜合判定。當母豬陰道粘膜由深紅變成淺(粉)紅色、外陰腫脹開始消退出現細皺,流出白色稍帶粘性液體,接受公豬爬跨或用手壓背腰出現呆(靜)立反應:母豬往往表現兩耳豎立,兩後肢叉開,呆立不動,頻頻排尿,尾向上或一側移動,這時為適宜配種期。在生產中常採用的配種方法是:後備母豬上午出現呆立反應,下午和每二天上午種配(輸液)種一次;經產母豬,上午出現呆立反應,第二天上、下午種配種一次,下午出現呆立反應,第二天下午和第三天上午各配一次。

5、減少胚胎死亡。在母豬妊娠過程中,即卵子與精子結合,胚胎著床,胎兒發育到分娩,胚胎有三個死亡高峰:一是合子附植初期,即受精的9~13天;二是胚胎器官形成期,即妊娠後大約三週;三是胎盤停止生長,而胎兒迅速生長期,即妊娠後期的60~70天。特別是胚胎器官形成期是胚胎死亡最多的時期,據報道佔胚胎死亡的30~40%。為了減少胚胎殘廢一定要加強母豬護理,保持環境相對安靜,適宜溼度,防止擁擠和跌倒,嚴禁鞭打,配種後的頭一個月,一定要限量飼餵,能量不能過高。

6、做好母豬分娩的助產工作。在母豬產仔前一週,做好接產各項準備工作,乾淨消毒的產床,仔豬的保溫箱、手術剪、藥棉、毛巾、消毒藥水、藥品等。母豬產仔有人值班、助產,所產仔豬用毛巾擦乾,斷臍(消毒)、剪牙、斷尾,若發現假死仔豬及時救護,難產時及時處理。產仔完畢注射催產素20~30毫升,一是促進胎衣等子宮內容物排出,二是加快子宮復原,三是促進排乳。還可注射抗生素,抗菌消炎,為仔豬全活全壯打下基礎。

母豬養殖技術大全:養好母豬的方法和技術

三、養殖母豬的成本和利潤


豬是比較好養活的,因為豬不挑食,也不容易生病,只要在豬還是幼崽的時候多留意它的健康的話就很容易健康的長大。養殖母豬有很多的好處。第一,母豬可以生小豬,市場上對於小豬的需求也是比較大的,因為小豬又可以長成大豬,從而滿足人們對於豬肉的需求。第二,母豬的壽命是比較長的,所以就可以不斷的孕育更多的小豬。第三,母豬的剩餘價值也是比較大的。

據瞭解,在飼養母豬的時候,主要的飼養成本包括飼料成本以及其他費用。母豬在不同的時期所使用的飼料量是不同的,在懷孕期間,飼料的用量大致為114天*2.5千克/天=285千克,而在哺乳時期,飼料的用量大致為28天*5千克/天=140千克,在空懷期飼料的用量大致為7天*3千克/天=21千克,一般來說生產一胎大致所用的飼料量為150千克。

而對母豬的用水、用藥、配種等其他費用進行分析,母豬每生育一胎大致需要340元左右的費用。而根據目前的豬價來看,母豬養殖仍然存在著一些利潤,養殖戶在飼養母豬的時候,應注意對母豬的飼養管理,並且採用科學的方法降低飼料成本仍是存在養殖利潤的。

養母豬是技術活,你有技術利潤大風險小。有風險,疫病、生產管理技術水平、配種率、產仔率、死亡率都是風險。不過正常管理水平下,養殖母豬會比養殖商品豬效益平穩,收益會高一些。

母豬是一個豬場的根本,如果母豬養不好,那麼這個豬場想盈利很困難。可能很多人會說可以外購仔豬來養,雖然可以外購仔豬,但是外購仔豬成本大,如果有一兩頭仔豬傷亡,那麼就可能損失上千塊錢,所以外購仔豬所需承擔的風險是很大的。但凡有經驗的養殖戶,他們都會選擇自繁自養,自己養母豬,生下的仔豬自己養,知根知底也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