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孔子的歷史人物素描?

平平靜靜59


關於孔子的內容太多了,那關於孔子的素描我可能如下:我來摘抄一部分:

孔子是儒學的鼻祖,生活於春秋末期。他是我國曆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關於孔子的相貌,《史記》上記載說他“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孔子世家》上也有同樣的記載。我想司馬遷離孔子的時代比我們要近的多,所以他記述的孔子的樣子要比後來的人更接近實際情況。所謂的圩頂,根據《索引》的解釋,就是“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這樣看來,孔子的頭頂骨是中間低而四邊高,其模樣並不能令人十分恭維。《史記》上又說,孔子成年後“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根據吳承洛先生《中國古代度量衡史》的推定,周尺一尺合今19.91公分,那麼孔子的身高就當有今天的1.91米還要多一點。至於孔子有沒有鬍子,史料上沒有記載,我們也不好臆想。不過據我看來,孔子即使有留有鬍鬚,也不會是後來人畫的那樣的長髯。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古人似乎是以長髯為美的,如《漢書》稱漢高祖劉邦“美鬚髯”,《三國志》也說關羽“美鬚髯,故(諸葛)亮謂之髯。”可見古人是以有長髯為美的。孔子既被人稱為聖人,如果真的是長髯的話,況怕史書上早就要大書特書幾句了。但司馬遷都沒有寫進去,怕還是沒有的可能性較大。

關於孔子的面孔,《孔叢子》說他“河目隆顙”,是個長眼高顴骨的人,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奔顱頭。《荀子》上則說“仲尼之狀,面如蒙其 。”蒙亻其 是上古時代人們避邪驅鬼和送葬時所用的神像,既然是用來嚇唬鬼魅的,其樣子猙獰可怖自然可以想見。當然你也許會說,荀子雖然距離孔子的時代很近,但他畢竟也沒有見過孔子本人。那麼就讓我們看看見過孔子的人是怎樣描述孔子長相的吧,幸好史料上留下了一段這樣的記錄。那是當年孔子倉惶從宋國逃出以後,在鄭國又和門人走散了,有人見他獨自可憐兮兮地站在東門的城牆根下,就對到處找他的子貢說:“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傳說中堯正是瘦長的身子,“河目隆顙”的腦袋,而“皋陶之狀,色如削瓜”,皮膚泛著青色,禹的身高據史載正是九尺二寸。說孔子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大概是說他還是個腰長腿短的人吧。子貢按照那人的指點果然的原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聽後莞爾笑道:“外貌說的還在其次,倒是‘像喪家之狗’這句話,說的太神似了。”他老人家在恢諧中對鄭人的描述基本上還是認可了,這與司馬遷和荀子的記述也是非常吻合的。沒想到我們的至聖先師個子雖然很高但身材上下卻不大成比例,腦袋頂上凹陷而前額又凸起,皮膚泛青,長相竟是這般的令人失望。


墨海書童


【中華歷史名人素描系列】禮之宗師

武漢一中 高尊平

杏壇之上,孔丘正奉魯昭公之命教授弟子操習八佾之舞。

顏回操琴,華美莊嚴的《韶樂》如仙風吹來,六十四個弟子排成方陣,在總導演孔丘的指揮下隨音樂的節奏起舞,旅進旅退,旋轉自如,分合得體,剛柔相濟,隊形變換出不同的花樣,旦字形、日字形、回字形、周字形,如百花齊放,如孔雀開屏,如白鶴晾翅,如鳳凰起舞,美不勝收。動作統一諧調,和音樂水乳交融,孔丘十分滿意。

這八佾為周天子祭祀專用,諸侯只能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士則只配用二佾。但魯國是周公姬旦的封國,建有文王廟,故特准採用八佾。

孔丘時年33歲,只是一傢俬立學校的校長,卻因為精習禮儀、學識淵博而聞名遐邇。孔丘天性聰慧,3歲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自小對禮儀頗有興趣,母親和外公悉心培養,加上刻苦自學,孔丘17歲時便做了喪祝,負責主持殯葬儀式。這殯葬儀式有五十多道程序,嫻熟此道可不容易,孔丘卻能舉重若輕,因此名聲大振。

國祭那天,孔丘帶領弟子參加了八佾表演,演出大獲成功。但觀眾寥寥,只有魯昭公和少數幾個臣僚,卻不見國相季武子。

魯昭公時代,季、孟、叔三家大夫專權,國事決於大夫,魯昭公大權旁落。而季氏家臣陽貨一人獨大,暗中培植私人勢力,野心勃勃,隨時準備取三家而代之。禮崩樂壞,僭越成為常態,大夫封地的城牆甚至超過了天子的城牆高度,而守衛權卻落在家臣手中。孔丘對此憂心忡忡。他堅信,禮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法寶,禮之用,和為貴;而僭禮壞禮棄禮往往是禍亂的源頭。魯國前景堪憂,天下堪憂。孔丘憑一己之力竭盡全力維護周禮,他教授弟子的首要科目也是禮。

祭禮結束,孔丘和弟子返回,經過季武子府邸,聽聞《韶樂》的曲調,大驚,從門口窺見宮廷樂隊正在表演八佾,臉色鐵青,對弟子說:

“大夫之家竟然演出八佾,僭越了兩個等級呀!宮廷樂隊居然挪為私用!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話被家僕聽見,報告給陽貨,陽貨又報告了季武子。季武子皺起了眉頭。陽貨建議抓捕孔丘殺了他,還比劃了一下。季武子及時阻止:

“不可。當今魯國,有兩大:一是我的權力最大,二是孔丘的名聲最大。對於孔丘,只可拉攏利用,不可簡單從事。”

陽貨點點頭,安排下一步的收買計劃。

孔丘被請進季府,宴席上,季武子希望聘請孔丘為自己效勞,孔丘委婉拒絕:

“教學繁忙,我還是專心教授弟子。”


平平靜靜59


最好的關於孔子的人物素描,應當還是《論語》,其他的傳記看了不少,目前有印象的只有井上靖的《孔子》,但印象也不深。


《論語》中對孔子的描述言簡意賅,很容易把握,有素描的味道。舉幾則來想象孔子為人:

一,"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為人溫和,但又嚴厲,威嚴而不兇猛,莊重恭敬並且安詳。


二,如果你遇上孔子,感受應當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遠遠看孔子走過來,威嚴莊重,走到你面前和你行禮打招呼,你又感覺孔子溫和和藹,但和孔子交談幾句,會發現他的言辭毫不苟且,對自己的過錯批評很嚴厲。

還有更多孔子的行狀,《論語》"鄉黨第十"有更多更細緻的描述,拋磚引玉就行,要不碼字也很累人的。


幽幽南山客


我們從孔子的文化取像與思想體系來返饋孔大人的性與像(因我從不看孔孑的書》:瘦高,彎背,有須尚少,憂思而帶苦像,因眉濃,嘴角不掉,眼袋大,喜素食,大口吃肉而不常有,不欲不貪,你事執著,偏執文遊而忘食,天份不好智高中偏下,對事慎而細,對人作嚴威之勢。身高應為一.點八五米左右,但手腳並不很大。臉是目.字形,膚粗。上述寫照應不出左右。


檢音釋光


怎麼講?就是他什麼都懂,都弄通了。弟子問他什麼問題,他都能給予比較恰當的解答。

當時社會發達程度低,知識量有限,所以有可能出現這種全知全能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獲取全面的知識是可能的,那時候的學習方法也是所謂“讀書破萬卷”(其實沒多少信息量,一卷竹簡上寫不了多少字)。這一體系培養教書的人名曰“師範”,師是指老師,範是鑄造器具的模子,老師的工作就是像模子一樣把前人的知識傳遞下來。

現在不一樣了,信息量太大,清史學者不敢說對明史不惑,心臟內科大夫不敢說對神經內科不惑。學習除了掌握一些最簡單的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檢索未知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和自學能力。


邢百里


我看了問題及回答以後很是疑惑不敢做出明確回答,樓主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素描,如果對孔子形象的描述用“素描”二字大概不太合適可以用其它詞組。乍一看題目我以為是在找有關孔子素描的畫,但仔細斟酌想必樓主不是要尋找有關孔子的素描肖像。那麼我作為美術老師我就什麼是素描做出簡要回答:素描是一種素描美圖,廣義上指一切單色的繪畫(注意:而非是指以鉛筆為繪畫工具的繪畫),起源於西洋造型能力的培養。狹義上專指用於學習美術技巧、探索造型規律、培養專業習慣的繪畫訓練過程。素描是一種基礎,相對而言又十分重要的藝術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