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課程」高三語文 第38講 實用類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問題38:如何評價實用類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以及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一、問題描述

實用類文本的主要觀點怎樣評價?實用類文本的基本傾向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怎樣把握?

二、複習範圍

1.評價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實用類文本與文學類文本最大區別就在於它的真實性、客觀性,該類文本在寫人記事力圖最大限度規避作者主觀情感或是傾向。

然而無論是新聞事件的確定,還是調查主題和傳記人物的確立,都離不開作者獨到的眼光,離不開作者體察特殊事件和人物的社會價值的敏銳判斷,離不開作者廣泛而極具價值的學術視野。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要善於從上述方面入手,結合文本所處的時代和社會背景,把握並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⑴傳記

閱讀傳記,請從對傳主生平事蹟的敘述以及相關評論中把握作者對傳主主評價和情感傾向,瞭解傳主的思想立場、政治主張或藝術觀點等。評價時要善於從梳理具體事件、場景、細節入手,由表及裡,去蕪存菁,把握其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還要抓住文本中的議論或評論性的文字,體會作者的觀點態度。

★解答“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一類的試題,要注意區分文本中作者、傳主、他人等不同人的觀點,必須認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傾向,能找出他們支撐自己觀點的相應材料,分析其邏輯推理的科學性,然後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斷。

⑵新聞通訊以及訪談

在訪談中,“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包括訪談者的觀點和訪談對象的觀點,必須認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傾向,能找出他們支持自己相關觀點的材料,分析其邏輯推理的科學性,然後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

在消息、通訊、特寫中,文本的主要觀點隱藏在所採用的材料中,隱含作者對材料的處理和評說中,同時,要聯繫寫作背景來領會作者的觀點和傾向。

★此外,2017年的實用類文本閱讀中出現了新的文本組織形式——非連續性材料,解答該類文本的設題也要做到“宏觀把握與微觀細讀”相結合。

⑶調查報告

主要是調查者的觀點,必須認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傾向,能找出他們支持自己相關觀點的相應材料,分析其邏輯推理的科學性,尤其是對調查報告中的數據進行分析,然後作出自己價值的判斷。

2.評價社會價值和影響

評價一個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應確立評價的標準。評價標準要依據文本所處的時代主流價值和特定人群的價值取向來確立。

其次,對文本價值的闡述要結合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及文本反映的社會生活。

最後,把文本固有的價值與評價標準進行比較,確立兩者的關係,並對其可能的產生的社會影響作出判斷

三、方法指引

思路總覽

1.評價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答題思路

⑴把握文本的觀點態度可以通過抓關鍵句的方法進行。

這些關鍵句包括起始句、總結句、主旨句、銜接句以及作者的評論句等把握文本反映出的時代精神。

⑵尊重事實,有理有據

雖然允許個人發表見解,但絕不能遊離於事實之外,或只抓住細小的一點無限放大。我們的評價一定要以尊重事實為前提。

⑶拓展思維,深度分析

看問題不能僅僅停留在表象上,要用自己學過的理論知識,用歷史的發展的辯證的眼光來評價,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評價具有一定的深度。

★⑷一般步驟

①準確判斷,客觀周全。

要對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作客觀周全的判斷,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主次顛倒,更不能主觀臆斷。

②獨立思考,體現個性。

在對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有了正確的認識之後,可從真、善、美的角度出發,對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進行分析評判。要注意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及生活積累,形成具有個性色彩的評價。從文本出發。

③尊重公德,尊重事實。

考生必須明確,對文本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作出“獨立”的評價,雖然強調個性色彩,但是個性化評價必須是以尊重社會公德、尊重事實為前提的,

④拓展思路,追求深刻。

考生除了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解答,還要學會知人論世,對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作出客觀的、歷史的評價。當然,還可把文本的觀點和基本傾向與社會現實或未來發展結合起來,作出動態的現實主義的評價,使評價具有一定的深度。

⑤評述結合,形成答案。

“評”就是觀點,“述”就是具體材料。答題時應該先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後列舉文本中的材料加以闡釋。只有觀點沒有材料,或者只有材料沒有觀點,都是不規範、不符合要求的。

2.評價社會價值和影響類答題思路

做題時要聯繫社會、聯繫人生,從閱讀者個體方面,從不同角度來談文本的現實意義、給人帶來了哪些深度的思考和人生的啟迪。該類題的答題思路有如材料作文的審題,需要從中提煉出某些觀點,從某些角度、某些層面來看待。

①正確解讀文本,辨清立場態度

在閱讀中,可以從作者對材料的選擇和敘述的方式上去體會作者的觀點,然後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作出評價。通過對傳記的閱讀考生要認識傳主對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所產生的正面作用或負面影響,客觀評價其功過得失。

②聯繫社會現實,提出獨立觀點,合理規範表述

這類題目通常是論述題。考生答題時應像寫小的議論文一樣,首先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見解。然後結合文中的事例、細節加以分析論證,最後再次表明觀點。

具體設題角度:

(一)傳記類文本

題型一:評價傳主觀點和基本傾向

解題要領:

1.3個入手:從傳主生平事蹟的敘述中,瞭解傳主的思想立場、政治與藝術主張等;從典型事件和細節中把握傳主情感傾向與觀點;從作者的褒貶入手,體會傳主態度與觀點,分析時特別注意文本中議論以及抒情性的語句。

2.3個步驟:明確觀點——引據論述——回扣觀點,簡要作結。

常見提問

1.朱東潤認為傳記文學作品應該如何刻畫和評價傳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請結合材料說明理由。

2.在吳良鏞看來,城市管理者的素養應包括詩人的情懷和史學家的品格與學識。請結合全文和社會現實,談談你的看法。

3.請結合XXX的觀點,談談你的認識。

4.結合全文評價XXX的形象或行為。

典型題例

《朱東潤自傳》這篇傳記中,朱東潤認為傳記文學作品應該如何刻畫和評價傳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請結合材料說明理由。

【答案】第一問:應該入情入理地細緻刻畫傳主的個性,如果只重比較,就看不清傳主的個性,而要是像《維多利亞女王傳》那樣就不夠細緻,像《約翰遜博士傳》那樣細緻則難免瑣碎。

‚應該信筆直書,全面評價傳主的優缺點。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樣只是歌頌死者,就不是傳記文學。

第二問:

觀點一:同意。只有入情入理地細緻刻畫傳主的個性,才能給人深刻的印象,且具有可讀性;人無完人,只有全面評價傳主的優缺點,才能給讀者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

觀點二:不同意。細緻刻畫個性需要史料支撐,如果史料不足而仍然強調這一點,就會導致不夠客觀,顯得矯揉造作;追求全面評價傳主的優缺點,不能有效凸顯傳主的個性。

【解析】第一步,審題幹,明題型。

第二步,從作者的褒貶愛憎入手,體會傳主觀點。文中對應的要點主要集中在從第5、6段概括出“信筆直書,全面評價傳主的優缺點”;從第7、8、9段給概括出“入情入理地細緻刻畫傳主的個性”。

本題第二問結合前文講的“3步驟”思考作答即可。

題型二:探究傳主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解題要領“3關注”

關注作者塑造傳主的意圖;關注傳主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對影響傳主成長的各種因素做出客觀分析;關注文中某些抒情性、議論性句子以及他人評價傳主的語句。

常見提問

1.定和追求音樂的經歷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認識。

2.作者寫作此文有何用意或目的?

3.XXX取得重大成就,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結合文本分析。

…… ……

典型題例

《行走在音符和粒子間》這篇傳記中,冼鼎昌在物理學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影響?結合文本分析。

【答案】①研究要取得成就,要向名家學習請教。如他最初進入物理學領域時,得到導師及多位著名物理學家的積極影響。

②真正的熱愛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如對於學物理,他從不為當初的選擇而後悔。

③專心致志、不斷堅持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冼鼎昌在物理學研究中專心致志,為了同步輻射光源,他悶頭幹了八年。

④崇高的使命感能夠對人生產生深刻的影響。正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驅使他敢於接受科學研究上的挑戰,也給予他科研的持久動力。

⑤良好的藝術興趣對研究能產生有利的影響。他熱愛音樂,能夠借音樂排遣物理學研究中產生的煩惱和困惑。

【解析】第一步,審題幹,明題型。

第二步,定角度,找對應。可以從塑造傳主意圖、關注傳主人生,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以及抒情與議論性語句中找尋信息。

(二)新聞類文本

題型三:探究新聞的社會價值

新聞的社會價值是衡量事實能否成為新聞、新聞能否傳播的客觀標準。新聞中的社會性是新聞價值的決定性因素,探究新聞的社會夾著就是看文中傳達的信息是否被讀者接受,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讀者的觀念等。

解題要領“兩原則”與“兩角度”

1.兩原則:注意客觀性與主觀性的統一;注意新聞價值與功能的多樣性。

2.兩角度:從新聞創作的背景思考;從新聞創作的主題思考。

常見提問

1.這篇報道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請結合文本和新聞背景談談你的理解。

2.這篇新聞報道發表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反響,你認為現實怎樣做才能具有正面的社會效應?

3.新聞報道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請探究各方面關注點是否相同?

典型題例

《“她只能活七小時”》 這篇報道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請結合文本和新聞背景談談你的理解。(6分)

【答案】(1)對生命的尊重,弘揚了“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2)歌頌了世間有大愛的精神;(3)在戰爭的年代對人性、愛的關注與渴盼。

【解析】解答本題可以從新聞的社會背景、作者要表達的主題等方面考慮。

四、例題闡釋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2016·全國課標III卷試題)

一代通儒顧炎武

顧炎武從科舉制度桎梏中掙脫出來後,便一改舊習,自警“能人不為文人,能講不為講師”力倡“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為了一抒山河壯懷、廣交天下賢哲,也為了擺脫糾纏。躲避豪紳葉方恆的陷害,他以遊為隱,將家事稍作安排,便隻身出遊。最初往來於山東、北京、江蘇、浙江之間,自康熙元年起,其遊蹤擴至河北、河南、山西、陝西。以友人所贈二馬二騾載書自隨,南北往返,風塵僕僕,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把自己的後半生獻給了著述事業。顧炎武每到一處,必考察當地風土人情、山川地理,如與平日所聞不符,便打開書卷驗證。旅途中則在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就翻書溫習。據他在《書(為顧寧人徵天下書籍啟)後》回憶,自己曾臨泰山,謁十三陵,登恆山,抵太原,“往來曲折二三萬裡,所覽書又得萬餘卷”。他把所蒐集到的地理文獻資料一分為二,將有關水利、貢賦、經濟、軍事部分,編為《天下郡國利病書》,有關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勝部分,則編為《肇城志》。

顧炎武把《論語》中的“博學於文”“行己有恥”作為自己的治學宗旨和處世之道,虛懷若谷,嚴於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來,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交友是益學進道的重要途徑,古人學有所得,未嘗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尋友交友構成他為學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為學交友過程中,他始終推友之長,虛心己待人,以友為師,其高尚品格足為後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廣師》,從學術視野、學術貢獻、博聞強記、文風雅正、治學態度等方面,對同時代的十位“同學之士”加以稱許。其弟子潘未在《日知錄》序中,盛讚其師足跡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賢豪長者。天下無賢不肖,皆知先生為通儒。

顧炎武一生,始終關注“國家治亂之源,生民根本之計”,早年奔走國事,中年謀求匡復,即使暮年獨居北方,依舊念念不忘“東土饑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纏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為己任。他主張,天生豪傑必有所任,“拯斯人於塗炭,為萬世開太平”,正是自己的責任。顧炎武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關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來固然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對於一箇舊時代的思想家和學者來說,卻是難能可貴的。面對明清交替的現實,顧炎武從歷史反思中得出結論:“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後世學者將他的這一思想歸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頗有道理的。

(摘編自陳祖武《顧炎武評傳》

【相關鏈接】

① 顧炎武(1613—1682),明清之際思想家、學者。初名絳,字寧人,學者稱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遍遊華北,所至訪問風俗,蒐集材料,學問廣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槽、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反對空談“心、理、性、命”,提倡“經世致用”的實際學問。著作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顧亭林詩文集》等。(摘自《辭海》第六版)

② 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為人…深信他不但是經師,而且是人師。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1.梁啟超生平最敬慕顧炎武的為人,認為他不但是經學大師,而且是世人楷模。這是為什麼?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推重“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的古訓,謙虛謹慎,嚴於律己;②經世致用,學問廣博開一代學術風氣;③善於推人之長,以友為師,虛懷若谷,博採眾長。(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略。

2.後人將顧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歸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請結合材料及相關知識,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8分)

【答案】①顧炎武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和憂國憂民意識;②在顧炎武看來,普通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③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對我國愛國注意傳統的自然引申與合理發展;④這一觀點具有積極意義,教育後人要勇於擔當,愛國奉獻。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實用類文本作者傾向和主要觀點進行評價。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可根據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給分。

五、拓展練習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奇士”的青春

陳晉

什麼樣的歲月會在人生心路上刻下濃濃的痕跡?

人們會說,是青春的歲月。

什麼樣的故事會在人至晚年時深深地縈繞夢鄉?

人們會說,是青春的故事。

青春的歲月所以刻痕最深,是因為每一個有志青年,在這段歲月中,無不信心百倍,壯懷激烈,一覽無餘地展露著生命的蓬勃活力。

青春的故事所以縈繞夢鄉,是因為每一個有志青年,在這些故事裡,預示著人生價值的不可限量,而整個人生的故事,也常常在青春行為裡若隱若現地藏伏著序幕。

1915年9月,湖南第一師範學校二年級學生毛澤東,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

他根據“毛澤東”三個字的繁體筆畫數,用“二十八畫生”的名字,在長沙一些學校貼了個好幾百字的《徵友啟事》。

啟事結尾化用《詩經》裡的話說:“願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意思是鳥兒鳴叫著以尋求朋友,我也像古人那樣呼籲,請兄弟們來幫助我。

羅章龍也給自己起了一個氣概不凡的名字,叫“縱宇一郎”。

二人在湖南省圖書館相約見面。暢談三個小時,雙方以風流自詡。一種流脈千年的文化精神把他們牽在了一起。

“長沙賦”,說的是漢代賈誼在當長沙王太傅時寫的《治安策》。“楚屈平”,就是創作出《離騷》這部千古絕唱的屈原。

春秋戰國時,湖南屬於楚國。歷史上許許多多的文人騷客和愛國志士,都曾把他們的思想、情感、才華拋灑在這片土地上。

屈原、賈誼、李白、杜甫、范仲淹、辛棄疾、王夫之,他們的人格精神,融入這水光山色之中,形成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

在流浪行吟中,縱身跳入湖南汨羅江的屈原,以深沉激越的愛國主義、高風亮節的人格風範、上天入地求索理想的浪漫情懷,成為了湖湘文化的人格象徵。

毛澤東剛上師範時,有一本聽課筆記。一共46頁,而前面的11頁,都是用魏碑字體工工整整抄寫的屈原的《離騷》和《九歌》。

如此追蹤詩哲先賢,大概是屈原出汙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懷激勵著青年毛澤東,去鄙視隨波逐流的世俗之風; 大概是屈賦的光芒照亮了詩國的天空,成了他汲取詩情和靈感的太陽。

二人交往,最快意的事情,大概是觀覽名勝古蹟了。

他們來到長沙附近的拖船埠,那裡有一座禹王碑,傳說大禹在那裡拖過船。他們尋訪了屈原住過的玉笱山、紀念賈誼的太傅祠,以及杜甫流浪長沙時在嶽麓山住過的崇德寺、辛棄疾在長沙練兵 的舊址飛虎營……

尋訪遠逝的騷客先賢,青年毛澤東是在同他們作心靈的對話,還是在抒撫古思今的感慨?

正是在山川名勝的遊歷中,毛澤東似乎感受著叫作詩文意氣的一些東西。

(摘自《獨領風騷》)

⑴下面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鑑賞,不恰當的兩項是( )

A.文章開篇連續用兩個設問句,突出了青春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和積極意義。

B.文章五、六段雖著以“每一個有志青年”,但其用意實在對青年毛澤東的評價。

C.“雙方以風流自詡”中的“風流”指的是當時兩人不拘舊俗、曠達豪放的情懷。

D.文章後面插入大禹的傳說,意在為毛澤東的青年時代增添一抹浪漫的色彩。

E.依作者的觀點,“尋訪遠逝的騷客先賢”,毛澤東的目的是“同他們作心靈的對話”。

【答案】C、 D。

【解析】C項“風流”應該指的是二人“英俊傑出”,意思與毛澤東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的“風流”相同;D項“增添一抹浪漫的色彩”牽強附會。

⑵結合文意,談談“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中的“特別”之處。

【答案】①以師範學校二年級學生的身份在長沙一些學校張貼結識有共同抱負和追求的《徵友啟事》;②所使用的署名錶現出與眾不同的不凡氣概;③化用《詩經》內容表達渴望結識真正友人的心志;④與友人羅章龍的談話,體現出流脈千年的文化精神。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概括信息。作答時扣住“特別”這一關鍵詞,找到相應的答題區域,提取信息即可。題幹中“特別”應該是文中的“毛澤東”做事的目的動機、心態以及方式等方面的讀到之處,學生作答時時刻牢記這一點才不會偏離題目初衷。

⑶“一種流脈千年的文化精神把他們牽在了一起”,這裡的“文化精神”包含哪些要素?請分條概述。

【答案】文化騷客和愛國志士的卓越思想、濃厚情感和藝術才華;融入湖湘山水中的先賢的人格精神;深沉激越的愛國主義、高風亮節的人格風範和上天入地求索理想的浪漫情懷所構成的湖湘文化的人格象徵。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概括信息。解答本題時,找到題幹引用語句在原文的位置,然後結合上下文進行概括即可。

⑷結合全文對青年毛澤東的介紹,探究“奇士”應該具有怎樣的青春品質。

【答案】應該擁有充實整個人生的遠大理想。在這種理想的激勵之下,信心百倍、壯懷激烈,一覽無餘地展現生命的蓬勃活力;在這種理想的激勵之下,青春的每一天都預示著不可限量的人生價值。在這種理想中,來自山川名勝的詩文氣象承托起他的理想,而古聖先賢的人格象徵、人格精神又不斷純粹著他的心靈,在追蹤詩哲先賢的過程中,使他鄙視隨波逐流的世俗之風,而湖湘文化中的愛國主義、浪漫情懷又在不斷增添他的理想內涵。(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本題屬於文本探究題,作答時首先要根據文本對“毛澤東”的介紹概括出他本身具有的品質,然後根據這些品質結合文本中對“奇”的相應闡釋進行綜合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