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永無止境,學習永不停止

藝術永無止境,學習永不停止

從小喜歡繪畫和篆刻的畢豔斌,因為學校沒有辦學條件和美術教師,一腔熱血無處伸展,只能自己找來連環畫或者家裡貼的戲曲畫照著畫,每天吃過飯便在白紙上畫畫,他一直很懷念當時的自己,這也為以後從事工藝美術之路奠定了基礎。

高中畢業後,拜肖強為師開始學習食品雕刻,算是正式走進了工藝美術行業,食品雕刻、麵塑、冰雕、泡沫展臺、糖藝美工等各項工作他都親身接觸過。

2006年在北京接觸到核雕這門藝術,便一直留意,想學習核雕,但苦於沒有門路。直到2012年在上海工作,休息途中來到蘇州舟山核雕村,拜訪了很多核雕老師,最終有幸拜舟山核雕名師顧振東為師學習核雕技藝,從最初簡單的山水雕刻到複雜的人物雕刻,跟隨顧振東師父他不僅學到了技藝,還學到了怎麼做人,師父時常告誡他們,做手藝,要想把作品做好,一定要花時間和精力在作品上,時間到工自成,千萬別去碰機雕,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師父的教誨歷歷在目,一直到現在他也不曾忘記。

藝術永無止境,學習永不停止

他知道學無止境,後來他在蘇州工藝美術學會進行了更高領域的進修,參加了蘇州市工藝美術培訓班,進入蘇州工藝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學習及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同時也認識了一些木雕,玉雕,磚雕的大師,相互交流作品雕刻技法,採取眾家之長,補己之短。並有幸得到湖南長沙非遺協會理事李雙師父的指導,跟隨他在崑山學習學院派雕刻技法,與2017年正式拜李雙為師。

因信佛的關係,佛教中的經典人物,是他創作的源泉和靈感來源,十八羅漢,是他特別喜歡的佛教題材之一,它是眾多核雕師喜歡的雕刻題材。核雕通過對臉部表情神態的處理,表現出十八尊羅漢的不同特點。他認為,在雕刻過程中,對錶情和神態的把握處理十分重要,核雕師需要採用誇張的手法,使喜怒哀樂的神態得到凸顯,給觀賞者既親近又敬畏的感覺。在確定好五官正確位置的前提下,重點通過眼、嘴、肌肉的變化來表現出不同的臉部效果。 他的核雕神態十足、鬚眉畢現、栩栩如生,通過虛實關係、無中生有,對意象造型的美學追求,展示了中國佛教塑像獨特的藝術境界,以最簡明的程式承載最精緻的情感。他把他的想法都寫在了論文《淺談雕刻技法與棗核雕十八羅漢的創作》之中,得到了很多同行和收藏愛好者的肯定。

藝術永無止境,學習永不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