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

痰盂


寫書評W君不太在行,但是出於對“銀英傳”的迷戀,勉強說上一說。

《銀英傳》成書於1982年,是一部規模宏大的太空西方歌劇式科幻小說。通過虛構的銀河戰爭爭霸,描寫兩位“命運羈絆”的英雄彼此成長後,迎來“宿命對決”的日本式結局。整部小說借鑑了中國三國演義式的三足鼎立爭霸,和日本式的“歐洲日耳曼情結”。忠實的體現出日本這個先是師從中華文化,而後“明治維新”全盤西化的國家對人類歷史的價值觀。作為80年代日本的支柱產業---動漫,《銀英傳》毫無例外的被改編成動畫片、漫畫、電子遊戲等相關產品。實際上,這是一部小說。

小說中人類的主戰武器是宇宙各式戰艦,艦隊間以那時(80年代)還在理論階段的粒子束武器在宇宙間“對轟”。不論帝國軍還是同盟軍的戰艦形制都是“手槍”的直通式形狀。

W君覺得這樣的機設很有可能是未來人類宇宙戰艦的雛形呢!

現如今看來,人類科技已經開發出粒子加速的管道----歐洲強子對撞機。

如果如同上圖一樣製造出圓形的粒子加速炮,整個戰艦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圓型體”,十分容易被擊中,因此直線加速的炮擊方式是唯一的可選方案。那麼驅動質子炮就需要強大的直線發射器進行加速,因此艦體的絕大部分長度都會是質子直線加速器的長度。這樣一來長長的質子加速管道勢必就會佔據極大的艦體空間。

上圖是同盟軍13艦隊旗艦休伯利安,全長911米的艦設中艦首安裝32門中子炮。直線型的粒子加速器就佔據艦首的480米,尾部則是動力裝置,加上艦體上下部的聯絡天線,全艦已經十分精練。這裡面帝國和聯盟有不同的做法,帝國軍將整個戰艦以質子炮為核心進行建造,在質子炮尾端下部加入了大型的發動機。而聯盟一方則將主炮和發動機放在了同樣的一個直線上。

事實上《銀河英雄傳說》中都是買一組炮送一個戰艦的節奏,這樣對於高消耗的宇宙戰是十分合理的佈置,畢竟戰艦隻是尋求一次發射的機會,一旦擊中或者被擊中基本在宇宙中就是“垃圾”的存在。

最後,W君覺得這真是一套很不錯的科幻小說,閒暇時可以品味一下。推薦閱讀。

《銀河英雄傳說》系列包括:

本篇(本傳)

  1. 黎明篇(黎明篇)
  2. 野望篇(野望篇)
  3. 雌伏篇(雌伏篇)
  4. 策謀篇(策謀篇)
  5. 風雲篇(風雲篇)
  6. 飛翔篇(飛翔篇)
  7. 怒濤篇(怒濤篇)
  8. 亂離篇(亂離篇)
  9. 迴天篇(迴天篇)
  10. 落日篇(落日篇)

外傳短篇

達貢星域會戰記(銀河英雄傳說所有外傳中最初發表的作品)

白銀之谷

汙名

朝之夢,夜之歌

黃金之翼

外傳長篇

擊碎星辰之人

尤里安的伊謝爾倫日記

千億的星辰,千億的光芒

螺旋迷宮


軍武數據庫


趁著新版TV動畫的上線,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對於廣大銀英迷而言,《銀河英雄傳說》的故事情節早已不復贅述——在遙遠的一千六百年後,人類早已移居於廣大的太空舞臺,銀河帝國、自由同盟、費沙自治邦三足鼎立,萊因哈特、楊威利等英雄你方唱罷我登場,譜寫了一曲宇宙中的不朽史詩。

綜觀《銀河英雄傳說》的故事架構及背景設置,可以在人類已知的五千年曆史中找到很多影子。比如宇宙三大勢力對峙的局面,極似我們中國人熟悉的三國,故而也有人稱銀英為“太空版三國演義”。

但銀英中的人物姓名,除中國人後代楊威利外,大多出自於歐洲日耳曼系統,銀河帝國首都奧丁,也正是古代北歐主神之名。銀英所倡導的政治理念,大抵屬於西方現代精神,甚至還帶有一些無政府主義的味道——

這也正是田中芳樹的“小說野心”,想要通過這部洋洋二百餘萬言的鉅著,折射豐富多彩的人類歷史,並創造一個屬於田中的“後古典銀河時代”。

評說銀英,就不能缺少兩位主角——楊威利和萊因哈特,而這兩位人物的出場就頗似吳宇森電影的“雙雄模式”,兩個出身背景完全不同的人物,有著各自不同的人格魅力,卻同樣飽含激情智慧過人。他們在各自的舞臺上都近乎完美,卻在命運的指引中狹路相逢,兵戎相見鬥個你死我活。

可以說田中芳樹把“雙雄模式”的魅力運用到了極致。假設楊威利沒有遇到萊因哈特,那麼他也絕不會有如此的光彩,反之萊因哈特亦然。古往今來任何偉大的人物都不應該寂寞,每一個英雄都需要一個值得相稱的對手。楊威利與萊因哈特,正是支撐起《銀河英雄傳說》這部鉅著的“雙雄”。


蔡駿


我只是看了動畫片,大學二年級的時候看的吧,一開始被宏達戰爭場面震撼了,同時裡面也充滿了名言警句,感覺十分牛逼的樣子。但是後來讀了點書,多看了兩遍銀河英雄傳說,突然發現裡面的戰略計謀不靠譜,戰艦排列基本上都是平面思維,而不是宇宙空間思維。至於那些政治方面的名言警句,也看起來開始顯得很稚嫩。不過看看就好了,老版的戰爭是挺熱血的。看來新版出來了,這裡需要炒作一下。我剛剛又看了點老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