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巡護員系列故事|守護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份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魯迅

非洲巡護員系列故事|守護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詹姆斯和蘇丹 來源:Ol Pejeta Conservancy & James Mwenda

詹姆斯·姆溫達:三十歲,肯尼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巡護員(2012-2015),北方白犀牛看護員(2015至今),瀕危物種的宣傳大使和發言人,曾被BBC, CNN等媒體報道並拍攝紀錄片。

他參與一線巡邏,與盜獵犯鬥爭,保護社區農場不受野生動物侵犯,轉移治療瀕危動物,詹姆斯在野生動物保護和社區發展的工作上,付出巨大的努力。奧佩傑塔野生動物保護部門部長薩穆爾稱讚他說:“詹姆斯有沉著的心態和堅韌的毅力,能抵制誘惑甘願為保護野生動物冒險,我們很感激他是團隊緊密的一部分。”

除了出色地完成巡護員的工作,詹姆斯更是一位北方白犀牛的代言人。

北方白犀牛是犀牛屬白犀牛種的一個亞種,主要分佈在非洲中部的剛果,蘇丹等國家。上個世紀60年代,北方白犀牛在野外還有兩千多隻。然而由於連年戰亂和肆無忌憚的盜獵,北方白犀牛種群很快宣告瀕危。2008年,無人機在剛果的加蘭巴河國家公園監測到最後一隻野生北方白犀牛,之後人們再也沒在野外拍到過北方白犀牛的身影。

蘇丹、南金和法圖是世界上最後的三頭北方白犀牛,他們生活在肯尼亞的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接受最高級別的照顧和保護。詹姆斯就是他們的看護人之一。

每天早上和傍晚,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都會迎來從世界各地專門趕來看望北方白犀牛的遊客。這時候,詹姆斯會一遍又一遍把北方白犀牛的故事講他們聽,告訴遊客保護生態和瀕危物種的意義。因為野生動物保護需要人們站出來為沉默者發聲,才能將自然保護的力量傳遞得更遠。

非洲巡護員系列故事|守護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詹姆斯(左)和同事一起照料南方白犀牛寶寶 來源:Ol Pejeta Conservancy

2015年的一個清晨,旭陽才剛從肯尼亞山的巍然身軀背後探出腦袋,喚醒赤道線附近的這片草原。詹姆斯像往常一樣,在例行檢查完後提著一桶胡蘿蔔坐到蘇丹身邊。當他開始餵食的時候,蘇丹流淚了。“我就坐在那裡望著他,離他非常近,然後看到眼淚突然從他眼睛裡流了下來。”向來揹負著太多重任和標籤,卻從來沒人知道蘇丹會流淚,又為什麼流淚。病痛,年邁還是孤獨?一直沉默的蘇丹流淚了,詹姆斯也深受觸動。“我能體會到蘇丹作為這個物種最後一頭雄性內心的空虛感,感覺到他有太多話想說但無法說出口。我對他說,從今天起我要為你說話。”

非洲巡護員系列故事|守護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詹姆斯和蘇丹 來源:Ol Pejeta Conservancy & James Mwenda

詹姆斯開始堅持在社交媒體上發聲。他在臉書上分享和北方白犀牛的親密時刻,以及非洲大地上大自然的壯闊和野生動物的美麗。

他義務前往不同的社區、組織和學校做宣傳。“如果學校不能教會孩子們去愛動物,那就讓我來做這件事。”有時他需要步行幾公里走進一所鄉村學校,但為了提高公眾的自然保護意識,詹姆斯始終在堅持。他認為自然教育應該在青年人群裡遍地開花。“年輕是最大的資本!青年人有更多的熱情和動力,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以比我拯救更多的野生動物,也能影響更多人加入自然保護行列。”

非洲巡護員系列故事|守護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詹姆斯在給學校的孩子們講蘇丹的故事 來源:Ol Pejeta Conservancy & Ja

詹姆斯和蘇丹的故事漸漸獲得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他開始以瀕危物種發言人和宣傳大使的身份頻繁在各地做自然保護演講,被BBC, CNN等媒體報道並拍攝紀錄片。

非法犀角貿易是導致犀牛盜獵的主要原因。犀牛角在市場上非常值錢,價格甚至高於黃金,需求驅動下的人會不惜一切殺掉犀牛。“這可能是一種傳統,但沾滿鮮血的傳統不應該被保留。人們需要知道每筆犀角消費背後就有一頭犀牛被殺,一名巡邏員犧牲。”詹姆斯在演講中說道。

非洲巡護員系列故事|守護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詹姆斯在演講 來源:Ol Pejeta Conservancy & James Mwenda

2012年,詹姆斯剛來到奧佩傑塔保護區做巡護工作,正是犀牛盜獵最猖獗的時候。盜獵的不法分子有著不同的背景,有的是周邊社區的肯尼亞人,有的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國際走私團伙。盜獵者入侵草地的腳印和犀牛墓地的石冢時刻提醒著詹姆斯,犯罪分子就在身邊。

“盜獵者的存在也是保護者的失敗。他們本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但因為金錢,慾望和貪婪而墮落,是‘自然失聯症(Nature Disconnection Disorder)’患者。”對於盜獵者,詹姆斯不願意去評判他們的罪惡,反而自問還能再做些什麼,“如果能幫盜獵者重建與自然的聯結,找到替代生存之道,他們可以做個好人,甚至成為一名保護者。”

非洲巡護員系列故事|守護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蘇丹和他的看護員,左三是詹姆斯 來源:Ol Pejeta Conservancy & Ja

今年3月19日,蘇丹由於年事已高且病情加重,被執行了安樂死,至此北方白犀牛種群宣告功能性滅絕。詹姆斯顯然早做好了心理準備:“雖然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問候他‘老哥,你今天感覺怎麼樣’,但蘇丹不僅是一頭犀牛或單獨的一個生命,他是傳奇,是他這個物種的代表。他最大的價值在於讓人類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正如珍古道爾博士所言:“唯有了解,我們才關心;唯有關心,我們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讓人慶幸的是,詹姆斯的持續發聲為北方白犀牛的命運爭取到了一線生機,最新的科研成果顯示南方白犀牛和北方白犀牛的雜交胚胎已經成功發育至囊胚期。詹姆斯的行動也讓公眾感受到了保護其他瀕危物種的迫切。

非洲巡護員系列故事|守護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詹姆斯和蘇丹 來源:Ol Pejeta Conservancy & James Mwenda

也許,蘇丹的生命最終能以人工繁殖的方式延續下去,但黑犀牛呢?大象呢?穿山甲呢?還有其他物種和整個地球生態系統呢?

如果野生動物消失,物種逐個滅絕,人類也難逃毀滅的宿命。而想要避免這樣的災難,不能單靠科研人員,巡護員或者某個政府。它需要所有人匯聚力量,參與到保護行動中來。每一次拒絕野生動物消費,每一次站出來為野生動物發聲,都將產生漣漪效應從而影響更多的人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以後,我會成為一名父親,還將成為爺爺,我希望那時候我的後代還能像我一樣見到和觸到真實的犀牛。”這是詹姆斯的夢想,也應該是我們大家的夢想,“我們不能太自私,我們要想辦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