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马金凤,原姓崔,小名金妮,河南省洛阳市人,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豫剧演员。

马金凤,6岁随父学河北梆子,7岁登台配戏,9岁改学豫剧。14岁正式登台担当剧目主演,早期艺名“花蛾子”,40年代末唱红于安徽省界首市,绰号“盖九州”,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花打朝》等 ,有洛阳牡丹的美誉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马金凤,曾任商丘、洛阳豫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剧协河南分会副主席。

代表剧目:《杨八姐游春》、《十二寡妇征西》 、《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马金凤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假 声为主,真假声结合运用;唱工以大段叙述性“豫东调”、“二八板”为其擅长,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唱腔结构严谨,旋律简练、朴实,节奏明快、舒展,技巧娴熟。其特点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

她的一出《穆桂英挂帅》响彻神州大地,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愈加高亢清亮;她是豫剧六大名旦中唯一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整整80年,这朵“洛阳牡丹”一直灿烂盛开;她创立的豫剧马派“帅旦”艺术如今薪火相传,成为跨世纪的民族艺术瑰宝。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1年11月,获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4年,获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

2011年9月28日,获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

2013年6月23日,荣获庆龄枫叶奖。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马金凤的小女儿马殿申告诉记者,母亲一生收徒很多,她对弟子的要求很高,“先看人品,还要有一定基础,对豫剧和马派真心热爱”,而一旦收下,教戏便毫无保留。

很多人关心马老的身体近况,大河报记者注意到,虽然马老已近百岁,但在屋里走路不用搀不用扶,听力仍然非常好。

马殿申告诉大河报记者,母亲身体很好,2007年曾做过一次大手术,但挺过来了,恢复得也很好,目前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上六七点起床,上午十点多和下午三四点会坐着轮椅出去遛弯,晚上七八点睡觉。马老胃口也非常好,馒头一次能吃半个,一天三顿都爱喝甜面汤。前段时间,老人还坐火车去青岛儿子那里住了一段。

“不少粉丝曾问母亲长寿的秘诀,她开玩笑说是因为甜面汤,也就是加了鸡蛋的面汤,母亲长年确实是靠这个润肺清火、保护嗓子,但我们都觉得,她心态好是关键。”马殿申说,母亲一辈子心很宽,别人关注的工资啊地位啊,她都不计较,她经常说,该是你的你不用争,不是你的争也没用,“她不生气,只要让她演戏,她就高兴”。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快收藏:国宝中的国宝——马金凤,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罕见照片

我们喜欢听马老师唱戏,听一百年都听不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