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播了1000期的《梨园春》究竟有何神通?

我是个非专业戏迷,相对于高大上的京剧,更喜欢接地气的地方戏。在戏曲类娱乐节目中,个人最喜欢河南卫视的《梨园春》,以豫剧为主、汇集全国各地不同戏曲剧种,以戏迷擂台赛方式呈现的一档戏曲综艺旗舰栏目。与其他简单地为娱乐而娱乐的综艺节目不同,《梨园春》不唯市场、不唯收视率,始终带着推广地方戏、发掘传承人的责任和担当,是一个接地气有正能量的节目。

播了1000期的《梨园春》究竟有何神通?

植根人民,参与广泛

登台表演的既有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也有来自民间的草根戏迷,马金凤、毛爱莲等都曾登台献艺、提携后辈,从这个舞台走出的明星戏迷更是不计其数。参赛打擂的既有乳臭未干的可爱孩童,也有老当益壮的高龄老人,选手最小的2岁8个月、最大的68岁。演唱剧目几乎涵盖了豫剧、越调、曲剧、大平调、豫东调等河南特色剧种,也有黄梅戏、河北梆子、山东快书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剧种。

播了1000期的《梨园春》究竟有何神通?

不忘初心,始终如一

自1994年开办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播出1000多期,始终专注于戏曲传承发展,是中国生命力最强的电视节目之一,受到领导、专家和观众的普遍好评,对繁荣电视文化事业、推动河南戏曲的发展以及弘扬民族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中国电视戏曲类栏目最早引领者,在《梨园春》的影响下,各地电视台的戏曲类栏目和戏曲频道相继出现。

播了1000期的《梨园春》究竟有何神通?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梨园春》在节目形式和内容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1999年全新改版后,除戏迷擂台赛和名家名段欣赏外,还增设了戏曲小品或相声、戏曲MTV等节目形式,其中,戏迷擂台赛环节的设置使节目具备了参与性和竞争性的特点,《梨园春》迅速在中原地区走红。2002年8月,栏目赴台湾进行两场现场直播,开创了河南电视史上跨海直播先河。从2005年开始,《梨园春》开始用全国视角办栏目,年初梨园春便以“擂响中国——首届梨园春杯全国戏迷擂台赛”为切入点拉开了走“全国路线”的序幕。2006年9月17日,作为2006年“中华文化澳洲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梨园飞歌》大型戏曲交响音乐会开创了电视戏曲栏目跨国、跨洋直播的先河。2007年春节,应委内瑞拉国家文化部、中国驻委大使馆、中国驻巴西里约领事馆的邀请,《梨园春》开始了为期13天的南美巡演,为当地人民了解河南、了解中国搭建起一座文化桥梁。

播了1000期的《梨园春》究竟有何神通?

通过《梨园春》这个舞台,很多地方戏焕发了第二春,变得更加家喻户晓,同时也发掘、储备一大批有志于地方戏传承发展的年轻人才。当然,这只是推广地方戏的一种媒介和手段。全国这么多地方戏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除了艺术家自身的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外,更离不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关注参与。如果多一些《梨园春》这样的正能量舞台,对于地方戏等优秀传统艺术实现创创造性转化新性发展,必定是锦上添花。

播了1000期的《梨园春》究竟有何神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