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抑郁症是心理病还是生理病?为什么?

永恒诗之落


内因心理学历经十六年临床研究发现,抑郁症既不是生理病,也不是心理病,而是行为障碍。(或者从结果上看,抑郁症既是生理病,也是心理病,从原因上是看抑郁症是行为障碍)

某些令人愉快的神经递质缺少,是得了抑郁症之后出现的躯体症状,药物能够帮助补充这种神经递质。

认知和情感等心理层面上障碍都是由行为障碍导致,选择和控制不当,即行为无效,解决不了问题,总是败事令有用的感觉完全小于无用的感觉,此时就是抑郁状态或抑郁症。

综上,生理和心理因素都是结果,不是原因,环境因素只是外因,真正让抑郁情绪发生的内因则是行为无效,也就是选择和控制解决不好得失平衡问题,才产生抑郁情绪,当抑郁情绪积累至一定的数量,大于或完全大于功用感的时候,抑郁情绪质变成为抑郁症。

目标,学术界从生物、心理和环境三个维度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这是范式表面上看很有道理,且得到了很多无脑学者的拥挤,实则从结果和外因上看待和处理问题,没有把握问题形成的内因。

抑郁症发病于行为无效,即选择和控制对得失重复地做无用功,令失大于得,没用的感大于有用感。其中的核心要素是德与道以及势不适配,德与道不搭导致败事,德与势不搭让损失生成为无用感。这些都是以欲忘道散势的小人做法。

以欲忘道散势是无效的行为结构,无效的行为结构导致行为经常无效,行为无效生产抑郁情绪,抑郁情绪积累至一定的数量,大于有用的感觉即功用感之时,生成抑郁症,抑郁症就是是没有解决得失平衡问题,本质上是算不过帐来,这就是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德与道和势相悖,即天人不合一,令人长期处在死循环是抑郁症和神经症发病机制。这是一分法的天人合一比二分法的对立统一更高明更接地气所在,是中国文化和内因心理学对人类的贡献。

(此发现,系内因心理学创始人管奎令)





内因心理学


中国现在有精神病执照的人(意思有医院证明的)大概1亿,没有精神病执照的人大概1亿,心理问题非常严重。社会压力加上浮躁心理,中国人精神问题不比身体疾病问题轻的。

过去几十年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心理出现问题,而是大脑发生了病理性的改变。根据解剖学对抑郁症患者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前脑体积和海马体体积都缩小了很多,也就说抑郁症患者其实都有生理异常的,其次才是精神异常。这就是许多心理疾病单靠心理师、心理医生作用不大的原因。

心理学的本质,其实就是大脑皮层应激异常,也就是大脑皮层应激调控能力出问题了。大脑皮层应激调控能力弱的人,人家无意中说一句话,他要思考很久,甚至生气。

大脑皮层应激调控能力再下降,那就是抑郁症了。

越大的压力越容易造成大脑皮层应激能力下降,直到紊乱,那时人都是疯狂的,所以我们看见很多抑郁症患者自杀(比如身家上亿的张国荣跳楼自杀了),因为受不了这个折磨。

另外抑郁症和心脏功能有非常大的关系,从这两图明显可以看出心脏功能对情绪的影响。

“心主神明”--中医说的,意思就是心脏直接决定一个人的神智,因为大脑神经细胞的能量来自心脏。

心脏泵血是供应全身器官的,而脑是对血氧需求最大的,如果你心脏先天功能低下还循环差,那么大脑就容易缺氧。大脑一缺氧很多细胞组织会能量不足,很胆小、怕惊、恐高症、密集恐惧症、多梦、噩梦……

凡是有抑郁症的或者精神问题的患者,大部分是心脏功能低下。

心脏功能低下会产生很多问题:

心脏先天功能低下--对血管压力不足--低血压;

心脏先天功能低下--对脑供氧不足--会产生、多梦、神经官能症、抑郁症、躁狂,抑郁症70%是心脏功能较差,20%社会价值观,10%精神科药物--这个是公式。目前对抑郁症90%精神科药物,10%社会价值观(也就是心理疏导),因为公式用错了,所以心理病人治疗效果都很差,抑郁症就是神经官能症发展来的。


丰收营养师


严格来说,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并不属于生理疾病。之所以需要服药,是因为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能力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变得不完整。众所周知,心理咨询是需要咨客的认知能力基本完整作为基础的。如果咨客的认知能力出现了问题,那么就无法和咨询师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也就无法稳定的从心理咨询中获益了。


而且,尽管往往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是抑郁症患者会有强烈的心理、生理上的痛苦感,药物治疗比心理咨询的效果更加的稳定,显效也更快。服药能够帮助他们更快的缓解这些的痛苦。还有就是,许多抑郁症患者会有自杀的倾向,药物能够有效的减少这种倾向。

当然药物尽管有效,而且只通过服用药物,也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痊愈。但是,如果不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患者找到其自身的深层次性格缺陷,并予以解决,抑郁症的复发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对于抑郁症患者,我们的建议一般是先通过服用药物,控制好症状,缓解痛苦。然后,通过心理咨询提高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纠正偏狭的性格基础,以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


姜丁粽子


有些人吃药,有些人通过运动,睡眠卫生提高戒除了抗抑郁药物,这种人可能是生理上的。有些人被人开导一下,上下CBT DBT之类的课也好了这些可能更侧重心理。有些人就喜欢sick role带来的关注,不管吃药还是therapy哪怕通过电击都不会承认自己变好了,这种人就是 作 没药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