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送福的書法大家——孫伯翔

春晚送福的書法大家——孫伯翔

孫伯翔,1934年l0月4日出生於天津武清縣,字振羽,別署師魏齋主人。現代書法家。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創作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進修學院教授、天津市文聯委員、天津市書協副主席。出版有《孫伯翔書法集》。師承王學仲、孫其峰諸名家。潛心翰墨至今六十年有餘,曾習唐楷,後專師北魏石刻。 孫伯翔自幼學書,臨池不輟。崇尚碑學,傾心北派,兼涉隸、篆、行、草、書作雄強古拙,形散神聚,氣質不凡.學書當有主見,但不是固執,學書更要廣泛請教徵求意見。其兩者並不相悖。欲請教別人,須知自己的欠缺處。

春晚送福的書法大家——孫伯翔

春晚送福的書法大家——孫伯翔

學書也好,作書也罷,始終保持一種沉靜的心態最為重要,不為名所左,不為利所右,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千萬不要為參加某個大展入選或獲獎而喜,不要為落選而懊恨,更不要逐追時風。此生無所求,只為愛此道足矣。書藝之妙,皆在於思,線多了字要著眼於點,點多了的字要著眼於線。執筆於手,巧悟於心。一幅好字是多因素而生的。筆法、結構、章法、行氣、俯仰、疾徐、剛柔、虛實、延伸跌宕、疏密等等,簡言之,即矛盾、和諧、統一的關係,永遠掌握言語的哲理,書家應有能力挑起矛盾,而後再有能力平和矛盾。知其陰,必曉其陽,天覆地載,萬殊一象。形質為軀殼,性情是靈魂。無形質莫論性情,形質由古取,性情應時生。

春晚送福的書法大家——孫伯翔

北朝書法藝術的形成是多元素的,是漢文化與鮮卑文化的融合,是外夷文化衝擊華夏本位文化的結晶。北朝書法堪稱由夷變夏而復歸夏的“勇士”,這“勇士”的遺風影響著唐宋,慕外文化意識又充實了本體文化的正宗,北魏書法由隸而始,入楷而終。藝術本身是矛盾的,需要人從心靈來擺平,搞藝術的人也是矛盾的,相互有褒、貶。褒貶是客觀存在,但要尊敬人格,不要亂扒,亂抬,要知道好的藝術是扒不下來的,反之,也是抬不起來的。沒有厚積,難得妙得,沒有長年,難有瞬間。孫伯翔是寫北碑的,在臨寫龍門造像和雲峰山下了多年的笨功夫,尤其是在方筆龍門更多一些。古人有論,今人有論。刀筆各半,甚至說方筆的形成純為刻工所為。

春晚送福的書法大家——孫伯翔

傳世的方筆魏碑有其明顯的鐫刀斫起成分,不可泯除,但其形神主要是當時書家所為,欲得方,必得厚,方能積雄,形態易得,質感難求,刻工只能得其表,無法得其質,無法得其厚,無法得其神。無名的小造像、小墓誌卻是以刀代筆,不能作為法來學習,但是它們當中有—種自然的天趣,給人們一種樸實無為的美感,不能作法,但可取意。不好得的經典最難得到,愈要取,好得的“樣板”無須取。筆毫分軟硬,捉管有高低,古也談,今也談,都說自己最正確,因人而異,以己為主,藝術效果是答案。現在影印技術非常發達,各地書局影印各種碑帖範本,其質量優劣不一,要擇優而取。但是我有這樣的認識,影印本不如以前珂羅版,珂羅版不如拓本,拓本不如全拓片,拓片不如原石,可是我們沒那麼好的條件。

春晚送福的書法大家——孫伯翔

孫伯翔認為將來書種、書風之變很可能在碑帖結合上。書法藝術無疑要在字內功下大力氣,同時要多讀有用的書,更要捕捉大自然的萬物之象。書畫的點線其質如鋼筋(帶鏽),或如木棒,或如鐵塊,或如石塊,千萬不要似棉團,似麻披,更不要像稻草。豐腴的字最難寫,清人劉墉字品位很高。每人寫字快慢程度不同,寫快也對,寫慢也對,關鍵看他“節奏”、“音符”掌握的準不準,美不美。

春晚送福的書法大家——孫伯翔

孫伯翔作品入選全國第二、三、四屆書法篆刻展覽,全國第一、二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覽,中日書法交流展,中國.新加坡書法聯展等,被收入多種作品專集或被多處美術館、博物館收藏。曾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主講《書法教學》(北碑部分),獲全國電教獎。與人合作出版一書。曾獲天津市“魯迅文學獎”。 早年書法築基於《龍門二十品》,六朝摩崖、墓誌,其中尤鍾情於《始平公造像》、《楊大眼造像》、《魏靈藏造像》。

春晚送福的書法大家——孫伯翔

取法高古,得其神髓,為當代書壇所稱道。近年多有變法,碑中寓帖,方峻挺拔中含清新靈動。其用筆方中寓圓,剛柔相濟,中側兼施;結體開合有變,天然成趣,雄渾博大;通篇血脈暢達,精神飛揚。其書重法度,講情性,主革新。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二、第三屆書法篆刻展覽,國際書法展,中國新加坡第二次聯展等。日本收錄了其臨碑之作,、《書法》均發表專論,評介其書法成就。作品收入《中日書法作品集》、《中新書法聯展作品集》、《中國當代百家墨跡作品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特約其任書法課講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