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啊,你不能被垃圾婚姻毁了!

《无问西东》中四个主角都很出彩,但刘淑芬这个人设带给我的震撼尤其大。她"害死"丈夫的得意门生后,走回家。镜头给了她一个特写,她的脸上已然看不到任何的表情,灵魂、思想、意识都如同抽离了一般,行走的就是一副躯壳,似行尸走肉。镜头前一秒还是她回忆与丈夫甜蜜的过往,下一幕就见她直接纵身一跃跳到了井里。甚是惊悚,观影的人群齐刷刷发出惊叹

因为师母刘淑芬怀疑王敏佳和自己的老公有染,而这个猜疑仅凭一封王敏佳的匿名书信。刘淑芬到王敏佳的单位举报,王敏佳被扣上了破鞋的帽子。在大众广庭下被批斗,引起群愤,最后被众人乱打乱踢,差点丧命。

而刘淑芬在看到这一场不可收拾的悲剧时,万念俱灰,她其实心里明白,王敏佳并没有做过什么,她不过是借题发挥,宣泄一下这么多年的怨气。当她失魂落魄地回家,在窄窄的弄堂里遇到许伯常时,两人依然没有一句话,许伯常漠然的表情让刘淑芬彻底绝望,径直跳井自尽。

女人啊,你不能被垃圾婚姻毁了!

刘淑芬曾说过:外人只看我怎么打你骂你,可他们不知道你是怎么打的我。你是用你的态度打的我,你让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确实,许伯常在学生眼中是好老师,但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好丈夫。他出身寒门,是刘淑芬含莘茹苦供他读了大学。他们也曾有过美好的日子,是他弹琴,她拉琴,郎情妾意。

然而,许伯常上了大学后却感觉到两人的差距,他看刘淑芬什么都不顺眼了。他要悔婚,刘淑芬以死相逼,万般无奈两人才结了婚。

婚后,许伯常那股知识分子的清高却让他对刘淑芬很不屑,他们表面上是夫妻,但他和她划分得一清二楚。

他从不用她的杯子喝水,也不用她的碗盛饭,他们之间泾渭分明。小小的房间放着两张单人床,他们活在一个空间里,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他每天批作业批到很晚,她每天只会做家务,她有洗不完的衣服,她把怨气都发在衣服里,拼命搓洗。

她爱他,她把好的东西都留给他,自己省吃俭用,但是他却对他冷若冰霜。怨气憋久了,她就对他打骂,而他依然不吭声。他用他的冷暴力回应她。

其实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是许伯常。虽然外人只看到他被刘淑芬欺负,但他的冷暴力才是刺死刘淑芬的一把锋利的杀人不见血的刀。

因此刘淑芬死于谋杀,凶器就是垃圾婚姻定律一:0交流冷暴力

再说另外一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李雪莲,和丈夫假离婚想要房子(实际想要二胎),结果丈夫拿了房子,真离婚,并跟另外一个女人结婚了。李雪莲心有不甘的去打官司,官司判下的结果她不服,继续上诉,并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公道(拦车、堵截领导等),她一直告状到北京,接下来上访十余年。

十几年后,依然走在上访路上的李雪莲,惊闻前夫秦玉河已死。被告死了,这状没法再告,李雪莲悲痛欲绝,顿觉人生失去了支撑和意义。

电影下来,全场发笑,影片中的李雪莲是一个大写加粗的法盲。

我不懂电影拍得怎样,但我懂她这个故事。遗憾冯导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女人的感受,电影情节略显枯燥。故事里的所有人都是黑色幽默:人的愚昧与自私让人无奈到发笑。

那么,李雪莲为什么要与全世界为敌?她到底争什么?是什么让她为了丈夫不要她的事实,一直坚持十年上诉她的丈夫假戏真做,投诉各级领导官员判错案、为难自己?

1李雪莲到底在讨什么公道

李雪莲和丈夫想要第二个孩子,为了丈夫出谋划策,主动提出假离婚的鬼点子。她并没有察觉到丈夫早已不爱她的事实,她也没有考虑法律对自己的保护,她天真的相信只要事情成了,一家三口加上在肚子里的孩子就会很幸福。

万万没想到丈夫在离婚的三个月后,跟另外一个女人结婚,假戏真做。作为一个一直蒙在鼓里的孕妇,她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360度改变的事实。“明明当时商量好一起假离婚多要一个孩子再复婚的”、“这个点子还是我想出来的”......

在她的眼里,丈夫赤果果的欺骗了她,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不要她了。她付出了很多爱,都是为了她的丈夫,可得到的,事与愿违。

她打官司,无果,才意识到自己傻。她再上诉,无果。没有人帮助她、给她智力的支持。她只能按照她自己的理解去讨回所谓的“公道”——尊重,理解。她拦车,去蹲县政府门口,到处举着“冤”的牌子。直到以“影响正常公共秩序”的理由被关到拘留所。

与其说她愤怒,不如说她心中寄存对她丈夫的丝丝希望。“可能我告他,他就会知错了回来我身边了。”无比错误的挽留方式。而他的丈夫更加不值得去挽留。

2是什么让她执拗十年

她心里真的不是为了一套在城市里的房子,一开始,她只是接受不了他丈夫的无情无义,然后想伸手求助于各级政府却遭遇恶意,她无奈所有不理解她还为难她的人。从拘留所出来,她心中充满了绝望。她去找了他的丈夫,她说“只要说明真相,就不告你了”。这在很多人看来都不能理解。完全没有尊严。其实她这句话是想要证实:只要你承认了真相——假离婚真做的事实,就等于承认你并不爱我了,你故意欺骗我的。

3为何她想要一个那么傻的证实?更深的意义是她想要一个回应,一个她付出了爱的回应——丈夫也爱她。

而李雪莲的丈夫似乎不曾理解过她,也可能从没回应过她的爱,可能只是觉得她老发脾气了,各种要求,烦了,厌倦了,趁着她的鬼点子,假戏真做,去找另外一个可爱的小骚货。

更贱的是,丈夫想要宣泄心中对李雪莲告状的不满,故意在众人面前说她曾经的痛点:在结婚前就已经不是处女。说她是潘金莲。

歪曲的事实,是对本心想要获得爱的回应的女人最致命的打击。

不懂表达的女人

不懂理解的男人

我相信,很大一部分的女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呐喊:

“我不是因为钱而跟你在一起的,你怎么可以把我想成这样的人”、

“我不是因为想依靠你而不劳而获幸福生活,可是你从没有给我半点鼓励”、

"我骂你不是因为我脾气差,是你不理解我的付出"、

“我为你付出并不是想要控制你,我只是想为你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但你却把家都搞邋遢了,你不珍惜我对你的爱”、

“我经常闹小情绪不是想要折磨你,是你老是玩游戏都不帮我分担一下家务活”、

“我不是潘金莲,我并没有想要谋害你或拖累你的意思,我只是很爱你。”

可是这部分的女人,只是呐喊了“我不是潘金莲”,并没有把后面完整的话讲完。她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用不正确的语言表达和行为模式来表达自己对爱人的爱。在男人看来,真的只是在整天吵吵闹闹烦死了。

不爱了,要放得下

一个女人因为假离婚的起因,牵出来的整个十年,她失去了暗恋她20年真心想跟她一起的男人,她心中只有对丈夫的对抗与仇恨。直到知道丈夫因意外死去,她在北京的集市哭成泪人。

她当然恨他的丈夫,更深的是因为她太爱她的丈夫,她只关注到丈夫,她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丈夫的身上,无论优点还是缺点,却没有思考过自己的生活与未来。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然。佛说“放下”,我理解是“放得下”。你以为自己紧握石头就不会失去石头,其实你紧握的过程中,石头的棱角也伤害了自己。

与丈夫对抗成了她这十年的生存动力,丈夫死去后,她也失去活着的理由。她走到一个果园想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偏偏园主赶到,并劝她:我知道你很痛苦,要是你真想死,就不要祸害我,死就到我仇家的果园那里去死。

这看似冷漠的语言,恰恰是对死亡心理的一种干预。李雪莲终于还是重新过上自己的生活。

最深的感触,在以下——

李雪莲很美,离婚的时候三十来岁,眉眼清秀,身材苗条,除了演员范冰冰难以掩饰的国色天香以外,影片里那些男人看她的眼神,同学赵大头对她的执念,屠夫对她的贪欲,都从侧面反映了,这是一个颇有姿色的农村少妇。

李雪莲很能干,你看她一个弱女子,搅动了整个官场,一路告到北京,这除了有一股子牛劲儿以外,还得有点本事。

李雪莲有手艺,她做的牛骨汤远近闻名,色香味俱全。

李雪莲有资本,她在一个风景如画的河边,有一栋小楼,她就是在那里,经营着她的李雪莲牛骨汤馆。

临水而立的徽州小楼,马头墙上树影娑婆;风雨飘摇中,姿态万千的老板娘,扭着纤细腰肢,把一碗碗冒着热气的牛肉面端到客人面前。

门庭若市,欣欣向荣,顾盼生姿,人生几何。

所以,李雪莲的人生,本来可以有另一种写法。

一手好牌被打烂。李雪莲人生最好的时光全部用来扯皮、请愿、上访,到最后,年华老去,生意破败,人生无望。

1

你所坚持的

未必就是真理

李雪莲为啥要一直死磕?因为她觉得自己占理。然而事实上,除了她老公秦玉河对不起她以外,其他人并没有恶意。

案子的第一次审理,法官王公道判决离婚真实有效,李雪莲败诉。从法律的层面来说,王公道的判决是公正且合法的,没有问题。

至于你们当初是商量好了假离婚也好,为了房子也好,为了二胎也好,男人反悔了也好,如是等等,都不是一个法院法官应该和能够解决的问题。

但李雪莲不管,她主观臆断王公道收了她前夫的好处,徇私枉法。

包括后来的每一次冲突和事件,李雪莲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判断标准,那就是,谁没有顺着她,遂她的心意,谁就是坏人、贪官、罪犯!

这要么就是有病,要么就是小时候被宠坏了,以为自己是这个宇宙的上帝!

生活中,这种人大有人在。

任何事情,都希望完全按照自己设定的轨迹来,稍有差池,便不能接受;任何人,都希望配合自己的程序,如果没有,就对别人做出有罪审判!

如果你能跳出自己的世界,跳出自己的思维逻辑,尝试从别人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或者哪怕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的看一看,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

2

生命短暂

不要和烂事纠缠

即使真的自己百分百全方位占理;即使真的别人对不起你,就一定要死磕到底吗?

有一个现象,很多女人,遭遇了背叛遭遇了家暴,但是在离婚的时候,却反倒在财产分割方面对不占理的丈夫做出了让步。

为什么?凭什么?

不为什么,不凭什么!

因为她们想尽快和渣男分道扬镳,

因为她们想赶紧开始新的生活!

她们蠢吗?她们傻吗?

并不!

她们只是不想和烂事纠缠!

你和烂事纠缠,你就永远陷在烂事里,即使最后目的达到了,你的时间、精力、机会成本,却一去不复返

女人啊,你不能被垃圾婚姻毁了!

你为了离婚多分一二十万,打了一年官司,白了好多头发,耽误了升职加薪,错过了好的追求者,万一再把老人或者自己气出个好歹,就更加不值。

周国平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为什么成功的人容易在小事上妥协。其实并不是成功的人弱软可欺,而是因为他们的时间值钱,机会成本高,他们不过是权衡利弊后做出了投入产出比更高的选择。

3

你是为自己活着

还是为别人活着

李雪莲花了十几年四处折腾,结果,前夫死了,她的生活也结束了。

她才发现,她的生命除了和前夫死磕,竟毫无意义。

她拼了命的要向全世界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然而,有谁真的在意她是不是潘金莲?

她前夫当年撂下这句难听的话,只是为了赶紧摆脱她的纠缠,和新欢去过人家的幸福生活;

吃瓜群众就算议论,也不过茶余饭后当个谈资,就算他们知道她不是潘金莲,也依然会拿这当个笑话儿佐酒下饭。

讲真,你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

除了生命中为数不多的亲人和朋友,没人真的在意你。就算那些明星,他们的八卦绯闻也火不过一个礼拜,很快被新鲜的猛料迭代。

你的生活,你的生命,也不该只是陷在一个圆圈里。

影片中的李雪莲,最后离开了家乡,在北京站附近开了个小面馆。远离故土,天高云淡;如织人流,都是过客。

她才发现,她以为的众人皆知,她以为的千夫所指,只是在自己画地为牢的一个圈圈里面。

走出来,是另一片天。

生命是单箭头往前的一段旅程,我们永远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选择创造明天。

窗前的树绿了一季又一季,门前的花开了一年又一年。

路口光屁股的小孩儿一眨眼长成了小伙儿,村头的坟地不知觉已经拥挤不堪

李雪莲的悲剧源于垃圾婚姻定律二:无休止的纠缠

婚姻最大的杀手,不是出轨,甚至不是家暴,而是那种差距太大的不平等付出。同学爸妈离婚了,离婚的原因就是“不平等付出”。

他妈妈是教师,爸爸是医生,两个人都性格开朗,都喜欢音乐和电影,似乎是天作之和,他怎么也想不到,爸妈会这么快离婚。

那天,妈妈正在厨房做菜,爸爸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后来,爸爸问:“菜做好了吗?”妈妈回答:“做好一个了。”爸爸随即翻身起来,跑到餐桌上吃饭。

妈妈做一盘菜,爸爸就吃那一盘。等到妈妈做完菜,从油烟满面的厨房解下围裙出来,爸爸吃饱了,留下剩饭残羹,又回到沙发上睡觉去了。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妈妈一直在隐忍。”

那是一种令人心疼的心寒。一年后,妈妈提出离婚,没有发火,没有争吵,有的只是彻彻底底的绝望。

爸爸一直不清楚离婚的真实原因,妈妈说:“我值得更好的,即使没有更好的,我一个人,也比现在好。”

婚姻本是两个人平等的组合,需要共同的付出、妥协、理解和支持。

而“不平等付出”状态持续时,就意味着另一方把婚姻的全部义务和责任,都扔给了你。

这就是垃圾婚姻定律三:不平等的付出

且行且珍惜,向渣男说不!告别垃圾婚姻华丽转身我们还是女王!

女人啊,你不能被垃圾婚姻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