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啊,你不能被垃圾婚姻毀了!

《無問西東》中四個主角都很出彩,但劉淑芬這個人設帶給我的震撼尤其大。她"害死"丈夫的得意門生後,走回家。鏡頭給了她一個特寫,她的臉上已然看不到任何的表情,靈魂、思想、意識都如同抽離了一般,行走的就是一副軀殼,似行屍走肉。鏡頭前一秒還是她回憶與丈夫甜蜜的過往,下一幕就見她直接縱身一躍跳到了井裡。甚是驚悚,觀影的人群齊刷刷發出驚歎

因為師母劉淑芬懷疑王敏佳和自己的老公有染,而這個猜疑僅憑一封王敏佳的匿名書信。劉淑芬到王敏佳的單位舉報,王敏佳被扣上了破鞋的帽子。在大眾廣庭下被批鬥,引起群憤,最後被眾人亂打亂踢,差點喪命。

而劉淑芬在看到這一場不可收拾的悲劇時,萬念俱灰,她其實心裡明白,王敏佳並沒有做過什麼,她不過是借題發揮,宣洩一下這麼多年的怨氣。當她失魂落魄地回家,在窄窄的弄堂裡遇到許伯常時,兩人依然沒有一句話,許伯常漠然的表情讓劉淑芬徹底絕望,徑直跳井自盡。

女人啊,你不能被垃圾婚姻毀了!

劉淑芬曾說過:外人只看我怎麼打你罵你,可他們不知道你是怎麼打的我。你是用你的態度打的我,你讓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確實,許伯常在學生眼中是好老師,但他卻不是一個合格的好丈夫。他出身寒門,是劉淑芬含莘茹苦供他讀了大學。他們也曾有過美好的日子,是他彈琴,她拉琴,郎情妾意。

然而,許伯常上了大學後卻感覺到兩人的差距,他看劉淑芬什麼都不順眼了。他要悔婚,劉淑芬以死相逼,萬般無奈兩人才結了婚。

婚後,許伯常那股知識分子的清高卻讓他對劉淑芬很不屑,他們表面上是夫妻,但他和她劃分得一清二楚。

他從不用她的杯子喝水,也不用她的碗盛飯,他們之間涇渭分明。小小的房間放著兩張單人床,他們活在一個空間裡,卻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他每天批作業批到很晚,她每天只會做家務,她有洗不完的衣服,她把怨氣都發在衣服裡,拼命搓洗。

她愛他,她把好的東西都留給他,自己省吃儉用,但是他卻對他冷若冰霜。怨氣憋久了,她就對他打罵,而他依然不吭聲。他用他的冷暴力回應她。

其實這場悲劇的始作俑者是許伯常。雖然外人只看到他被劉淑芬欺負,但他的冷暴力才是刺死劉淑芬的一把鋒利的殺人不見血的刀。

因此劉淑芬死於謀殺,兇器就是垃圾婚姻定律一:0交流冷暴力

再說另外一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電影講的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李雪蓮,和丈夫假離婚想要房子(實際想要二胎),結果丈夫拿了房子,真離婚,並跟另外一個女人結婚了。李雪蓮心有不甘的去打官司,官司判下的結果她不服,繼續上訴,並以自己的方式尋找公道(攔車、堵截領導等),她一直告狀到北京,接下來上訪十餘年。

十幾年後,依然走在上訪路上的李雪蓮,驚聞前夫秦玉河已死。被告死了,這狀沒法再告,李雪蓮悲痛欲絕,頓覺人生失去了支撐和意義。

電影下來,全場發笑,影片中的李雪蓮是一個大寫加粗的法盲。

我不懂電影拍得怎樣,但我懂她這個故事。遺憾馮導並沒有太多的考慮女人的感受,電影情節略顯枯燥。故事裡的所有人都是黑色幽默:人的愚昧與自私讓人無奈到發笑。

那麼,李雪蓮為什麼要與全世界為敵?她到底爭什麼?是什麼讓她為了丈夫不要她的事實,一直堅持十年上訴她的丈夫假戲真做,投訴各級領導官員判錯案、為難自己?

1李雪蓮到底在討什麼公道

李雪蓮和丈夫想要第二個孩子,為了丈夫出謀劃策,主動提出假離婚的鬼點子。她並沒有察覺到丈夫早已不愛她的事實,她也沒有考慮法律對自己的保護,她天真的相信只要事情成了,一家三口加上在肚子裡的孩子就會很幸福。

萬萬沒想到丈夫在離婚的三個月後,跟另外一個女人結婚,假戲真做。作為一個一直矇在鼓裡的孕婦,她一下子接受不了這個360度改變的事實。“明明當時商量好一起假離婚多要一個孩子再復婚的”、“這個點子還是我想出來的”......

在她的眼裡,丈夫赤果果的欺騙了她,在她最需要他的時候,不要她了。她付出了很多愛,都是為了她的丈夫,可得到的,事與願違。

她打官司,無果,才意識到自己傻。她再上訴,無果。沒有人幫助她、給她智力的支持。她只能按照她自己的理解去討回所謂的“公道”——尊重,理解。她攔車,去蹲縣政府門口,到處舉著“冤”的牌子。直到以“影響正常公共秩序”的理由被關到拘留所。

與其說她憤怒,不如說她心中寄存對她丈夫的絲絲希望。“可能我告他,他就會知錯了回來我身邊了。”無比錯誤的挽留方式。而他的丈夫更加不值得去挽留。

2是什麼讓她執拗十年

她心裡真的不是為了一套在城市裡的房子,一開始,她只是接受不了他丈夫的無情無義,然後想伸手求助於各級政府卻遭遇惡意,她無奈所有不理解她還為難她的人。從拘留所出來,她心中充滿了絕望。她去找了他的丈夫,她說“只要說明真相,就不告你了”。這在很多人看來都不能理解。完全沒有尊嚴。其實她這句話是想要證實:只要你承認了真相——假離婚真做的事實,就等於承認你並不愛我了,你故意欺騙我的。

3為何她想要一個那麼傻的證實?更深的意義是她想要一個回應,一個她付出了愛的回應——丈夫也愛她。

而李雪蓮的丈夫似乎不曾理解過她,也可能從沒回應過她的愛,可能只是覺得她老發脾氣了,各種要求,煩了,厭倦了,趁著她的鬼點子,假戲真做,去找另外一個可愛的小騷貨。

更賤的是,丈夫想要宣洩心中對李雪蓮告狀的不滿,故意在眾人面前說她曾經的痛點:在結婚前就已經不是處女。說她是潘金蓮。

歪曲的事實,是對本心想要獲得愛的回應的女人最致命的打擊。

不懂表達的女人

不懂理解的男人

我相信,很大一部分的女人都經歷過類似的吶喊:

“我不是因為錢而跟你在一起的,你怎麼可以把我想成這樣的人”、

“我不是因為想依靠你而不勞而獲幸福生活,可是你從沒有給我半點鼓勵”、

"我罵你不是因為我脾氣差,是你不理解我的付出"、

“我為你付出並不是想要控制你,我只是想為你提供一個乾淨的環境但你卻把家都搞邋遢了,你不珍惜我對你的愛”、

“我經常鬧小情緒不是想要折磨你,是你老是玩遊戲都不幫我分擔一下家務活”、

“我不是潘金蓮,我並沒有想要謀害你或拖累你的意思,我只是很愛你。”

可是這部分的女人,只是吶喊了“我不是潘金蓮”,並沒有把後面完整的話講完。她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用不正確的語言表達和行為模式來表達自己對愛人的愛。在男人看來,真的只是在整天吵吵鬧鬧煩死了。

不愛了,要放得下

一個女人因為假離婚的起因,牽出來的整個十年,她失去了暗戀她20年真心想跟她一起的男人,她心中只有對丈夫的對抗與仇恨。直到知道丈夫因意外死去,她在北京的集市哭成淚人。

她當然恨他的丈夫,更深的是因為她太愛她的丈夫,她只關注到丈夫,她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丈夫的身上,無論優點還是缺點,卻沒有思考過自己的生活與未來。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然。佛說“放下”,我理解是“放得下”。你以為自己緊握石頭就不會失去石頭,其實你緊握的過程中,石頭的稜角也傷害了自己。

與丈夫對抗成了她這十年的生存動力,丈夫死去後,她也失去活著的理由。她走到一個果園想要吊死在一棵樹上,偏偏園主趕到,並勸她:我知道你很痛苦,要是你真想死,就不要禍害我,死就到我仇家的果園那裡去死。

這看似冷漠的語言,恰恰是對死亡心理的一種干預。李雪蓮終於還是重新過上自己的生活。

最深的感觸,在以下——

李雪蓮很美,離婚的時候三十來歲,眉眼清秀,身材苗條,除了演員范冰冰難以掩飾的國色天香以外,影片裡那些男人看她的眼神,同學趙大頭對她的執念,屠夫對她的貪慾,都從側面反映了,這是一個頗有姿色的農村少婦。

李雪蓮很能幹,你看她一個弱女子,攪動了整個官場,一路告到北京,這除了有一股子牛勁兒以外,還得有點本事。

李雪蓮有手藝,她做的牛骨湯遠近聞名,色香味俱全。

李雪蓮有資本,她在一個風景如畫的河邊,有一棟小樓,她就是在那裡,經營著她的李雪蓮牛骨湯館。

臨水而立的徽州小樓,馬頭牆上樹影娑婆;風雨飄搖中,姿態萬千的老闆娘,扭著纖細腰肢,把一碗碗冒著熱氣的牛肉麵端到客人面前。

門庭若市,欣欣向榮,顧盼生姿,人生幾何。

所以,李雪蓮的人生,本來可以有另一種寫法。

一手好牌被打爛。李雪蓮人生最好的時光全部用來扯皮、請願、上訪,到最後,年華老去,生意破敗,人生無望。

1

你所堅持的

未必就是真理

李雪蓮為啥要一直死磕?因為她覺得自己佔理。然而事實上,除了她老公秦玉河對不起她以外,其他人並沒有惡意。

案子的第一次審理,法官王公道判決離婚真實有效,李雪蓮敗訴。從法律的層面來說,王公道的判決是公正且合法的,沒有問題。

至於你們當初是商量好了假離婚也好,為了房子也好,為了二胎也好,男人反悔了也好,如是等等,都不是一個法院法官應該和能夠解決的問題。

但李雪蓮不管,她主觀臆斷王公道收了她前夫的好處,徇私枉法。

包括後來的每一次衝突和事件,李雪蓮都有自己的一套價值判斷標準,那就是,誰沒有順著她,遂她的心意,誰就是壞人、貪官、罪犯!

這要麼就是有病,要麼就是小時候被寵壞了,以為自己是這個宇宙的上帝!

生活中,這種人大有人在。

任何事情,都希望完全按照自己設定的軌跡來,稍有差池,便不能接受;任何人,都希望配合自己的程序,如果沒有,就對別人做出有罪審判!

如果你能跳出自己的世界,跳出自己的思維邏輯,嘗試從別人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或者哪怕從第三方的角度客觀的看一看,或許會有不同的感受。

2

生命短暫

不要和爛事糾纏

即使真的自己百分百全方位佔理;即使真的別人對不起你,就一定要死磕到底嗎?

有一個現象,很多女人,遭遇了背叛遭遇了家暴,但是在離婚的時候,卻反倒在財產分割方面對不佔理的丈夫做出了讓步。

為什麼?憑什麼?

不為什麼,不憑什麼!

因為她們想盡快和渣男分道揚鑣,

因為她們想趕緊開始新的生活!

她們蠢嗎?她們傻嗎?

並不!

她們只是不想和爛事糾纏!

你和爛事糾纏,你就永遠陷在爛事裡,即使最後目的達到了,你的時間、精力、機會成本,卻一去不復返

女人啊,你不能被垃圾婚姻毀了!

你為了離婚多分一二十萬,打了一年官司,白了好多頭髮,耽誤了升職加薪,錯過了好的追求者,萬一再把老人或者自己氣出個好歹,就更加不值。

周國平老師寫過一篇文章,大意是說為什麼成功的人容易在小事上妥協。其實並不是成功的人弱軟可欺,而是因為他們的時間值錢,機會成本高,他們不過是權衡利弊後做出了投入產出比更高的選擇。

3

你是為自己活著

還是為別人活著

李雪蓮花了十幾年四處折騰,結果,前夫死了,她的生活也結束了。

她才發現,她的生命除了和前夫死磕,竟毫無意義。

她拼了命的要向全世界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然而,有誰真的在意她是不是潘金蓮?

她前夫當年撂下這句難聽的話,只是為了趕緊擺脫她的糾纏,和新歡去過人家的幸福生活;

吃瓜群眾就算議論,也不過茶餘飯後當個談資,就算他們知道她不是潘金蓮,也依然會拿這當個笑話兒佐酒下飯。

講真,你真的沒有你想的那麼重要。

除了生命中為數不多的親人和朋友,沒人真的在意你。就算那些明星,他們的八卦緋聞也火不過一個禮拜,很快被新鮮的猛料迭代。

你的生活,你的生命,也不該只是陷在一個圓圈裡。

影片中的李雪蓮,最後離開了家鄉,在北京站附近開了個小麵館。遠離故土,天高雲淡;如織人流,都是過客。

她才發現,她以為的眾人皆知,她以為的千夫所指,只是在自己畫地為牢的一個圈圈裡面。

走出來,是另一片天。

生命是單箭頭往前的一段旅程,我們永遠無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選擇創造明天。

窗前的樹綠了一季又一季,門前的花開了一年又一年。

路口光屁股的小孩兒一眨眼長成了小夥兒,村頭的墳地不知覺已經擁擠不堪

李雪蓮的悲劇源於垃圾婚姻定律二:無休止的糾纏

婚姻最大的殺手,不是出軌,甚至不是家暴,而是那種差距太大的不平等付出。同學爸媽離婚了,離婚的原因就是“不平等付出”。

他媽媽是教師,爸爸是醫生,兩個人都性格開朗,都喜歡音樂和電影,似乎是天作之和,他怎麼也想不到,爸媽會這麼快離婚。

那天,媽媽正在廚房做菜,爸爸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後來,爸爸問:“菜做好了嗎?”媽媽回答:“做好一個了。”爸爸隨即翻身起來,跑到餐桌上吃飯。

媽媽做一盤菜,爸爸就吃那一盤。等到媽媽做完菜,從油煙滿面的廚房解下圍裙出來,爸爸吃飽了,留下剩飯殘羹,又回到沙發上睡覺去了。

這種狀態持續了一年,“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媽媽一直在隱忍。”

那是一種令人心疼的心寒。一年後,媽媽提出離婚,沒有發火,沒有爭吵,有的只是徹徹底底的絕望。

爸爸一直不清楚離婚的真實原因,媽媽說:“我值得更好的,即使沒有更好的,我一個人,也比現在好。”

婚姻本是兩個人平等的組合,需要共同的付出、妥協、理解和支持。

而“不平等付出”狀態持續時,就意味著另一方把婚姻的全部義務和責任,都扔給了你。

這就是垃圾婚姻定律三:不平等的付出

且行且珍惜,向渣男說不!告別垃圾婚姻華麗轉身我們還是女王!

女人啊,你不能被垃圾婚姻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