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张大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点击标题下「法治中原」可快速关注

「荐读」张大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荐读」张大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不能比穿戴,要比谁更有出息

1809年,张大千出生在四川内江。可他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少欢乐。

张大千祖上也曾是官宦之家,但到张大千出生时,家道早已中落。张大千父母一共生育了九男二女,大千排行第八,人称张老八。因为生计艰辛,张大千的大哥、五哥、六哥、七哥和二姐,都被贫困和疾病夺走了幼小的生命。

张大千出生时,也险些被饥饿夺走生命。他的母亲曾友贞因长期劳累缺乏营养而没有奶水。张大千的父母不忍看到他们的小儿子夭折,求助了和张家几代有交情的张荫梧夫妇。善良的张荫梧夫妇不仅接济了钱,而且还答应每天为张大千喂奶。

张大千的童年是在艰难困苦的家境中度过的。父亲为了全家大大小小十几口人的生计,每天天不亮就要爬起来去替人家挑水,有时还要去很远的地方收破烂、弹棉花、要很晚很晚才能回来。母亲也是整天替人画花样,难得抱一抱孩子。

幸运的是,张大千虽然没有欢乐的童年,但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张大千的父母都精通文墨,因为家庭贫穷无力送张大千进学堂,父母便让张大千的四哥张文修教他读书认字。

张大千的衣服常常破破烂烂,因为张家孩子太多,连“新三年旧三年”的衣服都轮不到他。每每这时,张大千就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其他小朋友穿的新衣服,这时候,母亲就会对他说:小时候穿金戴银,长大了不一定能成得了人(才)。这句话让张大千记了一辈子。

张大千九岁时开始跟着母亲学画画,母亲曾友贞虽然是个家庭妇女,却有着一门相传的文化和艺术素养,绘画绣花在当地小有名气,一提起张画花几乎无人不晓。曾友贞常常在家中接些活儿来做,帮助丈夫补贴家用,并从小就培养张大千哥姐几个学习画画,张大千的绘画基础,就是母亲亲自培养出来的。

「荐读」张大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张大千小时候也像同龄孩子一样喜欢玩耍。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张大千和几个小伙伴在离家不远的老城墙顶上捉迷藏,在城墙上他们来回地追跑,墙头很窄,沿着城墙盖的民房房顶的一边是搭在城墙上的,张大千竟然跑到人家的屋顶上去了,一不小心将人家的屋顶踩破,一只鞋竟掉到了正在煮年夜饭的锅里。那家主人气得火冒三丈,张大千吓得和小伙伴一起离家出走。

张大千被家人找到后,母亲既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只是拿出画画用的纸和笔,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家穷,不能和人家比,要比,就比长大了谁有出息。

母亲严厉而又充满期待的目光一直深深地印在张大千的脑海中。

最让张大千感到心灵震撼并收起顽童之心,从此专心学画的是,有一天大千睡到半夜起来小解,看见母亲还在油灯下替人家描画,昏暗的灯光照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张大千突然发现母亲苍老了,心中不禁一阵酸楚。他坐到母亲身边,静静地看着母亲描画,一直陪母亲坐到天亮。母亲慈爱地对他说,娃娃啊,人穷不要紧,但志不能穷。

在张大千画累了的时候,母亲常常会对他讲唐朝范家两兄弟的故事。

“八儿,你知道我们家对面那座山为啥叫‘花萼山’么?很多很多年以前,我们内江有一对兄弟,老大叫范崇凯,老二叫范元凯,小时候家里穷,但读书很用功,磨墨的水就用了十几缸。后来长大了,两兄弟一块进京城赶考。老大、老二都考上了,老大中的是状元。那时考状元是皇上亲自考,皇上的一杯茶还没喝完,老大的一篇《花萼楼赋》就写完了。皇上高兴得不得了,连说:‘真是天下第一,天下第一!’这以后,人们就把我们家对面那座山取明‘花萼山’了”。

张大千睁着圆圆的眼睛望着母亲,说:“长大我也要考第一!”“这才是阿妈的乖孩子。”母亲望着儿子欣慰地笑了。

先人后己,礼让为本

「荐读」张大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成名后的张大千是出了名的孝顺。张大千的女儿张心庆回忆,祖母卧病在床,张大千听闻消息立即从北平赶回家中。一到家便“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病榻前,为自己没能侍奉左右向老母请罪。还没等女儿回过神来,父亲又转身奔向厨房,回来时手中已端着一盆热水,他替祖母一层层地掀开裹脚布,亲手为她洗脚、剪趾甲。之后,他又一边喂母亲吃着自己从北平带回来的糖果,一边为她摆起了龙门阵(四川方言:讲故事),逗得老人家喜上眉梢。

长期在大家庭中生活的张大千还深知,一个大家族要和睦相处,必先学会礼让。张大千为人处世,总是把好的东西先给别人,先给朋友,然后才是家人;先给兄嫂,然后才是妻子;先让侄儿侄女,然后才轮到自己的儿女。

女儿心庆5岁那年,三伯父、三伯母从湖北宜昌来苏州看望张大千。回去时,张大千陪他们到商店买了玩具带回家给他们的孙子。小心庆看到装满一大篮的玩具不是买给自己的,不高兴地撅着一张小嘴。张大千好像猜透了她的心思,把她叫到隔壁小屋说:“爸爸小时候,三伯父总带着我玩,现在三伯父来苏州看我,我当然要给他买点东西,给他最爱的孙子买玩具。爸爸给你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你都5岁了,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不要小气。”心庆点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

甚至在生死关头,张大千还是先人后己,对素昧平生的人倾囊相助。

「荐读」张大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抗战爆发后,张大千带着三太太和儿子从沦陷的北平辗转来到桂林,并计划从桂林坐飞机返回故乡四川。当时,许多政要富商都打算取道桂林前往重庆,一时间飞机票十分稀缺。几经周折,张大千才托朋友买到一张全票和一张半票,于是决定让太太和孩子先走一步。

然而就在收拾行李时,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打开门,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拉着一个小男孩跪在门前,还没开口说话,泪水就止不住地往下淌。张大千连忙将这一老一少搀扶起来。

原来老太太的儿子在重庆一直等着她把孙子送过去。但是老人在桂林一等就是三个月,怎么也买不到机票。一老一小在桂林举目无亲,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听人说张大千买到了两张飞机票,老人就上门央求他把票让给她。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日不离开桂林这个是非之地,就要面对多一天的危险。屋内是自己的爱妻亲儿,门外的是素不相识的人。然而,张大千转身进了屋,二话不说将两张机票赠给了老太太。

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在张心庆的记忆中,父亲一生都很尊重人,尤其尊重在他身边工作的普通劳动者,无论是裱画的师傅、为他定做衣服的裁缝,还是家里的雇工。“他常说,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善待自己。 ”

有一年,张大千在香港一家酒店下榻,为自己的画展作准备。酒店特意安排了两位年轻的茶房负责照顾他的起居。因为喜爱张大千的画,两位茶房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他求画。原本觉得张大千是大家,肯定希望渺茫,谁料想张大千听后便一口答应,还大笑道:“你们年轻人怎么不早说,我还以为你们不喜欢我的画呢!”说着,就铺开纸墨画了起来。

像这样为普通百姓赠画的故事还很多。张大千曾在青城山的山腰上为给他抬滑竿的竿夫画过素描,也给茶餐厅里推点心车的女招待赠过画,还曾为讨一个四川老乡做油条的秘方而用画作交换。

在女儿眼中,父亲张大千虽然以画谋生,但他重情谊,从不吝啬,平民百姓只要喜欢他的画,向他开口,他都一视同仁,不取分文。

但张大千可以随便把自己的画送给不相干的人,却不允许子女开口要画,更不准在生日的时候要礼物。

「荐读」张大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952年张大千离开香港侨居海外,正是经济上最困难的时候,张大千却把身边最珍贵的古画《韩熙载夜宴图》、《潇湘图》、《万壑松风图》以及一批敦煌卷子、古代书画等珍贵文物,以极低的价格半卖半送给了一位朋友,使这些国宝留在了大陆。当时美国人也出高价要买。张大千说:“这三幅古画是中国的珍宝,不能流入外国人手中。我不能让后人谴责,我虽不能流芳千古,但绝不做遗臭万年的事情。 ”

1954年,张心庆的母亲又将丈夫在敦煌临摹的279幅壁画全部捐给了四川省博物馆,获得了远在海外的丈夫的支持,直称妻子做得很对。

1983年4月2日,张大千在台北病逝,他把自己生前留下的许多古画和古籍,捐给了海峡两岸的博物馆,就连他的住所“摩耶精舍”也一并捐赠了。

张大千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也很严格,他要求孩子们求规矩。在张家,张大千专门制定了禁止条例:不准吸烟、赌博、喝酒。张大千还特别重礼节,尤其是对年长之人,张大千的二哥去世之后,嫂子和侄女住在张大千家,张大千提前和孩子们打招呼:对伯母和堂姐一定要尊重,不能让他们感觉到二伯父不在了,他们没有了依靠。

在张心庆的印象里,张家是一个大家庭,堂兄、堂姐都喜欢和父亲住在一起。虽然人很多,可是却从未有人大声吵闹过。

张大千一生子女虽多,却都规规矩矩,没有出现品行差的人,这和张大千对孩子们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荐读」张大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文章来源于《公民与法》(综合版)2018年8月刊

《公民与法》(综合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期刊。2017年2月,杂志进行了全新改版。

改版后的杂志秉承“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服务法治建设”的办刊理念,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突出体现思想性、知识性、史料性、趣味性、可读性,贴近大众,贴近实际。致力于打造成为法治宣传的重要阵地,政法干警的得力帮手,人民群众关注法治与德治的必读刊物。

杂志目前分为热点、理论、人物、文化、故事、动态、副刊七大板块20多个子栏目。

《公民与法》(综合版)每月一期,每期6元,欢迎随时订阅。

同时,也欢迎社会各界根据栏目设置惠投稿件,并请附上姓名、简介、工作单位和具体联系方式。

投稿与订阅电话:0371-69520696

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编:450018

传真:0371-55130373

地址:郑州市金水东路19号河南省法学会《公民与法》(综合版)编辑部

附:《公民与法》(综合版)具体栏目设置

杂志分七大板块20多个主要栏目:一、热点:法治头条、法治聚焦、法治时评、平安河南;二、理论:法学前沿、决策探索、以案说法、法律实务;三、人物:会长风采、法学家风采、法治人物、一线人物;四、文化:法史春秋、法学文化;五、故事:亲历、警察故事、警钟长鸣、曝光台、法在身边、德行天下、高墙内外、视觉故事;六、动态:权威发布、图片新闻、政法速览;七、副刊:家风、散文、诗歌、小小说、美术、书法等作品。

「荐读」张大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荐读」张大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荐读」张大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 向左滑动 浏览河南省法学会简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