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比昨天進步一點,哪怕只一厘米

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哪怕只一厘米

內容來源:先是堅持1個月,再堅持1年,然後是5年、10年,鍥而不捨。這樣做下去,你就能踏入當初根本無法想象的境地。本文來自華章管理(ID:hzbook_gl)發佈。


2398 篇深度好文:7052 字 | 10 分鐘閱讀

精華筆記·組織管理

本文優質度:★★★+ 口感: 味增湯

筆記君邀您,先思考:

對於經營者來說,充足的資金、設備和優秀人才都是維持經營的重要資源。

但若想讓這些資源得到高效、穩定的運用,並防止企業內部危機發生,就需要設計一個好的制度做保障。

那如何才能做好管理呢?接下來,跟隨筆記君一起學習稻盛先生的管理之道吧~

一、管理者不要以現在的能力,

束縛對未來的想象

人生總在迷惑之中,你越是認真工作,這樣的迷惑或許就越深。

你有時會突然疑惑:“我為什麼要這麼做?”“究竟為什麼要幹這項差事?”

越是認真、拼命工作的人,就越會思索勞動的意義,思考工作的目的。

他們為這些人生最根本的問題煩惱,並常常陷入找不到答案的迷途之中。

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哪怕只一厘米

在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我反覆進行著各種實驗,有失敗也有成功。

當時在無機化學的研究者中,同我年齡相仿的,有人拿到了獎學金赴美留學;

有人在優秀的大企業裡,使用最尖端的設備進行最先進的實驗;

而我在一個如此破舊、衰敗的企業裡,連最起碼的設備都沒有,日復一日地做著混合原料粉末這樣簡單的工作。

“一直從事如此單調的工作,究竟能搞出什麼科研成果來?”我問自己。再進一步地:“自己的人生將會怎樣呢?”想到這些,我不禁心灰意冷,一度過得很消極。

1.每天比昨天進步一點,哪怕只一釐米

解除這樣的迷惑,一般人的方法是和自己說:要預見到將來。

就是說,不要將目光僅僅放在當下,而要從長遠角度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要把眼前的工作看作這長期規劃中的一段過程。

這也許是合乎邏輯的方法。然而,我採用的方法與此相反——我採用短期的觀點來擺正自己對工作的態度。

“將來會搞出什麼樣的研究成果”、“自己的人生將會怎樣”,我不再痴迷於這些不著邊際的遠景,而只是留神眼下的事情。

就是說,我發誓,今天的目標今天一定要完成。工作的成績和進度以今天一天為單位區分,然後切實完成。

要記住:

每天比昨天進步一點,哪怕只一釐米。

我就是這樣思考問題的。

同時,不單單是前進一步,還要反省今天的工作,以便明天“要做一點改良”“要找一點竅門”。在前進一步時,一定同時是在改善、改進。

奔著每一天的目標去,讓每一天都有所創新,就會天天前進,天天獲得積累。

為達到目標,不管外面颳風也好、下雨也好,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都全神貫注,全力以赴。

先是堅持1個月,再堅持1年,然後是5年、10年,鍥而不捨。這樣做下去,你就能踏入當初根本無法想象的境地。

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哪怕只一厘米

將今天一天作為“生活的單位”,天天精神抖擻,日復一日,拼命工作,用這種踏實的步伐,就能走上人生的王道。

2.取勝之道:全力過好“今天”這一天

每天,持續過好內容充實的“今天”這一天,我在經營公司的時候就一直堅持這一點。

公司創建至今,我們從來不建立長期的經營計劃。新聞記者們採訪我的時候,經常提出想聽一聽我們的中長期經營計劃。

當我回答“我們從不設立長期的經營計劃”時,他們總覺得不可思議,露出疑惑的神情。

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哪怕只一厘米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建立長期計劃呢?因為說自己能夠預見到久遠的將來,這種話基本上都會以“謊言”的結局而告終。

“多少年後銷售額要達到多少,人員增加到多少,設備投資如何如何”?

這一類藍圖,不管你怎樣著力地描繪,但事實上,超出預想的環境變化、意料之外事態的發生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

這時就不得不改變計劃,或將計劃數字向下調整。有時甚至要無奈地放棄整個計劃。

這樣的計劃變更如果頻繁發生,不管你建立什麼計劃,員工們都會認為,“反正計劃中途就得變更”,他們就會輕視計劃,不把它當回事。結果就會降低員工的士氣和工作熱情。

同時,目標越是遠大,為達此目的,就越需要持續付出不尋常的努力

但是,人們努力,再努力,如果仍然離終點很遠很遠,他們就難免洩氣。“目標雖然沒達成,能這樣也就可以了,差不多就算了吧!”人們常常在中途洩氣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如果達到目標的過程太長,也就是說,設置的目標過於遠大,往往在中途就會遭遇挫折。

與其中途就要作廢,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建立。

這是我的觀點。自京瓷創業以來,我只用心於建立一年的年度經營計劃。

3年、5年之後的事情,誰也無法準確預測,但是這一年的情況,應該大致能看清,不至於太離譜。

做年度計劃,就要細化成每個月甚至每一天的具體目標,然後千方百計努力達成。

今天一天努力幹吧,以今天一天的勤奮就一定能看清明天;


這個月努力幹吧,以這一個月的勤奮就一定能看清下個月;


今年一年努力幹吧,以今年一年的勤奮就一定能看清明年。

就這樣,一瞬間、一瞬間都會過得非常充實,就像跨過一座一座小山。小小的成就連綿不斷地積累、無限地持續。這樣,乍看宏大高遠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這個方法就是最確實的取勝之道。

3.別以你現在的能力,限制你對未來的想象

在建立目標時,要設定“超過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標”。

這是我的主張。

要設定現在自己“不能勝任”的有難度的目標,“我要在未來某個時點實現這個目標”,要下這樣的決心。

然後,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未來這個時點”實現既定的目標。

如果只用自己現有的能力來判斷決定“能做”還是“不能做”,那麼,就不可能挑戰新事業,或者實現更高的目標。“現在做不到的事,今後無論如何也要達成。”

如果缺乏這種強烈的願望,就無法開拓新領域,無法達成高目標。

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哪怕只一厘米

我用“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這句話來表達這一觀點。這句話意味著“人具備無限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

人的能力有無限伸展的可能。堅信這一點,面向未來,描繪自己人生的理想。

這就是我想表達的意思。

但是,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很輕率地下結論說:“我不行,做不到。”這是因為他們僅以自己現有的能力判斷自己“行”還是“不行”。

這就錯了。因為人的能力,在未來,一定會提高,一定會進步

事實上,大家今天在做的工作,幾年前來看,你也會想:“我不會做,我做不好,無法勝任。”可是到了今天,你不是也覺得這個工作挺簡單的?因為你已經駕輕就熟了。

人這種動物,在各個方面都會進步。“神”就是這麼造人的—我們應該這麼思考。

“因為我沒有學過,沒有知識,沒有技術,所以我不行。”說這話可不行,應該這樣思考:

因為我沒有學過,所以我沒有知識,沒有技術。但是,我有幹勁、有信心,所以明年一定能行。


而且就從這一瞬間開始,努力學習,獲取知識,掌握技術。將來密藏在我身上的能力一定能開花結果,我的能力一定能增長。

對人生抱著消極態度,認為自己的人生就將以碌碌無為而告終,這麼思考的年輕人並不多。

但是,一旦面臨困難的問題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脫口而出說自己“不行”。

絕對不要說“自己不行”這種話。面對難題,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

“現在也許不行,但只要努力一定能行。”首先相信自己,然後必須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才能提高”進行具體深入的思考。

只有這樣,通向光明未來的大門才會打開。

二、

管理者應該

練好哪些基本功?

1.懂哲學

對一個合格的經營者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複雜的知識和理論,而是懂得珍視那些看似簡單、“引導人們採取正確生活態度的原理原則,即哲學”。

這種哲學“不是晦澀難懂的書桌上的學問,而是從經驗和實踐中產生的生動的哲學”。

這些哲學看上去“像小學教室裡貼的倫理或道德紀律方面的標語一樣”。

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哪怕只一厘米

聰明的人往往對這樣的哲學一掃而過或視而不見,但那些不那麼聰明的人卻極其珍視它,“不僅用腦筋理解,還要用靈魂領悟,使其變成血肉的一部分。”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明代思想家呂新吾《呻吟語》

換言之就是“人格、勇氣、能力”。呂新吾希望居人之上者兼備以上三個資質。

這三個資質如果按順序排列,就是人格第一,勇氣第二,能力第三。

謙虛、內省之心、克己之心、尊崇正義的勇氣,或者不斷磨礪自己的慈悲之心——一言蔽之,就是他必須是抱持“正確的生活方式”的人。

這就是中國古代所提倡的遠離“虛偽”、“自私”、“放縱”和“奢侈”的人生態度,也就是說,不能虛偽、不能有私心、不能我行我素、不能有奢侈之心。

在漫漫的宇宙歷史長河中,人生也許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

但我以為,就是在這一瞬間,將生命即將終結時的價值高於生命開始時的價值,這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再進一步說,在為此所付出的努力過程中,就有人的尊嚴,生的本質。

2.六個“精進”

①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比任何人更多鑽研,而且一心一意保持下去。如果有閒工夫抱怨不滿,還不如努力前進、提高,即使只是一釐米。

② 戒驕戒躁;“謙受益”是中國的古語,謙虛之心能召來幸福、淨化靈魂。

③ 每天自我反省;每日檢查自己的行動和心裡狀態,是否只考慮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舉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

④ 感謝生命;只要活著就是幸福,培養對任何細小的事情都心懷感激的心性。

⑤ 行善積德;“積善之家有餘慶”,提倡行善、積德,特別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積德有好報。

⑥ 摒棄掉感性所帶來的煩惱;不要總是忿忿不平、杞人憂天、自尋煩惱。相反地,為了不致事後後悔,更應全身心地投入。

3.利他精神

忽視自己而利於他人,致力於後自己而先天下。一旦產生這種利他之心,人類就能不受世間慾望的迷惑而生存。

而且,有了利他思想,煩惱的毒素才能消失,慾望的汙穢才能被消除而顯露出“美麗的心靈”,美好的願望才得以描繪。

如果是遠離自己利益和慾望的美好願望,那麼願望一定能夠實現,而且能夠持久實現。

我認為人類真正能衷心感到喜悅的是工作。

也許有人反駁一個勁兒地工作枯燥無味,他們認為人生需要興趣和娛樂。

但是,所謂興趣和玩樂,只有在工作充實後才能體會得到。

工作不認真即使能夠在興趣和遊玩的世界裡得到快樂,那也只是暫時的快樂,一定不能體會到從心底湧現出來的喜悅。

在勞動中獲得的喜悅是特別的,絕對不是遊玩和興趣可以代替的。

認真、努力工作,克服痛苦和辛苦後取得成功時的成就感,是人世間無可替代的喜悅。

勞動時所感受到的精神的愉悅,在單純勞動中加進自己的創意技巧,使工作更愉快,不是被他人強制的“被動工作”,而是自己成為勞動行為主體。

把勞動當作只是為了獲取生活所需食糧的物質手段是錯誤的。

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哪怕只一厘米

為家人工作、幫助朋友、孝敬父母——虔誠、細小的利他行為一點點延展為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那樣的大規模的利他行為。

人類原本具備希望為社會、為他人做點什麼的善良之心。

人的內心充滿至深至純的幸福感,不是在滿足自我,而是在滿足了“他人”的時候。

“奉獻於社會,奉獻於人類”的利他精神——即謀求公共利益甚於私利的精神——曾經是初期資本主義的倫理規範,是一個人最崇高的行為。

為了不停留在低層次的利他上,重要的是養成更廣視角看事物,立足更大範圍對待自己的個人行為。

有道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追求利潤並非罪惡。

但是,方法必須是符合人道的。並不是不管幹什麼,只要能賺錢就行,為了獲取利潤必須走正確的道路。

“真商人須思客立則己立”,“動機善則事必成”。

人生受“看不見的手”的駕馭。而且,“看不見的手”有兩隻:

第一隻手是命運,另一隻手是“因果報應的法則”。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不是宿命,能夠通過因果報應的法則而改變。上天決定的命運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

不斷思善事、做善事,因果報應的法則就能發揮作用,就能度過一個比命運好得多的美好人生。

“行善而不見其益,猶如草裡冬瓜,自行暗長”。因果報應需要時間。

牢記這句話,不要為暫時沒有好的結果而焦躁,每日孜孜不倦、一心一意積累善行,最終一定會有好結果的。

宇宙自身具備使一切更好的意志,促使從屬於它的一切萬物成長髮展。因此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不斷成長、發展是必然的,我們人類也不例外。

如果思維方式、生活態度與宇宙的意志相同,工作和人生必定都會通暢順達。

我認為人的內心有多重結構,是由多個同心圓分層組成的。從外層說起:

知性

——後天掌握的知識和倫理;

感性——掌管五感或感情等的精神作用;

本能——為了維持肉體的慾望;

靈魂——是圍繞在真我之上的現世的經驗與孽;

真我——在內心深處,是核心部分。充滿真、善、美。

努力勤奮地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地反省並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磨鍊心智、提高人格。

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意義。除此之外我以為沒有別的活法。

三、管理之善,

在於讓人沒機會犯錯

1.以心為本的經營

我的經營哲學的根基是“以心為本的經營”。

創立京瓷時,因為深感責任重大,我經常夜不能寐。當時我對企業經營一無所知,“依靠什麼去經營企業才好呢?可以依靠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

我認真、反覆思考。煩惱之餘,我領悟到,最重要、最值得重視的就是“人心”。

人心易變,人心最不可靠,但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也是人心。

實際上,京瓷本身就是在衷心信任我的人士的支援之下,由相互信賴的夥伴共同創立的。

就是這樣,一方面人心具備強大的力量,同時人心也有脆弱的方面,無意中的一念之差,就會讓人犯下過錯。

因此,要貫徹“以心為本的經營”,要保護員工,就要注意到人心脆弱的一面。這是設計“雙重確認”制度的初始動機。

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哪怕只一厘米

所以,制定這項制度的背景絕不是什麼“人不可信”或“性惡說”。

恰恰相反,制度之下流淌著的,是對人的關愛之情,是不忍讓人犯錯的善的信念。

2.讓制度發揮作用

誠實的人也難免一時鬼迷心竅。

比如:

稍稍挪用一下公款,事後就還。開始這麼打算,後來卻由於某種原因還不上了,這樣就會鑄成大罪。

這是管理上的漏洞造成的罪過。縱使人起貪念,但制度上如有切實的防範,這種貪念就無法實現,人就不會陷進犯罪的泥坑。

企業中這種保護性機制設計得越是嚴密,就越能體現出對人的關懷。

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哪怕只一厘米

為了不讓員工有犯罪的機會,從原材料的接收、產品的發送到應收款的回收,整個管理系統在邏輯上必須具有一貫性。

如果遷就一個個管理者的“方便主義”,而損害了系統的一貫性,那麼,個別管理者小小的判斷失誤,就會釀成重大的問題。

特別是企業的經營者,在會計、資材等管理系統的運行上,因時間或場合不同,而做出自相矛盾的決斷,這就等於否定了自己經營的一貫性,這會造成整個管理系統的崩潰。

看一看報紙上各行業的舞弊醜聞,就可以明白,經營者自我本位的、不嚴肅的判斷,招致了動搖公司根基的重大問題。在這個基本點上,經營者首先必須嚴格自律。

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哪怕只一厘米

或許有人認為,“雙重確認的原則”是發現和防止錯誤的技術性手段。

但是,之所以需要這樣嚴格的系統,真正的目的在於創造一個珍惜人的職場環境。

讓兩個以上的人和部門互相審核、互相確認,由此推進工作。

存在這樣一個嚴格的制度,員工犯罪就可以防患於未然。同時,可以營造出一個具有緊張感的、生機勃勃的職場氛圍。

這是一套對經營活動進行管理的機制,只有讓這套機制正確地、充分地發揮作用,才能夠在更高層次的愛和利他心的基礎之上,順利地經營企業。

3.新任領導對待下屬,應該嚴苛還是隨和?

作為新上任的企業經營者或年輕的部門領導,大多會為管理下屬而頗為煩惱——嚴苛了,怕自己被下屬反感;太隨和寬容了,又怕大家懈怠。

一位剛繼承了父輩企業的年輕經營者向我道出了自己這樣的困惑,我這樣為他解答:

登普通的小山,與登珠穆朗瑪峰這樣的大山相比,登山者所必需的技術、裝備與經驗是相差很大的。

想登珠峰,技術就要修煉得更高超、裝備需要更高階,經驗要更豐富;如果目標只是登上小山坡,就不用費這麼多周章。

經營也是一樣,先設定具體的目標,再根據目標找出達成此目標的方法。然而很多人卻都在這麼簡單的邏輯中迷惑。

舉個例子,我年輕時,有些經營者會這樣對我說:

稻盛先生,你的生活方式讓人覺得像四方形一樣,有稜有角的,這樣的人生過得是否太辛苦了?做人嘛,應該隨和一點,世間本來就成敗互見的呀!

我本身就是個迷糊的社長,也經常遭遇失敗,因此我的幹部與員工認為“我們的總經理很人性化”而仰慕我,並一直守護著我;

我非常瞭解部下的缺點,也容忍他們的失敗,因此即使我是第二代經營者,員工還是死忠地跟隨我。

稻盛先生,你未免太欠缺肚量了!你這麼剛正不阿,部下一定都很怕你吧!

在我年輕的時候,也曾認為“這也是一種道理”。其實那是不對的。

“為了讓自己達到最終目標,一定得這樣安排、一定得這樣做才行”的思考邏輯,在經營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連目標都迷失了,那達成目標的做法也無從談起。

我認為,作為經營者,單純以“要被人仰慕、追隨”為最終目標本身就很有問題。

所以,他所說的做法也無甚意義,因為“做法”原本就是依“目標”而定的。

例如:

企業是繼承來的,父輩已打下牢固基礎,如果只需繼承者保持盈利不低於從前。


那麼,以這種柔軟隨和的方式來經營,也馬馬虎虎過得去。

但作為我這樣從0開始創業的人,以“在30年後的企業營業額達5000億日元,國內外企業員工人數達30000人以上”為目標,則絕對不能選擇這樣的經營方式。

要知道,你的經營管理方式,由你所定的目標決定

對員工是溫柔隨和、人性化,還是要求嚴苛,都是為企業的最終目標服務;


被人追隨、仰慕,是達成目標的“辦法”。

如果弄亂這個邏輯關係,則會把經營之路走歪。

所以,切勿迷失自己真正的目標。

就像在野外探險一樣,如果遇到了濃霧看不清前路,就得先退回到原點。

否則,不清晰地對著目標想辦法,亂走亂碰,再辛苦也是徒勞。

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哪怕只一厘米

微信公眾號:二手車大智慧潘潘(id:carman228)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請將頁面拉至底部留言評論

☞歡迎投稿:文風犀利、觀點鮮明、文采出眾、顏值擔當者必上頭條

☞歡迎爆料:鮮為人知、一針見血、直擊真相、入木三分者必上頭條

☞歡迎約稿:企業名流、創新模式、巔峰玩法、人物傳記等必上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