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清朝的八個國家現在怎麼樣了?

113355520


1900年5月28日,英、美、日、俄、法、德、意、奧八國以鎮壓義和團為名,開始入侵掠奪中國。這時候有人傳假消息說,洋人要讓慈禧還政給光緒皇帝,於是慈禧在6月21日,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匈十一國列強同時宣戰。



侵華的八國聯軍,前前後後共計動員了5萬軍隊。同年8月14日,北京淪陷,八國聯軍乘勢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從紫禁城和頤和園中掠奪珍寶無數。次年9月17日,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但是簽訂條約是卻變成了慈禧宣戰的11個國家。

這一次清政府需要向列強賠款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年息4釐,所以實際需要賠償9.8億兩白銀。這件事直接導致了清政府成為了列強瓜分、統治中國的工具。使得廣大黎民百姓生活在了水深火熱之中。



1900年到今天的2018年。時隔118年,曾經的清政府早已經煙消雲散,那原來侵華的八個國家又是什麼樣了呢?

賠款佔比最多的俄國

俄國在庚子賠款的佔比達到了28.97%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俄羅斯處於俄羅斯帝國時期。1904年,沙俄和日本在我國東北和朝鮮地區爆發了日俄戰爭,最終沙俄失敗。

1914年,參加一戰,不堪重負的沙俄人民發動了十月革命,隨即沙俄帝國滅亡,取而代之的成為了蘇俄。1922年俄羅斯蘇維埃聯邦共和國形式上加盟蘇聯,成為了蘇聯最大的加盟國。

1991年蘇聯解體後,1992年,恢復“俄羅斯”這一名稱,並且沿用至今。

今天的俄羅斯經濟沒有起色,排名全球第14,但是軍事實力排名第二,所以實力依然強大。



賠款佔比第二的德國

德國的賠款在庚子賠款中佔比20.02%

侵華戰爭中,德國處於德意志帝國時期。1914年發動一戰,1918年以失敗告終。最終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國滅亡,建立了魏瑪共和國。

1933年希特勒建立了納粹德國,1939年發動二戰,1945年以失敗告終。

二戰後,德國被分為了東德和西德。直到1990年,東德和西德才重歸統一。

今天的德國全球經濟排名第四,軍事實力排名全球第九。



賠款佔比第三的法國

法國在庚子賠款中的佔比是15.75%

一戰時期,雖然法國也是戰勝國,但是損失慘重,引發眾多的社會矛盾,所以在二戰之前,內閣變更達到了45次之多。

二戰時,法國更是被德國攻佔。直到1944年8月25日,才光復巴黎。

1946年,成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1959年,戴高樂就職總統,開始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時期,直到今天。

現在的法國全球經濟排名第七,軍事實力排名第五。



賠款佔比第四的英國

英國在庚子賠款中佔比11.25%

八國聯軍侵華時期,英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戰勝了德國。

二戰時期,再次戰勝德國,不過國力大損,最終殖民地紛紛獨立,僅僅留下了英倫三島。

今天褪去“日不落帝國”光輝的英國,經濟排名全球第五,軍事實力排名全球第六。



賠款佔比第五是日本

日本在庚子賠款中佔比7.73%,也是最不要臉的一個,直到1937年,日本還向中國討要庚子賠款。一直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國民政府對日宣戰,這時才廢除了各項賠償款項。

日本在1910年吞併朝鮮,之後不斷把勢力深入中國自己東南亞地區。

1931年侵佔我國東北,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發動太平洋戰爭。

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20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開始騰飛,之後一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從90年代開始,經濟陷入長期低迷,社會面臨老齡化、少子化等嚴峻問題。

今天的日本經濟排名全球第三,軍事實力排名全球第7



賠款佔比第六是美國

美國在庚子賠款中的佔比7.32%,是第一個退還多餘庚子賠款的人。

美國在一戰和二戰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尤其是在二戰之後,軸心國戰敗,英法衰退,美國和蘇聯脫穎而出,成為了超級大國。

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一家獨大。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直到今天依然保持著全面的優勢。

今天的美國無論是經濟和軍事在全球依然處於絕對領先的位置。



賠款佔比第七是意大利

庚子賠款佔比5.91%

1912年,意大利曾經成功的奪取北非的利比亞和愛琴海羅德諸島。

1921年時,墨索里尼掌握了國家政權,之後加入了軸心國,參加了二戰。不過在1943年意大利順應時機的退出了軸心國集團。

1957年,成為了歐共體的六大創始國之一,之後經濟開始騰飛。90年代經濟開始萎靡不振。被稱之為了“笨豬五國”

今天的意大利經濟排名全球第8,軍事實力排名全球第10



奧匈帝國賠款佔比不滿1%

1908年,奧匈帝國吞併波黑,導致了薩拉熱窩事件的爆發,成功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失敗後,奧匈帝國四分五裂,分裂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等等國家。


我是越關


1900年,為了制止義和團民屠殺西教徒和扒鐵路,為了報復義和團對德國公使克林德和日本書記官杉山彬的殺害,為了解救被義和團和清軍圍攻的使館區東交民巷和西什庫教堂,為了懲罰清政府不尊重國際規則,別問我為什麼有那麼多“為了”,總之事態就這麼一步步的升級,日、俄、英、法、美、德、奧匈、意大利這八個國家聯合出兵犯境,經由天津大沽口打進北京城。該事件史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事件以清政府又一次跪地求饒答應賠款了事,當然這賠款數額有些大,總計白銀4.5億兩,本息超過9.8億兩,賠啊賠啊一直賠到抗戰時期。

這八位收過銀子(幾個仗義的後來又大部分返還了)的主兒後來的下場如何?現在的生活過的怎麼樣?

按出兵數量從多到少介紹:

日本:

當年出兵20840人,通過這次出兵幫助清政府建立了近代警察制度的雛形,這貨後來“幫助”清政府趕走了東北的沙俄勢力,但東北才出虎穴又入狼口,由於後來跟北洋和民國政府都不對付,野心進一步膨脹,發動了侵華戰爭,之後中國加入反法西斯陣營,經過艱苦抗戰,打敗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現在的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國民人均收入位於發達國家前列,基尼係數在發達國家最低,國民貧富差距很小,基本實現了春秋大義。

俄國:

當年出兵13150人組團,但同時卻出動大軍開進中國東北,在“攫取中國土地”這項功課上,是絕對的冠軍。後世成立了蘇聯,引領了一個時代,但這個時代最終寂寥的落幕,被從全球爭霸的霸主之一推下了神壇。現在的俄羅斯聯邦,經濟單一的老毛病一點沒改,政治上也受到美歐的詬病,軍事地位也大幅下降,正在被強人普京引領著復甦,儘管一點復甦的徵兆都沒有被看到,但俄羅斯人的強硬態度卻越來越像當年的沙俄或蘇聯。

英國:

當年出兵12020人,大部分是印度人,也有澳大利亞人和中國威海人,大英帝國的輝煌截止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海外領地大幅縮水,霸主地位被小弟美國取代。現在的英國雖然也是五常之一,標準的發達國家,但致力於脫離歐盟,全心全意的陪同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做美國核心層小弟,世界影響力逐步縮小。

法國:

當年出兵3520人,法蘭西的墮落過程軌跡跟英國差不多,在二戰中很快淪陷在德軍的鐵蹄下,幸虧有戴高樂將軍的自由法國大旗不倒,才在戰後謀得了五常席位。現在的法國也仍然是發達國家之一,歐盟的雙核之一,但越來越多的移民問題也在困擾著法國社會。在世界範圍內,法國的大國心也在減弱,與美國的步調趨向一致。

美國:

當年出兵3420人,這符合當年他在世界上的二流政治地位的定位,美國也是辛丑條約後第一個提出返還庚款的國家,當年對中國的領土野心最小,對中國的扶持最多。但隨著一戰二戰的結束,美國已經成長為巨無霸體量,到了蘇聯解體後,更是一躍成為世界單極,絕對的世界警察,到處推銷美式文化和政治體系。今日乃至未來可以預見的幾十年之內,美國將仍然是當之無愧的霸主,無論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缺乏實際意義上的挑戰者。

德國:

當年出兵900人,還派出了陸軍元帥瓦德西充當八國聯軍總司令,當初義和團扒的鐵路殺的西教徒都是在他的勢力範圍內,八國聯軍出兵的很大原因也是為了給德國公使克林德討要個說法,德國可以說是八國聯軍的始作俑者。德國後來在中國的存在感比較差,丟了青島和山東利益。一戰二戰都是以戰敗國的面目出現的,二戰後,德國痛定思痛,放棄了民族主義那一套思想認識,統一了東部,彌補了歷史創傷,經濟飛速發展,目前的德國是歐盟老大,雖說團結在美國周圍,但也慢慢著手致力於追求自己的話語權,總體來說,是走在一條比較健康的道路上。

奧匈帝國:

當年出兵394人,基本屬於打醬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源就是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被刺殺,隨著一戰的結束,這個歐洲昔日的五大帝國之一土崩瓦解,當年的帝國領土上,現在分別成立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原南斯拉夫的一系列相對單一民族的小國家,可謂是支離破碎,是多民族國家的近代失敗典型。

意大利:

當年出兵僅85人,純粹打醬油,昔日羅馬帝國的傳承人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小而不太美的國家,雖然也是西方發達七國(G7)之一,但人均收入敬陪末座,前些年更是因為經濟表現入選笨豬四國,直到現在也沒有徹底走出衰退陰影。由於地理位置“絕佳”,來自地中海對岸的非法移民也時常光顧本土,移民危機目前也已成為困擾意大利的一大難題。

雖然時移世易,歲月荏苒,但當年八國中的大部分該是列強還是列強,照樣嘚瑟;他們侵略的大清早已滅亡百年,更換了模樣,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保持穩健成長態勢,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國際作用。


歷來現實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我們都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有8個國家為了一個共同的骯髒目的組成了一直國際聯軍,對古老的東方大國展開瘋狂侵略,這就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這八個侵略者分別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沙皇俄國、日本。

如今,118年過去,又是在一個8月8日的日子裡,這8個侵略者現狀如何呢?我們挨個看:

1、英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二流強國

16世紀開始,英國就逐漸走上了世界之巔的寶座,建立了面積達3367萬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國”。

進入20世紀,英國的發展速度逐步放緩,特別是經過布爾戰爭後元氣大傷,已被美國和德國遠遠甩在身後。1914年,英國捲入一戰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國力受到巨大損傷,無法維持對全球殖民地的統治。1926年,英國被迫承認自治領獨立。1931年,英國《威斯敏斯特法案》確定各英屬自治領完全獨立,大英帝國名存實亡,英聯邦正式形成。

二戰前,德國擴張加速,英國奉行綏靖政策,助長了德國的囂張氣焰。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9月3日,英國對德宣戰,加入二戰。二戰中,英國雖然取得最後的勝利,但是卻喪失了幾乎所有的優勢,包括一流強國地位、金融中心地位等。

二戰後的英國成為二流強國,不得不追隨美國的腳步。參與了半島戰爭、中東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

今天的英國是歐洲經濟強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減小。

2、美國(美利堅合眾國):超級大國

美國是八國聯軍中現狀最好的。

從1776年發表《獨立宣言》開始,美國的發展就非常迅速。

19世紀末,美國經濟實力超越英國位居世界第一。1917年,美國參與一戰,幫助協約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1922年,遠東國際會議確立了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霸權。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從美國開始,美國深受打擊。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捲入二戰。1945年,二戰勝利,美國成世界超級大國。

二戰後,美國和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領導者,和蘇聯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冷戰。在冷戰期間,美國參與了半島戰爭、越南戰爭、中東戰爭、海灣戰爭以及科索沃戰爭等,戰爭幫助美國穩定了霸主地位。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但是近年來,因為經濟危機以及國際大環境的低迷,美國的發展逐漸緩慢。

不過,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3、法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經濟大國

法國的崛起和英國相差不多,在英國稱霸全球時,法國稱霸歐洲大陸。

進入20世紀,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美德崛起,法國則逐漸落後。1914年,法國捲入一戰,作為主戰場,法國受到嚴重摧殘。一戰後,凡爾賽體系確定了對德國的制裁措施,也為二戰爆發埋下伏筆。

二戰前,法國和英國一道推行綏靖政策。1940年,德國進攻法國,法國亡國。由於法國是二戰主戰場,因此法國再次受到巨大摧殘!

二戰後,法國元氣大傷,無力維持對全球殖民地的統治,各殖民地紛紛獨立。

戰後的法國是歐盟的主要發起國,法國和德國攜手問鼎歐洲的統治權,但是由於美國的存在,法國發揮的能力非常有限。

今天的法國,經濟實力位居歐洲前列,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但是發揮的作用逐漸減小!

4、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歐洲強國

德國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

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標誌著德國的誕生。

伴隨著德國統一的,是轟轟烈烈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隨即德國經濟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德國的發展和傳統大國英國產生了激烈矛盾,直接導致了一戰的爆發。

1914年,德國作為同盟國領袖和英法俄開戰,在長達4年的戰爭中,德國元氣大傷,最終戰敗。戰敗後的德國經過凡爾賽體系的制約,失去了超過八分之一的領土。戰後,魏瑪共和國執政,德國開始了艱難的經濟復甦。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嚴重衝擊德國,魏瑪共和國無力改變現實,希特勒等法西斯勢力趁機崛起,並攫取了領導權,德國開始成為二戰策源地。

1939年,德國發動二戰,但最終戰敗。戰後的德國被盟軍分割佔領,領土大量損失。但是西德在美國的扶持下迅速復甦,只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就重新成為歐洲第一。由於德國認真反省,所以得到了歐洲各國的接納。1990年,蘇聯式微,兩德合併,德國重新成為歐洲強國。

今天的德國經濟實力仍然是歐洲第一,是當之無愧的經濟強國。

5、意大利(意大利共和國):邊緣小國

意大利是所有列強中實力最弱的。

作為文藝復興的起源地,意大利並沒有成為世界強國,在歐洲大陸風起雲湧的時代,意大利顯得默默無聞。

1870年,意大利完成統一,成為一個完整的國家,隨即意大利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成為歐洲強國之一。

1914年年一戰爆發,本屬於同盟國的意大利倒戈向協約國,成為一戰的戰勝國。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權,意大利成為歐洲最早的法西斯國家。

二戰中,意大利作為德國的盟友,做了很多扯後腿的事,直接加速了德國的滅亡。二戰後,意大利繼續作為歐洲經濟強國存在。

但是由於意大利地形狹長,不具備成為強國的條件。而且相比於英法德等國家,意大利經濟基礎薄弱,發展後勁不足。果然,進入90年代後,意大利遭遇了經濟和政治危機,成為“笨豬五國”之一。

今天的意大利仍然是經濟大國,但是早已默默無聞。

6、奧匈帝國(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破碎帝國

奧匈帝國是歐洲的二元制帝國。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奧地利改組為帝國。1867年2月,弗蘭茨一世將匈牙利由王國提升為帝國,二元帝國正式建立。

奧匈帝國為歐洲傳統五大強國之一,國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總人口位於歐洲第三。機械儀器製造業、鋼鐵軍火工業資源及總儲備排位世界第四。農產品種類和原油產量位居歐洲第一。斯柯達兵工廠生產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

然而,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卻在一戰之後徹底解體了。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爆發, 斐迪南大公遇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戰中,奧匈帝國和德國一道,對英法俄進行殘酷的戰爭,最終同盟國戰敗,奧匈帝國解體。

1918年11月3日一戰結束,奧匈帝國隨即終止。從奧匈帝國分裂出的國家有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等,此外波蘭、羅馬尼亞、意大利也獲得部分前奧匈帝國的領土。

由於奧匈帝國分裂成一系列小國,導致很多小國國際地位大不如前,很多國家陷入長期的貧困,而且留下了巴爾幹半島問題等一系列隱患。今天的奧匈帝國故地,經濟發展參差不齊,區域形勢動盪不安。

7、沙俄(俄羅斯帝國):死亡帝國

一戰的結束宣告了4個帝國的滅亡,其中就包括俄羅斯帝國。

1547年,俄羅斯國家誕生。1721年大北方戰爭後,俄羅斯正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沙俄達到鼎盛,此後長期充當“歐洲憲兵”的角色。

1904年,沙俄在日俄戰爭中再次失敗。1914年8月,沙俄參加了一戰,加入了協約國,但不堪的戰局直接導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隨後俄羅斯共和國成立,但11月就被布爾什維克發動的十月革命推翻,蘇俄建立。

1922年底,蘇聯建立。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遺產!

8、日本(日本國):畸形強國

日本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長期以來一直跟隨中原王朝學習。

1867年開始,日本進行“明治維新”,國力迅速強盛,成為亞洲強國。1895年甲午戰爭擊敗清朝。1905年日俄戰爭擊敗沙俄,成為列強新成員。一戰時期,日本和英國結盟,攫取了大量權益。

1929年經濟危機後,日本轉向法西斯道路。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逐步加深對我國的侵略。1939年諾門坎戰役慘敗,日本停止北上。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美國全面佔領日本。隨後對日本進行去法西斯的改造,日本被嚴格限制軍事力量。但日本的經濟卻獲得了長足的發展。1968年,日本經濟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長期以來,日本經濟和政治等被美國控制,無法獲得長遠發展,時至今日,日本在逐漸試圖突破雅爾塔體系的限制,亞洲地區的安全局勢開始緊張起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1900年5月28日由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八個帝國主義國家組成的侵略聯軍由天津租界向北京發起進攻。說起這八個國家此後各自的命運可就大為迥異了:

日本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出動陸軍20300人、海軍陸戰隊540人、戰艦20艘,為聯軍中出兵最多者。在參與八國聯軍對中國的打擊行動後日本在中國的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張並由此引發了同俄羅斯帝國在中國東北地區的矛盾,1904年這一矛盾以日俄戰爭的形式表現出來,日本同沙俄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和日本海地區從1904年2月8日一直鏖戰到1905年9月5日,在1905年5月27日-28日的對馬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擊敗從歐洲跨越大半個地球遠道而來的波羅的海艦隊,由此鎖定了日俄戰爭的勝局。1905年9月5日日、俄兩國在美國的調停下籤訂《朴茨茅斯和約》:日本由此獲得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地區南部一系列特權並從俄國手中獲得庫頁島南部、對遼東半島的租借權以及其附近一切島嶼。事實上當1900年日本加入八國聯軍侵華行動時自身尚未擺脫西方列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直到日俄戰爭後西方國家方才認可日本躋身列強俱樂部並廢除了此前和日本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由此日本的侵略擴張野心進一步得以滋長。1910年日本通過《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半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隨即以英日同盟的名義宣佈加入協約國並進攻德國在中國山東及太平洋諸島建立的殖民地。日本在出兵佔領山東後趁機向當時袁世凱領導的北洋政府提出侵犯中國主權的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試圖趁歐洲列強無暇東顧之機獨佔中國。這一企圖與此時國力蒸蒸日上並也準備在亞太地區擴張勢力的美國構成了尖銳的矛盾,在一戰後的華盛頓會議上日本迫於美國的壓力將山東地區歸還中國,與此同時美國通過《五國海軍條約》確定將美、英兩國的戰列艦總噸位各為52.5萬噸,日本31.5萬噸,法、意各為17.5萬噸,由此美國確立了在太平洋上對日本的戰列艦噸位相對優勢。儘管如此日本通過一戰仍然獲得了太平洋上的原德屬島嶼,31.5萬噸的戰列艦總噸位仍使日本海軍得以躋身世界前三的位置。此後日本進一步加緊侵略中國:1928年日本為阻擾國民革命軍北伐而製造濟南慘案,殺死中國民眾一萬七千餘人並將奉命前來交涉的中方代表蔡公時割鼻削耳挖眼後殘忍殺害。這一時期日本試圖扶植奉系軍閥張作霖同南方的國民政府對抗以阻擾中國的統一,好使日本從中漁利,然而日本很快發現張作霖儘管表面上做出親日姿態,但在涉及主權問題時仍是毫不動搖的,於是日本關東軍在1928年6月4日製造皇姑屯事件將張作霖炸死。張作霖死後其子張學良封鎖了張作霖的死訊並於1928年12月29日通電全國宣佈:東北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東北易幟使日本趁亂侵吞東北的打算落空,心有不甘的日本關東軍於1931年9月18日製造九一八事變,炮轟東北軍駐地瀋陽北大營。由於當時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到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為規避國際輿論的譴責日本關東軍將滿清末代皇帝溥儀迎到東北並扶植其建立了偽滿洲國政權。1937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華規模進一步擴大——由東北逐漸蔓延到華北、華南等大半個中國。自1936年12月25日以後面對侵華日軍咄咄逼人的攻勢國共兩黨組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此後國民黨正規軍先後組織起淞滬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大戰役,儘管這些戰役都已失敗告終,但在相當程度上給予日軍迎頭痛擊,遲滯了日軍的攻勢。至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後中日戰爭已進入相持階段:這時的總體戰爭形勢是日軍的擴張已達極限,實際上已無力再進一步推進——畢竟日本國家太小,國內經濟和戰爭資源已滿負荷運轉,儘管接連在淞滬、太原、武漢等會戰中取勝,但自身也損失慘重,又要分兵駐守佔領區,從而導致了兵力分散的問題,而在日軍的後方一個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存在對日軍的後勤補給線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當然這時的中國也暫時無力收復失地,所以雙方只能進行相互對峙的持久作戰。這時任何第三方勢力的干預都將推動戰爭勝負的天平——而第三方勢力也的確出現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以及對東南亞的野心對美國試圖在亞太地區建立霸權的企圖構成了挑戰。在這樣的局面下美國要求日本從中國撤軍,否則將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貿易制裁等打擊手段,這對資源匱乏的日本而言意味著滅頂之災,這時的日本實際上已只剩下兩個選擇:要麼順從美國的意志從中國撤軍;要麼鋌而走險對美開戰。最終日本選擇了後者,這樣一來本就深陷中國戰場無法自拔的日本又開闢了太平洋戰場。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擲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此時的日本國內經濟和各種戰爭資源已滿負荷運轉,前線兵力嚴重不足,本土又遭受原子彈打擊,無可奈何的日本試圖請求蘇聯出面調停以實現體面的媾和,然而蘇聯卻在8月8日對日宣戰並向駐紮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日軍發起進攻。8月9日美軍向長崎投擲了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同一天在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主席的號召下各抗日根據地全面轉入戰略反攻。8月15日日本天皇頒佈投降詔書,9月2日 日本代表外相重光葵和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在停泊於東京灣內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甲板上籤署正式投降書。戰後的日本在美國的佔領下制定了《和平憲法》: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同時按美國的意志進行了民主化改造。經過戰後20年的發展日本經濟以8%的年均增長率遞增,1968年日本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1985年之後美國聯合歐洲發達國家通過“廣場協議”打壓日本經濟,導致日本經濟泡沫的破產。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日本經濟再次遭遇重創——除2010年外其餘年份名義GDP 增長率都小於1%並且GDP增長率多年出現負增長。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日本出現近2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名義GDP增長率為-4.6%。

俄羅斯帝國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出動陸軍12400人、海軍陸戰隊750人、戰艦10艘,為聯軍中出兵第二多的。隨著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各國紛紛從中國撤軍,而俄國卻索性賴在中國不走了,尤其是在東北地區俄國大有將其納入自己的“黃俄羅斯計劃”的架勢。這就引起了同樣覬覦這一地區的日本的敵視,雙方的矛盾引發了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的日俄戰爭。本以為勝券在握的俄國卻最終敗於東洋彈丸小國之手,這就使沙皇制度的腐朽沒落暴露無遺,隨即在俄國國內引起了聲勢浩大的革命浪潮,沙皇政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將事態平息下去。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族青年加夫裡洛·普林西普刺殺身亡,奧匈帝國認定普林西普的行動背後有塞爾維亞官方的支持並以此為由對塞爾維亞宣戰。本來這不關俄國的事,可當時的俄國一直鼓吹泛斯拉夫主義,於是站在自己的斯拉夫小弟塞爾維亞一邊對奧匈宣戰,德國則作為奧匈的盟友對俄宣戰,同俄國締結有共同應付德國的協議的法國則對德宣戰,此後比利時、英國、希臘、黑山等國相繼捲入戰爭,戰火甚至從歐洲蔓延開來:美國、日本、中國、泰國等都被捲入了這場戰爭,後來人們管這場戰爭叫做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進一步使俄國國內的矛盾暴露無遺:俄軍在前線節節失利,而後方的厭戰情緒也與日俱增。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歷2月23日至27日)俄羅斯帝國爆發了二月革命,立國304年的羅曼諾夫王朝被推翻,君主專制統治至此結束,取而代之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蘇維埃政權並立的格局。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發動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創立了蘇維埃俄國。此時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同時面對著國內的沙皇和臨時政府殘餘勢力的反撲和外國勢力的干涉,在這樣的形勢下新生的蘇維埃俄國同德國簽訂了《佈列斯特和約》:割讓波蘭、立陶,不僅使蘇俄喪失了將近一百宛、庫爾蘭、利夫蘭和愛斯特蘭並向德國賠款60億馬克。這一苛刻的和約使蘇俄喪失了將近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萬居民以及被佔領區佔全國開採量90%的煤炭、73%的鐵礦石、54%的工業和33%的鐵路。然而這其實不過是蘇俄方面的權宜之計——事實上此時一戰的形勢已基本明朗:德國的戰敗幾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1918年11月12日蘇俄在德國戰敗後宣佈該和約作廢。正是《佈列斯特和約》的簽訂使蘇俄紅軍獲得了休整的時間,為後來消滅反對蘇維埃政權的國內白軍武裝和擊退14個資本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奠定了基礎。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建立起了成熟完備的工業體系,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經濟強國,同時也是一個重工業和軍事上的強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3:45納粹德國及其僕從國集合了5500000大軍對蘇聯發起全面進攻——這其中約有320萬的德軍地面部隊,與之一同行動的是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意大利部隊,芬蘭則從北邊發動攻勢,參與侵蘇行動的甚至有一個由西班牙長槍黨員組成的“藍色師團”。在蘇德戰爭初期蘇軍一路潰敗;而德軍憑藉局部兵力優勢和相對先進的戰術長驅直入,在明斯克、基輔等地發動鉗形攻勢,大規模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1941年10月德軍已逼近莫斯科城外,然而正是在這座堅城之下蘇聯紅軍粉碎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1942年6月蘇、德之間又爆發了斯大林格勒會戰:蘇軍終結了德國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至此蘇德戰爭開始出現攻守易位。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德軍與蘇聯紅軍共出動了近8000輛坦克、280萬名士兵以及超過5000架飛機在庫爾斯克進行會戰,此戰使德軍徹底喪失了戰略主動權。1945年5月9日反攻進入德國首都柏林的蘇聯紅軍將自己的旗幟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儘管蘇聯在二戰中蒙受了重大損失,但隨著蘇軍的戰略反攻以及世界範圍內共產主義運動的方興未艾東歐、東亞都成為了社會主義陣營的成員;而蘇聯自身也在戰後迅速研製出自己的核武器和航天設備。儘管如此在整體綜合國力上美強蘇弱的格局並未扭轉,也正因為如此在古巴導彈事件中赫魯曉夫才會對肯尼迪做出重大讓步。然而在上個世紀70年代蘇聯突然搖身一變在世界範圍內主動發起攻勢,一時間美蘇爭霸的國際格局呈現出蘇攻美守的狀態,那麼這一變化是如何完成的呢?這一時期蘇聯的國民經濟固定生產基金增長2.42倍,高於同期美國的發展速度,社會生產總值增長1.46倍。1965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僅相當於美國的62%,到1975年提高到相當於美國的67%,增長1.44倍。而同期的工業產值比則從65%提高到80%,增長1.77倍。農業平均產值“十五”計劃期間比“七五”計劃期間增長50%。與此同時蘇聯的軍事實力也迅速膨脹:蘇聯海軍由近海防禦艦隊擴建為一支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武裝力量;戰略核武器方面蘇聯已擁有洲際彈道導彈1300枚,首次超過了美國1054枚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這一時期蘇聯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中海、紅海、南亞和東南亞等許多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獲得了一批機場和港口的使用權,在越南、古巴、阿富汗更是建立了海外軍事基地。尤其是在越南戰場上蘇聯扶植北越政權給予美國狠狠的教訓,戰後的越南表現出明顯的親蘇傾向。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下蘇聯決定在全球主動出擊。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這時在綜合國力上美強蘇弱的狀態依然沒改變。而蘇聯在這一時期的發展更多得益於當時世界油價的飆升——蘇聯作為一個產油大國自然在油價飆升中賺得缽滿盆溢。問題在於:這樣積攢起來的財富更多的是一種虛假繁榮,對完善蘇聯的工業體系和體制創新改革並沒任何作用,甚至不僅僅是沒有作用而且還有負面作用——由油價飆升帶來的虛假繁榮暫時掩蓋了蘇聯政治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生活中各種矛盾,使蘇聯決策層錯誤地以為改革並不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然而蘇聯發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矛盾問題並未得到解決,只是被暫時掩蓋了,在油價飆升帶來的虛假繁榮下蘇聯決策層對這些隱藏的矛盾問題視而不見。與此同時在越戰中嚴重受挫的美國進行了全面的戰略收縮,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放棄同蘇聯爭奪全球霸權——恰恰相反的是:美國敏銳意識到蘇聯全球出擊的爭霸模式其實是一種透支後期資源的模式,也就是說蘇聯的整體綜合國力根本不足以支撐起那麼大的攤子,可蘇聯通過油價飆升帶來的虛假繁榮和無限透支後期發展的各種政治經濟軍事資源強行撐起了那麼大的攤子,這就註定了蘇聯的後期發展將是乏力的。這時美國適時推出星球大戰計劃:憑藉自己更為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太空武器競爭把蘇聯的經濟徹底拖垮。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蘇聯在海外的一切財產、存款、外交機構、使領館等以及蘇聯主要的經濟、軍事力量和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的地位由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聯邦繼承。俄羅斯在獨立初期外有北約和歐盟不斷擠壓其戰略空間,內因休克療法而幾乎使國民經濟陷於崩潰。普京上臺後打擊寡頭勢力、平息車臣獨立運動、從烏克蘭手中取得克里米亞並以強硬在外交姿態使俄羅斯重拾大國自信,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俄羅斯在政治、經濟、軍事體制基本沒什麼結構性創新,目前俄羅斯在發展模式基本是靠出口油氣資源和武器裝備創匯,這得益於俄羅斯豐富在資源儲備和蘇聯時代奠定在強大軍工。然而任何優勢都有耗盡在一天,如果俄羅斯不能進行一場深刻在自我變革,那麼也許隨著政治強人普京在離開俄羅斯在未來將重新步入未知狀態。

英國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出動陸軍10000人、海軍陸戰隊2020人、戰艦8艘,為聯軍中出兵第三多的。事實上當英國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就已走上了下坡路:新興在美、德兩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取得了飛躍式在發展,而英國資本家出於維持自身壟斷地位的既得利益會對新技術有一種天然的排斥感,因為新技術在起步之初並不會為他們帶來直接的經濟利潤,相反還需要他們付出大筆前期投資。事實上早在19世紀70年代英國工業產值在全世界的佔比就已被美、德兩國相繼超過,英國逐漸失去了世界工廠的地位。1914年英國又被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18年一戰結束時英國已損失了1/3的國民財富和300萬青壯年勞動力,與此同時還欠下美國大量債務。為償還這些債務英國開始徵收苛捐雜稅和濫發紙幣。這一時期各英屬殖民地都掀起了獨立運動的高潮: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白人自治領要求英國政府給予更多的自治權限,印度則在聖雄甘地領導下展開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時近在咫尺在愛爾蘭人同樣沒閒著:事實上早在一戰尚未結束的1916年都柏林就爆發了反英的“復活節起義”,愛爾蘭獨立運動的領導人甚至試圖同德國合作,這令英國政府驚恐不已。1919年1月21日拒絕在英國下議院任職的愛爾蘭共和派議員在都柏林通過了國家獨立宣言、組建了愛爾蘭議會,隨即以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的名義要求英軍立即撤出愛爾蘭。剛經歷完一戰的英國國力大不如前,儘管英國政府仍對愛爾蘭獨立運動進行了鎮壓,但很快陷入愛爾蘭軍民的游擊戰之中。1921年12月6日英國政府被迫簽訂英國——愛爾蘭條約:愛爾蘭南部26郡脫離英國的直接統治,成立愛爾蘭自由邦,成為和加拿大、澳大利亞一樣享有高度自治權的自治領。但愛爾蘭東北部的6個郡由於地緣上距離英國較近,受英國文明影響較深,以致於早已皈依英國國教,因此仍舊留在英國版圖內,英國的正式國名由“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更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926年英國被迫承認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白人自治領獨立。1931年英國《威斯敏斯特法案》確定各英屬自治領完全獨立。20世紀30年度席捲全球在經濟危機也波及到英國,正是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之下主張強化對經濟活動進行行政干預在凱恩斯主義應運而生。1939年9月3日英國因德國閃擊波蘭而對德宣戰,1940年7-9月納粹德國對英國發起了不列顛空戰,1944年6月英軍配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並一路攻入德國本土。二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在英國國內被炸成一片廢墟,各殖民地的獨立浪潮風起雲湧,世界一流強國和金融中心在地位從此永遠成為歷史。1947年被譽為“不列顛王冠上的寶石”的印度次大陸效仿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白人自治領掀起獨立運動,英國被迫拋出《蒙巴頓方案》:將印度次大陸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隨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宣佈獨立。1956年7月26日埃及總統納賽爾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從此英國失去對這一國際貿易航線關鍵節點在掌握。此後直到上世紀80年代英國的殖民體系幾乎完全坍塌——美洲、亞洲、非洲各殖民地紛紛獨立,儘管在1982年英國取得了英阿馬島戰爭在勝利,然而隨著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從英國手中收回香港主權後英國在全球範圍內只剩下14處孤立的海外領地。

法國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出動陸軍3130人、海軍陸戰隊390人、戰艦5艘,為聯軍中出兵第四多的。自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以來法國和德國之間就長期存在著難以調和在矛盾,這一矛盾發展至1914年8月3日時法國對德宣戰,法國由此正式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是一戰中的西線主戰場:北部10個省被德軍佔領,一時間法國的工農業生產遭受嚴重的摧殘:幾乎全部的鐵礦和80%的煤炭落入德軍之手,幾百萬青年應徵入伍使法國的工農業生產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龐大的軍事費用使法國1914年度的預算赤字高達55億多法郎,在戰爭持續的四年間法國的糧食播種面積減少將近一半。為應付龐大的戰爭開支法國政府不得不使出舉借外債和濫發紙幣兩大飲鴆止渴的手段,這樣雖解了一時的燃眉之急,卻被法國經濟的發展埋下了定時炸彈。戰後的法國官兵死亡131.5萬人、受傷280萬人,在這280萬傷者中有60萬留下了終生殘疾,與此同時法國欠下美國39.91億美元的外債、欠英國30,3億美元。戰爭的殘酷加深了法國對德國的仇恨情緒,因此在戰後的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主張最大限度削弱德國,最終和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法國的要求: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盛產煤礦的薩爾區由法國託管,萊茵河左岸地區被定為非軍事區,德國向法國賠償100億金馬克,德國的殖民地喀麥隆、多哥以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殖民地敘利亞、黎巴嫩等地由法國託管。法國由此構建起限制德國的凡爾賽體系,法國還和德國東部新獨立出來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締結盟約以封鎖德國。1929年10月29日由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引發的經濟危機向全球範圍內擴散,而這時的法國卻因預算基本平衡、黃金儲備雄厚而沾沾自喜,這一時期法國的鋼鐵、煤炭、紡織、農業、旅遊業和海外投資都獲得了豐厚的利潤。然而1930年11月以烏斯特里克銀行的破產為標誌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到底還是蔓延到了法國,法國人此前冷眼旁觀別國深陷經濟危機的漩渦時的沾沾自喜被無情地粉碎,到1931年經濟危機以波及法國經濟的全部領域,一時間法國的工業水平倒退了20年。唯一讓法國人感到慶幸的是早在法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之時就已不惜重金修築了號稱牢不可破的馬奇諾防線,自從這一防線完工之後法國就自以為在面對東部的德國時可以高枕無憂了。此後當納粹德國一步步破壞凡爾賽體系時忙於處理國內經濟危機的法國幻想只要憑藉馬奇諾防線就能堅守而一再對德國實行綏靖政策,然而德軍以新式的閃電戰術繞過馬奇諾防線先行攻打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低地國家,然後從法比邊境迂迴到法軍後方,1940年6月14日法國投降,德軍兵不血刃佔領巴黎。直到1945年法國才在反法西斯盟軍的幫助下順利光復國土,然而法國一復國就開始追求大國地位:戰後的法國和美、蘇、中、英四國並列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中;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合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試圖以歐洲聯盟的形式強化自身在美、蘇兩極之間的話語權;1960年2月13日法國在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中的拉甘核試驗場成功進行了首次核試驗,成為世界上繼美、蘇、英之後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64年1月27日法國不顧美國的反對執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就此成為西方大國中率先與新中國建交者......時至今日法國依然是北約成員國中和美國保持相對距離的國家,但對這一距離也不宜過高估計——畢竟作為北約成語國的法國和美國在絕大多數時候還是利益趨同的,而法國自己也已較為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二流國家還是不足以真正和美國分庭抗禮的。

美國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出動陸軍3125人、海軍陸戰隊295人、戰艦2艘,為聯軍中出兵第五多的,也是迄今為止當初入侵中國的八個列強中現狀最好的。相比其他列強的侵略方式而言:美國更熱衷於通過經濟滲透和扶植親美的利益代言人來擴張勢力範圍,而不是直接以武力侵吞別國領土。在從中國獲得庚子賠款後美國又將其中絕大部分用於了中國的教育事業,美國此舉在當時還是一度在中國爭取到不少人心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經歷了飛躍式的發展:美國已是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疆域面積900多萬的龐大國家,人口也已發展到9800萬,在世界工業生產的相對份額中已超越原來的世界工廠大英帝國,躍居世界第一,軍隊人數也已增長到100000人並打敗了老牌殖民帝國西班牙,獲得了古巴和菲律賓等殖民地。應該說這時的美國已不滿足於僅僅扮演美洲老大的角色,美國正積極希望介入世界事務。在這樣的局面下加之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結盟墨西哥等美國眼中的挑釁行為使美國決定介入一戰。一戰後的美國已是一個世界級的大國,然而相比英、法這樣的老牌列強只具有相對優勢,仍不具備絕對碾壓的實力,所以在一戰後美國審慎地選擇回到孤立主義的老路上去。如果說隨著美國自身國力的發展提升,於是以一戰為轉折標誌著美國的孤立主義政策已然鬆動,那麼二戰則徹底終結了孤立主義——此後美國由美洲霸主向世界霸主轉型:二戰後美國成為國際體系中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外交政策也由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孤立主義原則被否定,"國際主義"成為美國外交決策的基礎。美國外交政策的多邊主義時代產生了。戰後美國多邊主義外交政策的基本理念為:通過維持西方聯盟,在一系列國際規則和原則的基礎上協調與盟國乃至與非盟國之間的政治經濟關係,同時強調通過建立國際制度、國際組織和國際機制來協調各國之間的國際事務。在美國政府的推動下強調國際多邊合作的聯合國於1945年成立,而戰後的西方軍事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在美國的主導下成立,通過佈雷頓森林體系美國成功構建起美元霸權,這一時期的美國還掌握著全世界最先進的核武器技術和電子通訊技術。然而隨著蘇聯戰後國力的穩步提升世界逐漸進入到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在上世紀70年代蘇聯甚至一度在全球範圍內主動出擊,而美國則在越戰失利後轉為守勢。1981年羅納德·威爾遜·里根上臺後適時推出推出星球大戰計劃:憑藉自己更為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太空武器競爭把蘇聯的經濟徹底拖垮。隨著蘇聯在1991年12月25日解體美國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是9,372,610平方公里,1997年修正為963萬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之後,位居世界第四;美國人口約3.2億,僅次於中國、印度,位居世界第三。這還不包括波多黎各、關島、美屬維爾京群島、美屬薩摩亞等海外領地。美國東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將其與其它大國隔開,在美洲大陸上只與加拿大和墨西哥接壤,這樣的地理區位實際上決定了美國其實是世界上最不容易遭受攻擊的國家。美國資源儲備豐富,是全世界資源儲備能自給自足的三個國家之一。從政治影響力上看美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是北約集團的領頭羊,是八國集團、二十國集團和美洲國家組織的重要成員。從經濟上看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經濟總量和全世界前二十位的人均國民收入,擁有全球最多的跨國公司,美國公司在全球五百強中最多的。美國基本實現了機械化農業生產:2009年共有農場220萬個,耕地面積9.2億英畝。2010年美國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6.5%。截至2009年美軍在全球設有六大戰區司令部,分別是北方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利爾,2012年3月9日出任)、中央司令部、歐洲司令部、南方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本土基地871個,其中海軍基地242個,空軍基地384個。2010年5月美軍建立網絡司令部,統一協調保障美軍網絡安全、開展網絡戰等與電腦網絡有關的軍事行動。美國是全世界九大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是全球唯一擁有自己的航母編隊的國家,具有將自己的軍隊投送到全球的能力。美國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領頭羊,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是全世界唯一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如果美國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我們尚無法切身感受,那麼美國文化輸出的軟實力我們應該隨時可以接觸得到:遍佈全球的肯德基、麥當勞、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風靡全球的好萊塢大片和美劇;每屆奧運會上璀璨奪目的獎牌.......

德國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出動陸軍300人、海軍陸戰隊600人、戰艦5艘,為聯軍中出兵第六多者。德國在參與八國聯軍侵華行動後曾狂妄地宣稱:要讓中國永遠懼怕西方的武力。然而現實卻是德國在1918年迎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中國趁機廢除了和德國之間的不平等條約,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多為日本佔領,喀麥隆、多哥由法國託管,納米比亞、坦噶尼喀成為英屬殖民地,盧旺達、布隆迪成為比利時殖民地,至此德國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與此同時德國本土也損失嚴重: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北石勒蘇益格經公投後迴歸丹麥;承認波蘭獨立並將取自波蘭的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歸還波蘭;東上西里西亞給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交給立陶宛;薩爾煤礦區交由法國開採15年,其行政權由國際聯盟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其合併;萊茵蘭地區劃為非軍事區;承認盧森堡的獨立。一戰後德國合計喪失了13.5%的領土。與此同時德國受到凡爾賽體系的嚴重束縛。從1929年開始德國深陷經濟危機的漩渦,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鼓吹消滅失業率和衝破凡爾賽體系的束縛,這使納粹黨獲得德國民眾的支持併成功取得了政權,然而最終納粹將德國人民引向了戰爭。1845年德國戰敗後阿爾薩斯和洛林再次歸還法國;馬爾梅迪-歐本地區則還給比利時。1947年10月由法國一手扶植的薩爾保護國成立,直到1955年薩爾地區的人民投票迴歸聯邦德國,儘管如此法國仍繼續佔有薩爾的煤礦直到1981年。根據同盟國方面在雅爾塔和波茨坦兩次會議上的決議:所有奧得河-尼斯河一線以東的地區都不再為德國所有,這使德國東部1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劃入波蘭,與此同時康德的故鄉——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則劃歸蘇聯,至今仍是俄羅斯的飛地。二戰後的德國不僅損失了大量領土,剩下的國土還一分為二,直到1990年東、西德才重新統一。如今的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實際上德國人憑藉他們科學嚴謹的國民精神和強勁的工業實力使得自己無論在經濟或是軍力方面都絲毫不弱於英、法兩國,只不過作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受到一定的限制,由於不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德國的國際政治影響力相對弱於英、法。

奧匈帝國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出動陸軍100人、海軍陸戰隊294人、戰艦4艘,為聯軍中出兵第七者。奧匈帝國是在1867年由奧地利帝國改組而來:和歷史上其他帝國所不同的是奧地利帝國並不是一個金戈鐵馬馳騁沙場打出來的帝國,奧地利皇室哈布斯堡家族有一句格言“讓別人去打仗;快樂的奧地利人喜歡結婚”。奧地利通過政治聯姻的手段建立起了一個囊括現在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北意大利、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和波蘭的加利西亞等廣大地區在內的國土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120萬的龐大帝國。隨著奧地利帝國的擴張在其國內出現了比較尖銳的民族問題:奧地利本來是德意志民族的一個分支,然而通過政治聯姻將中歐大量斯拉夫人國家合併到奧地利皇室的統治之下。1859年在撒丁王國發起的意大利統一戰爭中奧地利被從意大利北部的倫巴第地區逐出。七年後奧地利又被普魯士打敗,從而被迫放棄對德意志諸邦的領導權。在被排擠出德意志邦聯後奧地利轉而同境內的第二大民族匈牙利人大臣妥協——奧匈帝國這一二元制帝國由此誕生:奧地利皇帝和總理兼任奧匈帝國皇帝和總理,在軍事、財政、外交三大權力的執行上由位於維也納的帝國政府控制,除此之外在其它方面構成帝國的兩大主體奧地利和匈牙利則保持高度的自治,彼此互不干涉。匈牙利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政府和議會,然而儘管匈牙利這個帝國境內第二大民族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帝國境內還有很多斯拉夫系的民族,他們的人口數量加起來超過了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的總和,但卻處於政治上無權的地位。19世紀晚期在奧匈帝國南部的巴爾幹半島上希臘、阿爾巴尼亞、黑山、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紛紛擺脫原宗主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而獨立。對這一幕奧匈帝國其實是不願看到的,尤其是其中的塞爾維亞更是被奧匈帝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因為塞爾維亞一直試圖建立一個統一的南部斯拉夫民族的國家,而這實際上是在鼓勵奧匈帝國境內的斯拉夫民族爭取獨立地位。本來已被國內民族問題搞得焦頭爛額而無意繼續擴張的奧匈帝國為了在本國境內的南部斯拉夫人聚居區和塞爾維亞之間構建緩衝區而佔領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而塞爾維亞將此舉視為對南部斯拉夫民族的侵略行為,就這樣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之間的矛盾日積月累,終於在1914年6月28日這種矛盾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以一聲槍響爆發出來——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波在這裡刺殺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由此引發了奧匈帝國於當年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一直鼓吹泛斯拉夫主義的沙皇俄國立即站在自己的斯拉夫兄弟塞爾維亞一邊對奧匈帝國宣戰,威廉二世統治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則作為奧匈帝國的盟友對俄宣戰,同沙俄訂有協約的法國也隨即對德宣戰,此後比利時、英國、希臘、黑山等國相繼捲入戰爭,戰火甚至從歐洲蔓延開來:美國、日本、中國、泰國等都被捲入了這場戰爭,後來人們管這場戰爭叫做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持續了四年,最終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集團戰敗告終。1918年10月4日奧匈帝國議會的議員宣佈所有帝國的民族都享有自決權。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在布拉格成立;10月29日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在從奧匈帝國獨立出來後同塞爾維亞合併組建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並於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11月2日匈牙利也宣佈脫離二元制帝國;而作為帝國核心區域的奧地利事實上早在10月21日就已自行成立了“獨立的德意志奧地利國家臨時國民議會”,可想而知這樣的行為對帝國境內的非德意志民族的離心傾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除了上述獨立建國的地區之外,原屬奧匈帝國的蒂羅爾州併入意大利,伏伊伏丁那併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特蘭西瓦尼亞併入羅馬尼亞,加利西亞併入波蘭。

意大利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出動陸軍5人、海軍陸戰隊80人、戰艦2艘,這就基本屬於打醬油的角色了。意大利一直是列強中的破落戶,甚至曾被東非小國埃塞俄比亞擊敗過。1912年意大利勉強奪取了北非的利比亞和愛琴海羅德諸島後自以為可以加入列強瓜分世界的行列,結果卻在和法國爭奪突尼斯的過程中遭遇挫折,隨即意大利同法國的宿敵德國和奧匈帝國組成三國同盟,然而真當一戰爆發後意大利卻在英、法的利誘之下加入協約國方面作戰。然而意軍在一戰中的表現實在不敢令人恭維:從1915年6月23日直到1917年9月意大利一共發起過11次伊松佐河戰役,這其中絕不多數時候意軍都保持著奧軍的兩倍規模,卻在付出100萬傷亡後未能突破奧軍防線。也許正因為如此在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列強只是將原屬奧匈帝國的蒂羅爾州給了意大利,除此之外意大利一無所獲,意大利沒反思自己在一戰中的表現而是就此心懷不滿。1921年墨索里尼的法西斯黨奪取了意大利政權,隨著納粹勢力在德國的發展意大利和德國結盟以挑戰當時的國際秩序。然而當二戰爆發後意大利再次重演了在一戰中的糟糕表現,以致於如今仍被戲稱為“豬隊友”。二戰後意大利經濟以3倍於二戰前的增長速度飛速發展,被當時的西方媒體稱之為阿爾卑斯山南面的奇蹟,在當時只有日本和聯邦德國增長速度比意大利更高。70年代由於紅色旅等恐怖組織的猖獗以及石油能源產品大幅漲價意大利的經濟開始疲軟,進入90年代又遭遇了經濟和政治危機,成為“笨豬五國”之一。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入侵清朝的八個國家,也即1900年的八國聯軍,這八個國家分別是英國、美國、日本、奧匈帝國、意大利、沙皇俄國、德國和法國。

為了制止義和團對外國在華勢力的排斥(盲目殺洋人、拆教堂、扒鐵路),保護列強在華利益,同時為了擴大在華利益,七個在當時排得上號的強國發動了針對清朝的侵略戰爭,外帶一個打醬油的。

一百多年過去了,這八個帶給中華民族災難的始作俑者,發展也大相徑庭。

英國

曾經威震天下的日不落帝國,卻在一戰、二戰中元氣大傷,從帝國神壇跌落,全球各地的殖民地紛紛獨立,雖然大多奉英王為主,加入英聯邦,但英國對這些國家的內政,已經插不上手了。

殖民地丟了,國內其實也很亂。1919年,愛爾蘭爆發獨立戰爭。1921年,英國和愛爾蘭簽署《英愛條約》,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

1937年,愛爾蘭正式獨立,英國的全稱改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雖然公投結果是留在英國,但也表明了英國的分裂傾向。

目前,英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作為英聯邦元首國、歐盟、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範圍內有相當影響力的大國,但也只能跟著美國屁股後面轉悠。

美國

美國是八個國家中混得最好的,當初雖是列強,但卻被英國等壓著,只是二流強國。

經過一戰和二戰的經營,美國搖身一變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昔年仰視的大哥們都成了它的小弟,一直延續至今。

二戰後還有蘇聯跟美國爭鋒,但隨著蘇聯解體,美國風光一時無兩,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並且當起了世界警察,凡是它認為不對的國家,那都要出手教訓一二。

日本

日本算是中國的鄰居,卻也是出手最狠的,在八國中出兵最多,戰後獲得的巨量賠款更是使得其國力進一步上升,更助長了其勃勃野心。

接下來的八個世紀,日本經歷了從上升到毀滅的的過程,一切都是源於他們自身的瘋狂。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日本發起日俄戰爭,勝利;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然後一而再再而三地侵略中國,都因中國的不抵抗而取得重大戰果,最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卻以戰敗告終,被美國佔領。

在美國佔領期間,日本革除了封建殘餘,國體從帝國變成國,但卻唯獨沒有學到認錯的精神。

現在是世界經濟第三強國,屬於經濟巨人、政治侏儒。

奧匈帝國

一戰前的奧匈帝國是歐洲經濟和軍事強國,但是內部民族矛盾、地區矛盾複雜。

一戰期間,奧匈帝國屢屢戰敗,最後帝國崩潰,分裂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徹底滅亡。

目前,由奧匈帝國分裂出來的國家大部分為歐洲中等發展程度的國家。

意大利

意大利是列強中的矮子,即便是清朝也不慫意大利,參加侵華戰爭就是跟著大佬們撈油水,屬於打醬油。

但意大利卻是見風使舵的典型,一戰和二戰一見風頭不對,立刻轉換陣營,因此兩次大戰都沒能給其造成致命傷害。

目前,意大利是歐洲經濟大國,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意大利共擁有4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其文化也極其強大。但是深陷經濟困局,成為笨豬四國之一,移民問題也困擾著意大利,其影響力並不強。

沙俄

沙皇俄國號稱第三羅馬,是歐洲傳統強國和當時世界列強之一。1904年,沙俄在日俄戰爭中失敗。

1914年8月,政局動盪不定的俄羅斯參加一戰,不堪的戰局直接導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沙皇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沙俄滅亡。

俄羅斯共和國(俄國臨時政府)隨即成立,但同年就被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推翻,蘇俄取而代之。

在肅清國內外反對勢力後,蘇俄於1922年成立蘇聯,並以計劃經濟體制迅速發展,成了一個重工業和軍事上的強國。

二戰蘇聯被德國打得差點滅國,但苦盡甘來,二戰結束後,蘇聯成為世界上唯二的超級大國,並與美國展開冷戰。

由於蘇聯經濟長期失衡、政治體制僵化等原因,最終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的法統,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但其問題至今沒有解決。

目前,俄羅斯是軍事強國、經濟矮子。

德國

1900年後,德意志帝國繼續發展,並與舊的列強發生爭端,發動了爭奪殖民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戰敗後,德國帝制崩潰,領土被割讓不少,要承擔大量賠款,還被加以層層限制。

19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希特勒趁機上臺,迅速恢復國力,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戰敗後,德國被分區佔領,並分裂成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部分,成為冷戰的前沿地區。

冷戰結束後,德國實現統一。

由於對二戰反思深刻,德國得到了世界的理解,並藉助歐盟,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國。

法國

八國聯軍侵華時,法國是第三共和國時期,隨後經歷一戰,成為戰勝國,但卻得不償失。

二戰前,法國陸軍號稱世界第一,結果三個月投降,隨後,法國經歷了傀儡政府和流亡政府,在二戰後成立第四共和國,幾年後又成立第五共和國,直至目前。

法國聯合德國推動建立了歐盟,並藉助歐盟、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成為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大國。

百年滄桑,八個國家有一個徹底滅亡,五個國體更替,今時不同往日,曾經被他們蹂躪欺辱的清朝已經蛻變成傲立於東方的巨龍。


平沙趣說歷史


八國聯軍是指英、美、法、德、俄、日、意、奧。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清政府此時內憂外患,而西方列強趁機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藉口,對中國進行燒殺搶掠,企圖吞霸中國。事後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訂了《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的簽訂讓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則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人的不斷反抗,終於有了今天強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我們並不能因此而驕傲,更要吸取古人的教訓,為祖國多做貢獻。

因為這所謂的“八國聯軍”侵華之後還要求中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釐,本息共計約9.82億兩。如今他們現在依然過得很好。

英國:

英國是八國聯軍侵華的發起人,當年他們派遣了海軍2020人、陸軍10000人、戰艦8艘,雖說大部分為印度人,最後英國得到50620545兩白銀。

現如今英國依舊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尤其是生活在英國的居民,他們的生活水平遠遠高出中國,並且又有著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國土面積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GDP總計高達3萬億美元,完全屬於一個高收入經合組織國家,他們人均壽命也達到了81歲。

美國:

美國當年派遣了海軍295人、陸軍3125人,戰艦2艘,人員也大多是菲律賓人,辛丑條約簽訂後分得32939055兩白銀。


現如今的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國土面積高達963萬平方公里,人口3.2億,人口不多,但確實是超級大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在國際上都是數一數二的,GDP總計高達17.42萬億美元。美國現如今也擁有整體實力最強大的軍隊,經濟、政治、軍事都在國際上有著極強的影響力,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

法國:

法國當年派遣了海軍390人、陸軍3130人、戰艦5艘,人員也大多來自印度支那,辛丑條約簽訂後分得70878240兩白銀。


法國也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和英國類似,同樣是四大經濟體之一,人民生活水平高,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五,更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工業極其發達,尤其是在核電、航空、航天和鐵路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也是貿易大國,外貿進出口總額排名世界第五,人均收入高,壽命長。

德國:

德國當年派遣海軍600人、陸軍300人、戰艦5艘,辛丑條約簽訂後分得90070515兩白銀。


德國是歐洲聯盟國家裡人口最多的國家,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除了本國人民極高的生活水平之外,德國在科學與研究方面也十分發達,尤其是汽車製造業,給德國所帶來的經濟是巨大的。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也是世界第四大經濟大國,,更是全世界第三大出口國。農業已經到了全自動化的程度,相比起中國,可以說是拉開了一段距離了。

俄國:

俄羅斯當年派遣海軍750人、陸軍12400人、戰艦10艘,戰後瓜分中國130371120兩白銀。


俄羅斯是現如今世界疆域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有1707.54萬平方公里,現如今俄羅斯軍事實力在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經濟排名並不高,已經跌落到第十,但是俄羅斯在整個世界也極具影響力,無論是軍事方面還是科技方面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的。

日本:

日本當年派遣了海軍540人、陸軍2030人、戰艦20艘,是八國聯軍裡輸出最多的國家,辛丑條約簽訂後分得34793100兩白銀。

日本國土總面積只有37.8萬平方公里,卻擁有1.26億人口,同樣是資本主義國家,軍事實力排名世界第四,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目前仍是僅次於美國、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意大利:

意大利當年只象徵性的派了海軍80人、陸軍5人、戰艦2艘,戰後分得32939055兩白銀。

現如今意大利同樣是資本主義國家,國家作為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家,意大利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第八貿易大國、第八齣口大國,現在尤其是旅遊業發展極為迅速。

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當年派遣海軍294人,陸軍100人、戰艦4艘,戰後所得白銀4003920兩。

奧匈帝國在一戰之後解體、分裂為多個國家。在其領土上新成立了四個國家: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同時其部分領土被意大利、羅馬尼亞、波蘭和南斯拉夫佔領。


羽評歷史


其他答主回答的都是這八個國家現狀如何,其實這根本不用普及,當年的英法德意日俄美奧八國中,除了奧匈帝國解體之外,其他的都是發達國家,現狀大家也基本清楚。

有必要講講的是,當年侵華的那八個政權,現在怎麼樣了?

簡單的說,除了大英帝國和美利堅合眾國之外,其他八個政權,全亡國了。

一:奧匈帝國


最慘的,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本來也曾風光過,它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血統延續,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佔據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諸多國家,後期還佔據了巴爾幹半島。因為哈布斯堡家族兼任了這些國家的國王,所以聯合組成了奧匈帝國。

在歐洲歷史中,奧匈被認為是傳統強國之一,土地面積僅次於沙俄和土耳其,是西歐第一大國,人口位列歐洲第三。所以當年的奧匈,是以列強之一的身份侵略中國的。

但僅僅在八國聯軍侵華的十幾年後,1914年,奧匈帝國與德國結成聯盟挑起了一戰,在與英法拉鋸四年之後,最終以奧匈的全面潰敗和帝國解體告終。各個成員國不再忠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驅逐了舊奧匈皇室,現在的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等十個國家都曾經是奧匈帝國的領土。

二:大日本帝國

關於日本侵華的歷史,我們中國人都十分了解。日本在八國聯軍之前,就已經與中國發動了甲午戰爭,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走了臺灣。辛丑條約之後,又逐步侵華,與俄羅斯爭奪東三省,最後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全面侵華,直到1945年二戰勝利徹底崩潰。

習慣上,從明治維新到二戰結束這段歷史中,我們將天皇說了算的這段時期稱之為大日本帝國。但在1945年以後,戰敗國日本完全聽從於美國的指揮,於1947年放棄了大日本帝國的國號,改稱日本國。


三:德意志第二帝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普魯士帝國的延續,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德國是最積極的幾個國家之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駐華大使被清兵殺死。

德意志第二帝國和奧匈帝國一樣,都在一戰中戰敗,一敗塗地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此亡國。1918年德皇威廉二世退位,流亡荷蘭,魏瑪共和國成為了德國的合法政權,直到十幾年後法西斯上臺德意志第三帝國建立。

四: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在普法戰爭之後建立,於1870年建國,是法國曆史上第一個長久存在的共和國,奠定了法國共和制的基礎。八國聯軍侵華時,正處於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強盛期。

1940,納粹德國閃擊法國,繞過馬奇諾防線直撲巴黎,39天即粉碎了法國的抵抗,法國就此亡國。戰後戴高樂建立的新法國,被稱作第四共和國。

五:沙俄

八國聯軍侵華時,俄國也是最積極的幾個國家之一。實際上沙俄的歷史非常長久,達五百餘年,正式的稱呼叫做羅曼諾夫王朝,只不過他們的皇帝稱沙皇,所以我們一般稱沙俄。

同樣作為封建帝國,沙俄的好日子也沒過太久,十幾年後的1917年,由於一戰中的全面崩潰,俄國內部的矛盾空前激烈。1917年爆發的二月革命讓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簽署了退位協議,沙俄滅亡。幾個月後的十月革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處死。

六:意大利帝國

意大利帝國是在1861年意大利統一之後建立的君主制帝國。 1900年侵華之時,意大利也就屬於一個打醬油的角色。1922年,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黨獲得了政權,直到1943年墨索里尼逃亡,這段時間被稱之為“法西斯意大利”,1946年二戰結束後,意大利人民厭倦了君主制,投票終結了意大利帝國,建立了意大利共和國存在至今。

七: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1900年正處於它的巔峰期。不過以後的百年裡,就是一個英國不斷墜落的過程。

1914年英國參與了一戰,雖然四年後戰爭勝利,但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人員大量死亡,黃金儲備財富儲備大量流失,英國元氣大傷。

可是僅僅二十年後,1939年二戰爆發,英國又捲入了二戰,這次更加徹底,戰火燒到了英國本土,百年來積攢的財富蕩然無存,黃金儲備全部告罄,如果戰後沒有美國輸血,英國差點挺不過來。

這樣的國家,自然無法維持海外殖民地,英國在戰後實力大減,全球殖民體系崩潰,幾十個國家都脫離了英國統治。

今日的英國,早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風光,當年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如今只剩下了不到十艘戰艦,老大帝國雖然還沒亡國,但是也徹底淪落為普通國家了。

八:美利堅合眾國



與英國正相反,美國百年來走的是上升之路。

八國聯軍侵華時,美國是一種撈一把就走的心情,並不積極。戰後還退還了中國諸多的賠款,還用這筆錢建立了清華大學。

一戰之時,美國大發戰爭財,猛然從二流國家升級為一流國家,還擁有了戰勝國的名頭。二戰中,美國本土未遭到戰火,損失最小得力最多,一舉奠定了超級大國的地位。

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唯一擔憂的對手失去了,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統治著“一超多強”的世界秩序到如今。


小約翰


1900年6月,清朝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以為西方列強要幫助光緒皇帝奪她權,憤怒之下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匈十一國列強同時宣戰,由此引發了英、美、法、德、意、日、俄、奧八國聯軍侵華。

結果我們也知道了,慈禧倉惶“西狩”,八國聯軍一路打到了紫禁城內。接下來就是簽訂《辛丑條約》,又是賠款、又是劃定使館區。

時至今日,距離《辛丑條約》簽訂已經過去近120年,我們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落後國家,愈發強大。那麼當年組成聯軍的八個國家現在又是怎麼樣的一副光景?


美國

當時的美國,在世界上還只能算第二流的強國,距離英國這樣老牌強國還有不小的差距。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歐洲的主要強國都捲入了戰爭,美國則是坐收漁利,大發戰爭財。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一躍成為頂級大國。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的綜合國力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了,並一手主導了戰後體系的建立,成為巨無霸。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四處指手畫腳。但凡有戰爭爆發的地方,都能看到山姆大叔的身影。

順便說一句,美國時最早退還庚子賠款的國家,並利用退款在中國建立了12所大學,其中就包括清華大學。


俄國

當時的俄國還是沙皇時代,雖然是歐洲國家,但一直以來被排斥在歐洲的主流之外。

沙俄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是在戰爭的末期,爆發了十月革命,沙俄由此被革了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由此建立。


蘇聯在建立之後,經濟取得了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在艱難抵禦住了德國的進攻後,隨後展開了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和美國扳手腕的國家,但最終還是以解體告終。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蘇聯的大部分國土和軍事力量,但已經不復昔日的輝煌,淪為世界上二流強國。

但是俄羅斯的強硬態度和野心,倒是和當年的沙俄、蘇聯並無什麼區別。


英國

英國在經歷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經不復昔日的日不落榮光,成為了美國的鐵桿小弟,無時無刻不跟在美國的身後。基本上只要有美國人摻和的地方,都能看到英國人的身影。最近兩年,英國又脫離了歐盟,專心跟著美國混。

但不管怎麼說,英國畢竟還是發達國家,國民的生活水平遠超一般的發展中國家。


法國

歐洲大陸的老牌強國,當年一直和英國爭奪老大的地位,但一直沒有爭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已經初顯沒落之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則是被德國吊起來打。

二戰之後,出於各方面的原因,法國被拉進了聯合國五常,跟在美國身後混了一段時間。然後就開始跟美國鬧點小別扭,不太想依附於美國。現在的法國,依舊位於發達國家的行列,是歐盟的兩個巨頭之一。


德國

這個國家還是有點厲害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國,然後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橫掃歐洲大陸,最後又失敗,國土也分裂成兩塊(東德和西德)。

隨著美國的歐洲復興計劃,西德重新開始復興;隨著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在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面前的驚天一跪,德國人正視了自己在戰爭中罪惡,獲得世人的諒解。

如今的德國,國土已經統一,經濟上也成為了歐洲的領頭羊,是歐盟除了法國之外的另一個巨頭,是歐盟真正的發動機。


意大利

羅馬帝國的輝煌已經遙不可及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被人戲稱為是來搞笑的。如今的意大利,雖然經濟不算怎麼景氣,移民問題也是日趨嚴重,但不管怎麼說還是發達國家,位列G7(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意甲也是足球界的五大聯賽之一。


日本

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與世界接軌。在甲午海戰中,日本打敗了看起來龐大的北洋艦隊,大大的刺激了日本人侵華的野心,給中國人們帶來深重的苦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人三線作戰:一方面大舉進攻中國,一面偷襲美國珍珠港,一方面進軍東南亞。最終,在美國丟了兩顆原子彈之後,無條件偷襲。

二戰結束後,在美國的主導下,日本開始重建。通過美國的輸血,日本快速完成重建,並且迎來了經濟的騰飛,是當今世界的第三大經濟實體,頂尖的發達國家。

如今的日本,軍國主義開始復甦,歪曲侵華的事實,供奉戰犯,值得我們警惕!


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作為當時歐洲的強國之一,也是有著光鮮亮麗的外表。因為繼承人被刺殺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宣佈解體,最終解體為10個國家: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波黑。

這個10個國家裡面有5個發達國家:奧地利、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


小鎮月明


侵略清朝的八個國家分別是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國)、德意志帝國(德國)、俄羅斯帝國(俄國)、日本帝國(日本)、意大利王國(意大利)、奧匈帝國。

英國原先很強大,是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後來脫歐,現在是二流國家。

美國因為一戰沒有捲入戰爭,悶著賺錢,又經過二戰以後樹立起自己的國際地位,是世界第一霸權國家,直到現在還是。

法國以前和英國一樣都是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但現在也不行了,不過在歐盟中與德國一起還是老大。

德國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後來分裂成東德西德,後又統一,現在在歐盟中經濟實力最強,是歐盟中的老大。

俄國一戰後被推翻,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就是蘇聯,後來由於美國的顛覆以及國內經濟形勢極端惡化導致解體。分裂成許多的國家,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體,領土和人口都大大縮減,俄羅斯的經濟非常落後,但是因為它繼承了前蘇聯的核武庫,因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它還是比較忌憚的。

日本由於二戰的失敗,被美國所控制,直到現在還對美國馬首是瞻,日本由於是個島國,再加上戰爭原因,與俄羅斯,韓國都有領土爭端,二戰後還霸佔了琉球群島,還佔據了我國的釣魚島,日本在經濟,科技方面在亞洲還是比較靠前的。

意大利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戰鬥力非常弱,以前如此,現在也一樣。現在在歐洲國家中,經濟還行,但沒有影響力。

奧,匈帝國後來分裂成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法克等國家,在歐洲屬於中等程度國家。


樂樂愛收藏


這裡說的應該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的“八個國家”,分別指美英法、德意日和俄奧。就像人類歷史上的很多規律一樣,國家的興衰更替也是一個正常的社會規律。(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這八個國家,做為清末帶給中華民族災難的始作俑者,發展也是有好有壞,在他們活躍的年代,八國有“世界八強”之稱,也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八個國家,世界舞臺的主要參與者。

這八個國家間的合縱連橫構成了國際事務關係的主流,也深刻影響著世界局勢的發展。

不過具體到每個國家,也是各有好壞,冷暖自知。

先說滅亡了的奧匈帝國,顧名思義,也就是現在的奧地利與匈牙利的合體,有二元帝國之稱,不過世界性的戰爭是大國的洗牌器,每一次的世界大戰都會有大國被解體,甚至消亡。

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遇刺,點燃了一戰的導火索,戰後奧匈帝國不但沒復仇,還成了第一個解體的“八強”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一分為四,分別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後來捷克和斯洛伐克又合二為一。

再就是沙俄,沙俄也是世界上的老牌帝國,通過幾代領導人對土地近乎痴狂的擴張侵佔,成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領土大國。僅清政府割讓給沙俄的領土就在160萬平方公里以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受害者”也有沙俄,戰爭末期國內爆發革·命,沙皇被逐。

有人憂愁有人喜,在這次大戰中,美英法可以說是獲利者,不過這裡面有真獲利者和假獲利者,比如說英法,雖然看似混的風生水起,其實不過是在戰敗國包括德國倒黴的時候,英法趁機落井下石的結果。

這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其中獲利最大的莫過於美國,雖然這一時期說話還達不到說一不二的地步,但基本上已經獲得參與大國決策的入場券,成為舉足輕重的大人物,為二戰後美國徹底成為世界霸主奠定了基礎。

德日意作為一戰時期的失意者,成為二戰的推手,但現在都還好吧,至少國家還在,不想俄奧,都日月換新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