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劃分爲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湛江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北鄰廣東茂名市, 西北接廣西區,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相望,三面環海,西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居粵桂瓊沿海地區中心,是中國大西南的主要出海口,又是我國通往東南亞、歐洲、非洲、大洋洲航程最短的重要口岸。在亞太經濟圈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緣經濟戰略位置,是我國營批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先後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綠化達標城市"、"廣東省衛生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榮譽稱號。

湛江在歷史上以古老的海濱商鎮而著稱,徐聞港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上溯到公元前4000年,殘存的古代文化遺蹟昭明:自古以來湛江便和華夏文明血脈一道跳動。 始皇三十三年,在嶺南設置象郡,統轄湛江。1983年9月,湛江地區與湛江市合併,為新建制湛江市,轄雷州半島5縣,從此,揭 開了湛江市經濟建設新的一頁。

湛江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包括熱帶風光、海島、海灘、文物古蹟、水庫、水上和溫泉等類型的資源。氣候宜人, 不少岸帶有潔白細柔的地灘、蔚藍清澈的海水,是海濱浴場的良好場所。目前,全市已開辦的旅遊區有:湖水清沏、青山環抱、古剎奇立的天然火山口湖——湖光巖; 浩瀚如煙海的鶴地水庫;反映歷史古蹟的雷州西湖和雷州城;栽植了數百種珍樹奇木和名花異果的熱帶作物試驗站;平坦潔淨的南三島“碧海銀灘度假中心”和“天然樂園”,東海島飛龍灘海水浴場;徐聞白沙灣和吳川吉兆“月牙海灣”、王村巷、吳陽海濱浴場等。全市目前加緊建設旅遊點,優越的旅遊資源將得到充分的發揮。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歷史沿革

據出土文物考證,湛江轄地遠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約4000年前夏、商之間)便有了人煙[1]。遂溪縣鯉魚墩貝丘遺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居住遺址,是雷州半島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2]

秦皇統一中國後,湛江轄地歸屬象郡。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聞、海康、遂溪三縣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兩縣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

至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直至清代,屬雷州府,北部兩縣先後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府。

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國脅迫中國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雷州府的遂溪、高州府的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範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法國殖民當局又根據最早進入廣州灣的法軍軍艦“白瓦特”(Bayard,又譯“白雅特”)號,將廣州灣城命名為“白瓦特城”(Fort Bayard)。

民國32年(1943年)2月,復為日本侵略軍佔領,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

1945年8月18日,中法簽訂《交收廣州灣租界地專約》,經歷法國和日本47年管理的廣州灣重新迴歸中國。從這一年起,廣州灣正式改名為湛江市。[3]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1946年2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十四區行政督 察專員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續解放湛江全境。

1949年12月初,中共南路地委、廣東省南路專員公署在廉江成立,轄湛江市、北海市和欽縣、防城、合浦、靈山、海康、遂溪、廉江、化縣、吳川、梅茂、電白、茂名、信宜縣;同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南路公署遷湛江市赤坎。

1950年4月1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8月,南路專員公署改為高雷專員公署,轄徐聞、海康、遂溪、廉江、化縣、茂名、信宜、電白、梅茂、吳川縣,劃出合浦、靈山、欽縣、防城4縣設合浦專區。

1951年4月,門市,中共高雷地委劃歸中共粵西區委領導。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1952年11月,中共粵西區委和粵西行政公署由江門遷至湛江市赤坎,轄湛江市和台山、開平、恩平、陽江、陽春、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遂溪、海康、徐聞、東海縣,中共高雷地委和高雷專署同時撤銷。

1956年2月,中共粵西區委改為中共湛江地委、粵西行政公署改為湛江專員公署,轄湛江市和徐聞、海康、雷東、遂溪、廉江、化縣、吳川、電白、陽江、陽春、信宜、茂名縣。

1958年10月,中共湛江地委和合浦地委、湛江專署和合浦專署合併,改稱為中共湛江地委和湛江專員公署,轄湛江市、茂名市、北海市和合浦、浦北、靈山、欽縣、防城、東興各族自治縣、欽北壯族自治縣、徐聞、海康、遂溪、廉江、吳川、化縣、茂名、信宜、電白、陽江、陽春縣。

1965年6月,國務院決定將合浦、靈山、東興各族自治縣、欽州壯族自治縣和北海鎮從廣東省湛江專區劃出,設立欽州專區,歸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

1983年9月,湛江地區建制撤銷,湛江市和茂名市改為省轄市,實行市領導縣新體制。原湛江地區所轄的吳川、徐聞、海康、遂溪、廉江縣劃入湛江市;電白、化州、高州、信宜縣劃入茂名市;陽江、陽春縣劃入江門市,後又劃出成立陽江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