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酒科普貼|從「10萬內國產車崩盤」看魯酒接下來日子

魯酒科普貼|從“10萬內國產車崩盤”看魯酒接下來日子

B2這個貨,是很多人小時的仰望,30年後依然是無數人的羨慕。B2是個符號,高端的路只配少數人走。

魯酒令,關注魯酒運營之道,不拍馬。(邀您關注頭條號:魯酒令)

距離上次寫東西,已經有約4個月沒更新魯酒令了,很多朋友留言,也沒有及時回覆。抱歉。

這四個月,我幹嘛去了?向各位做個彙報,我走了一圈山東的瞪羚企業(近期山東評出的成長性較好,有核心技術,有獨角獸潛質的高新技術中小企業。)走了20多家山東投融資公司,像黃金投資、藍海投資等。與企業家和金主們簡單請教了下,這一圈下來看到了聽到了一些東西。

尤其是結合這幾個月來,國內和國際形勢的變化,經濟低迷、房地產、流動性、槓桿問題、貿易戰、芯片問題、各種左右的觀點、還有對於山東未來的看法、山東落後的癥結等等問題,各方結合了下,今天給大家聊聊,一篇文章聊不完,近期會陸續一些文章聊。當然,還是要結合魯酒來聊。或許對於做白酒生意的人,對於魯酒企業,對那些要佔位中高端品牌的酒企,有點啟發。

先說,這幾天一個車市的問題,8月8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召開了7月份汽車市場研討會,會上發佈了有關於7月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報告顯示,7月乘用車銷售156.7萬萬輛,同比下滑5.5%,同時環比下滑7.1 %。如果大家關注車市的話,你的朋友圈肯定也有很多人分享這樣的觀點:10萬以內的車有崩盤的趨勢。

對於這個問題,我看到一些分析,有些人說現在並非旺季;有些說隨著消費升級和換購潮,10萬以內的車肯定越來越沒出路;還有的說10萬以內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富人看不上,窮人買不起,這種觀點,魯酒令挺贊同,尤其是走了這一圈企業和金融機構之後,發現咱們窮人還真是兜裡沒多少錢了。

總體來看,我比較傾向10萬以內的車即便不是崩盤,未來恐怕日子也越來越難過了,某汽的補貼過日子起碼不是個例。

10萬以內的車,屬於代步型車,也就是低端低檔產品,跟魯酒的狀況差不多,但是比魯酒狀況更難,因為品牌和產品上檔上價很難,發動機再怎麼鼓搗,核心專利還是外國的,其他集成組裝又沒有太大空間,所以很多品牌開始發力新能源汽車,想要換道超車,這就像酒企中部分品牌佈局紅酒一樣,佈局養生酒差不多。至於未來有多大空間,新能源汽車起碼要比酒企日子好過一些。畢竟一個是新動能嘛,一個還是傳統路子打轉轉。

不過,都說明一個問題,中低檔產品已經處在市場懸崖邊上了,這倒不是說沒有市場需求,而是說,中低檔產品抵擋風險的能力太差了。

對,魯酒令這裡要說的就是“風險”。想必大家關注這幾個月財經和宏觀層面動態的話,經常會看到“風險”這個詞,即便在某個企業、某個品牌的微觀層面,“風險”問題也已經來臨,這已經不僅僅是前幾個月魯酒令說的白酒資本、創新、產品、營銷、品牌等問題了,現在的問題更嚴重,是要首先考慮“風險”問題。

礙於某些原因,魯酒令就不展開風險這個事情了,酒企自然懂得。

你看看,這幾個月還有幾家白酒品牌在吹牛的?還有幾家是以前那樣的高姿態的樣子?

沒幾家了,或者說,沒有了。

先不說那些魯酒新單品如何,也先不提魯酒品牌的那些新動作,而是先去關心下魯酒酒企的那些管理者們,企業還穩不穩?或者說,你們看沒看到貌似魯酒這些酒企平穩發展背後的危險。

我相信,這些蹬羚企業和金融機構給我的一些視角,還是有點參考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山東目前在搞的新舊動能轉換,當然,不論具體叫啥吧,從山東到全國,迎來的新一輪產業迭代浪潮,與之前掛在嘴邊上的產業轉型升級大不一樣,事實已經證明,這幾年產業轉型升級的效果並不理想,白酒作為傳統產業就更不用說了,整個產業並沒有太大未來,除非出現強力人物和品牌,在擠壓中吞掉別人。而新舊動能一是要搶先佔位新一輪產業佈局,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二是要把那些散、弱、亂的產業進行整合,或者說人為把牆推到,大的就是要吃掉小的,不用忌諱。從這一點來說,新舊動能還是符合趨勢的,要把那些浪費資源的產業壓縮掉。

為什麼非得這樣殘酷呢?因為這種壓力不僅僅來自我們自身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內需環境,更重要的是國際形勢的變化,當然,全球性產業升級浪潮,一樣影響了世界人民。

所以,哪怕山東這一畝三分地有自己的環境和政策,也擋不住大形勢的洶湧來襲。

別再提什麼歷史和文化了,魯酒要做的是從企業治理層面的大視野升級,魯酒要活,只剩下強力人物的橫掃六國這一條路了,要幹這事,國井扳倒井,景芝,花冠,哪家能行呢?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