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连日来

《人民日报》、新华社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内蒙古日报》等多家

中央媒体和省市媒体

集中报道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

这些媒体刊发播出的

库布其沙漠治理报道

在广大读者和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大家一致认为

中宣部将我区库布其沙漠治理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典型

进行集中宣传

是对习近平总书记

生态文明思想践行者

生动实践的讴歌

宣传这一典型

对于全社会更加深刻地领会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大家纷纷表示

要深入学习弘扬库布其精神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道路

为构筑祖国北疆

万里绿色长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我们来看看大家怎么说

↓↓↓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一座精神丰碑

和林县林业局局长邢仝牢

库布其是沙区各族人民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用忠诚铸就的‘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精神坚守。我看了这几天的报道非常感动,深受鼓舞。今后5年,和林县将完成新造林10万亩,其中依托国家工程完成造林7.5万亩,重点解决山上治本的问题;依托重点区域绿化和植被恢复项目完成造林2.5万亩,重点解决身边增绿的问题;通过企业流转土地造林,结合政府投资,以经济林为主完成退化林分改造20万亩,重点解决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在造林树种的选用上,要由过去的生态景观型树种向生态景观经济型树种转变。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农牧林业水利局副局长于长宏

库布其从黄沙漫漫的生命禁区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是奇迹更是一种精神,它深深地触动了我们林业人。今后要继承和发扬这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提高辖区绿化面积,让城市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包头市天龙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崔贵明

绿富同兴画卷在沙海中铺展,标志着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库布其沙漠的成功治理,归功于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在国家相继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以来,库布其沙漠治理进入点面结合、遍地开花的新时期。库布其沙漠治理的精神和经验,对于我们今后在荒山治理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也让我们生态建设的信心更足了。

牧民何玉杰

我在电视中看了库布其沙漠治理报道,为库布其人治沙的精神所感动。沙漠中种梭梭可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既能绿化沙漠改善家乡的居住环境,又有经济效益。今后我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人民教师王建民

库布其所创造的绿色奇迹,是几代人坚持不懈努力的成果,库布其人‘顶着风沙不回头,盯着绿色加油干’的‘愚公’精神值得我们大力弘扬和学习。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一条治沙之路

乌海市林业局产业科科长李志英

库布其沙漠治理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牵头,产业发展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道路。乌海市目前的林产业正是走的这样的发展道路。只有实现绿富同兴,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增长,才能形成沙漠治理的良性循环,我们将学习借鉴库布其沙漠治理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乌海实际,继续探索实施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治沙之路。

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防沙治沙局产业科科长焦慧亮

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沙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这些年努力,乌兰布和沙区生态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从“十二五”至目前,每年完成的生态建设任务基本稳定在17—19万亩,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达230多万亩,形成了肉苁蓉、酿酒葡萄、现代农牧业、沙漠生态旅游、林光互补新能源发电等特色产业。今后将学习库布其先进的治沙经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把沙漠治理与发展高科技现代立体农业、清洁能源、乡村振兴、精准脱贫、观光旅游结合起来,在治理中开发,在开发中治理,力争走出一条生态环保、开发利用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新路子。

阿拉善宏魁苁蓉集团董事长祁成宏

多年来,为推动沙产业发展,在沙漠植绿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以肉苁蓉、锁阳为主的特色沙产业,目前企业已发展成为集梭梭种植,肉苁蓉接种,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肉苁蓉龙头企业。今后我们要好好学习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坚持生态建设与沙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改善生态环境、壮大企业实力,同时也要带动更多农牧民加入到治沙致富的行列中来。

包头市林业局副局长袁栩

包头市由于受地形、气候、工业发展等诸多客观因素制约,曾一度出现林草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发展加剧,生态承载力差,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针对全市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包头市相继启动实施了‘山北草原、大青山森林、黄河湿地’三大生态体系建设工程,推动生态保护工作深入开展。近年来,全市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近90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近42万亩,200万亩风沙危害面积和4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目前已完成退耕还湿1300多亩,全市湿地面积扩大到9.36万公顷,湿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障用水等方面的功能明显增强。而库布其防沙治沙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系统恢复和管理的范本,包头市林业局将认真学习库布其防沙治沙典型经验,持续推动全市由生态脆弱区向生态良好区的转变。

锡林浩特市林水局副局长侯树军

通过库布其治沙人的执着坚守,不懈治理,成功探索实践出可持续发展的库布其治沙模式,为我国生态建设留下了宝贵财富的同时,也成为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我们今后一定要借鉴库布其治理经验,结合锡林浩特市实际,为我市探索一条以生态建设与经济并重的防沙治沙之路。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一本致富之经

王爷地苁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军

梭梭是一种固沙效果明显的植物,而被誉为‘沙漠人参’的肉苁蓉寄生在梭梭根部,要想得到肉苁蓉,先得种梭梭,梭梭成活长大后防风固沙,这就是生态效益,在梭梭上接种苁蓉,不影响梭梭生长,一次接种,有序采挖,可以持续多年,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梭梭接种肉苁蓉亩均收入能达到6000元左右。这样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势必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现在肉苁蓉由人工种植到机械化种植,效率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积极带动种植大户发展沙漠甘草的种植,让更多老百姓尝到治沙的甜头,真正把沙漠利用起来,让沙漠披绿生金。

乌海市治沙总站站长董研生

治沙能不能成功,就看治沙人能不能耐得住寂寞,能不能坚持下去。库布其人‘顶着风沙不回头,盯着绿色加油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将秉持这种精神继续养护好甘德尔生态文明景区的每一颗苗木,保护好这片绿色生态屏障,让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成为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阿拉善左旗发改委主任田青山

库布其治沙,探索出一条‘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四轮驱动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目前我们旗发展特色沙产业也是走的这样的发展道路。近5来,我们在沙漠中种梭梭发展沙产业,通过实施百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农牧民及企业大力营造梭梭林发展沙产业,共完成接种肉苁蓉29.7万亩,接种锁阳14.4万亩,全旗牧民自发成立梭梭肉苁蓉种植合作社23个,培育了多家沙产业龙头企业,基本实现了‘沙漠增绿、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百姓增收’目标。今后我们将深入学习库布其沙漠治理的产业发展模式,继续探索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把阿拉善这道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筑牢,让阿拉善天蓝地绿水净景美,实现绿富国兴。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一个动人故事

杭锦旗治沙人张喜旺

我们库布其沙漠治理的经验不仅上了中央的媒体,现在还到了国外了,我太高兴了,因为这样就能帮助更多更需要治理沙漠的地方了,我们这里虽然曾经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比生命更顽强的,是我们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意志力,我们的治沙模式被推广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就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沙漠变绿洲的奇迹。

原杭锦旗交通局局长白富华

当年杭锦旗人民克服万千困难,在库布其沙漠上修起了一百多公里长的穿沙公路,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沙区群众的出行条件,让大漠变通途,更重要的是,由此铸造了“穿沙精神”,这是一种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有这种精神做指引,库布其沙漠治理才取得了今日的成就,而且他坚信穿沙精神会永不褪色,代代相传,是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国营白土梁林场王双喜

我所在的国营白土梁林场上了中央媒体了,这是何等的荣耀,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60年的治沙老场,23年的坚守,奉献了青春,我无悔。我们将继续发扬白土梁林场老前辈那种"舍小家、顾大家、先治沙、后治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初心不改,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守好这片绿海,守好我们的绿色长城。库布其,我们为你而自豪。

达拉特旗银肯塔拉景区负责人李布和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代又一代伟大的治沙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努力成果不仅值得珍惜,更值得我们在其基础上不断努力!库布其治沙成果有效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积极跟随国家的各项治沙政策,不断摸索最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治理方法;丰富沙漠生态产业链,充分发展旅游业,利用旅游业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生态产业,实现沙漠治理、沙漠生态林下经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将治沙工作进行得越来越高效,让库布其沙漠的绿色延续下去!

大学生李乐

库布其沙漠的成功治理,展示的不仅仅是人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充分发挥的聪明才智,更体现着人们对于治理沙漠、建设生态文明的毅力决心。过去这片被称为“死亡沙海”的沙漠,如今,已经筑起一道二百多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遏制了内蒙古和北京的沙尘,不但如此,这里还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做起了旅游产业,当地居民享受着生态环保与旅游发展的双重收益,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作为一名鄂尔多斯人,我真的感到由衷地自豪,由沙漠变回绿洲的‘中国奇迹’,真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登台上演、落地开花,这是来自大自然的丰厚馈赠,也是库布其治沙人精神的薪火相承。

环保工作者王程

中央各大媒体对鄂尔多斯治沙工作的详细报道和宣传,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近年来鄂尔多斯的环境变化,更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了鄂尔多斯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我为鄂尔多斯的治沙工作自豪,更为自己是一名鄂尔多斯人而骄傲。

网友也纷纷到各大文章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库布其的故事还在继续

人们想说的话

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但是大家牢牢记住了一句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并把这句话种在库布其

看它落地生根开出最美的花

关于这件事,内蒙古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来源:内蒙古日报 综合 鄂尔多斯新闻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等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编辑:李珍 董柏杰

校对:李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