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原陽縣委書記聯繫點成爲扶貧示範點

人民法治網河南訊(記者:王瑞平 王清平 通訊員:卞瑞峰 馬嘯)

脫貧難,灘區脫貧更難。原陽縣靳堂鄉南劉莊村離黃河北岸不遠,步行十幾分鍾就能看到滾滾東逝水,是一個最典型的偏僻灘區村,也是原陽縣脫貧攻堅工作中一塊“最難啃的硬骨頭”。

河南原陽縣委書記聯繫點成為扶貧示範點

8月9日,記者來到南劉莊,看到這裡瓜果飄香、牛羊成群、村容整潔、產業興旺,好一派富足祥和的喜人景象。

“以前我們村可不是這樣,出村沒路,灌溉缺水,生活缺錢!”在採訪中,群眾紛紛告訴記者,要感謝黨的扶貧政策,感謝各級扶貧幹部的辛苦付出,正是因為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才讓南劉莊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美、越來越富了。

“老郭”進家門,貧困戶喜臨門

“四月初一、四月二十九、五月二十三,這仨日子(均為農曆)俺記得清楚——去年不到倆月的時間,郭書記到俺家來了三趟!”

今年79歲的徐呈祖,夫妻倆都患有腦梗,兒子是四級殘疾,曾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2015年年底,郭力銘剛剛就任原陽縣委書記,就和他家結成了幫扶對子,成了出入他家最頻繁的“親戚”。

2017年“三夏”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襲擊了將要成熟的麥田。4月26日,郭力銘第一時間來到南劉莊查看災情,看到徐呈祖家3畝多麥子嚴重倒伏,拉著手安慰他不要擔心。

倒伏的麥子需要提前收割,也只有特定的履帶式收割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5月24日,在徐呈祖為找不著收割機著急上火的時候,郭力銘帶著6輛收割機來到他家,讓南劉莊和周邊受災的麥子全部顆粒歸倉。

倒伏的麥子賣相不好,低價也難出手。6月17日,郭力銘在徐呈祖家探訪時瞭解到這一情況,安排人對麥子除雜除塵,聯繫相關企業,讓受災的麥子賣了個好價錢。

“老郭進門,好事臨門!”徐呈祖說,郭力銘給他辦的好事說不完。在郭力銘的幫助下,他的兒子兒媳找到了工作,孫子孫女享受到了教育補貼,他對生活充滿了信心,2017年全家人均純收入達8200餘元,實現了順利脫貧。

黨委政府幫我,我幫貧困戶

黃河岸邊聽鴨鳴,鴨鳴裡邊有“真金”。今年鴨蛋每公斤最高賣到12.8元,平均每隻蛋鴨每天能賺0.4元,有8萬隻高峰期鴨存欄的原陽縣雨潤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天山樂得合不攏嘴。

但就在去年,鴨蛋行情持續走低,一天比一天賠得多,徐天山愁得吃不香睡不著。

當地黨委政府瞭解到這一情況,向縣裡作了詳細彙報,縣委因此專門組織相關部門在企業開起現場聯繫會,幫徐天山和其他企業分析市場規律,鼓勵他們堅定信心堅持下去。隨後,縣委又想方設法為徐天山協調到50萬元貸款,解了徐天山的燃眉之急。

不久,經過多方調研論證,村裡拿出50萬元政策資金,徐天山出資30萬元,共同修建一座800平方米的恆溫保鮮冷庫,產權歸村集體所有,徐天山按照50萬元的基準利率租用,租金全部用於幫扶貧困戶。

有了資金支持,又有了冷庫做後盾,徐天山決心放手大幹一番。如今,徐天山不僅自己逐步擴大規模、提升檔次,還帶動了17戶群眾發展蛋鴨養殖,為他們提供技術、供應飼料、尋找銷路。

“黨委政府幫我,我幫貧困戶!”徐天山說,沒有各級黨委政府的多次“雪中送炭”,就沒有企業今天的紅火,他作為一名有著19年黨齡的老黨員,也要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目前,徐天山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9個,精準幫扶周邊60戶貧困戶。

領導帶頭幹,引起“連鎖反應”

去年4月底,郭力銘為南劉莊村貧困戶整改檔卡的事,讓駐村工作隊隊長周斌健記憶猶新。

周斌健說,郭力銘早上不到7點鐘就來到村裡,上午忙到12點30分,回到縣城處理了公務、簡單吃了午飯,14時左右又回到了南劉莊,一直到晚上、整改完剩下19戶貧困戶的檔卡,才結束了一天的工作:“郭書記工作的認真、敬業,對貧困戶的滿腔熱忱,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老郭’這麼拼,我們咋敢不上心?”周斌健說,駐村工作隊把“老郭”當作榜樣,真抓實幹精準幫扶,讓南劉莊發生了巨大變化:幾年來,為南劉莊整修道路6公里,新建了活動廣場,發展了養殖公司、光伏發電等扶貧項目,137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讓南劉莊順利摘下了省級貧困村的“窮帽子”。

南劉莊的變化,正發生在原陽縣灘區的每個角落。

原陽縣彙集各方力量,用足各項政策,整合各類資金,集中力量強基礎,全力以赴抓產業,千方百計補短板,傾心盡力惠民生,全縣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脫貧攻堅工作由2016年全省落後被約談到2017年榮獲全省、全市扶貧先進單位受表彰,實現了由落後到先進的艱難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