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細選定主業 宜賓下好園區錯位發展「一盤棋」

精挑細選定主業 宜賓下好園區錯位發展“一盤棋”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楊波 侯雲春 文/圖

精挑細選定主業 宜賓下好園區錯位發展“一盤棋”

宜賓臨港開發區智能終端產業示範園

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洗禮,企業成林、園區連片的東部沿海城市,已經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為推動新一輪大發展,沿海各地正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在此大背景下,數以萬計的企業和投資者,正把目光投向更加廣闊的西部舞臺,形成了產業內遷(轉移)的時代大潮。

而對於欠發達、底子薄的西部城市來說,不能因發展欠賬多而“如飢似渴”地在招引項目上來者不拒。如何高質量地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眼下,地處西部內陸的四川宜賓,以爭一流的精氣神、前瞻性的發展眼光,落子工業園區改革創新轉型,推動園區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對四川其他市州乃至西部欠發達地區,尤其是面對當前“一縣一園區”成為“最低標配”的發展實際,極具參考意義。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新時代開局之年。在新時代浩蕩東風的吹拂下,歷來走在內陸城市開放前沿的長江首城宜賓,正瞄準高質量發展目標,全面推進全市工業園區改革創新轉型。

自2016年啟動並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群策群力和反覆醞釀打磨,宜賓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關於加快推動全市工業園區創新改革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自上而下推動全市13個工業園區產業配套錯位互補,“一盤棋”走好精細化、差異化發展之路。

“《意見》有三大‘重頭戲’:一是精準定位各園區主導產業,明確產業主攻和發力方向;二是建立體系化配套支撐政策,確保園區改革轉型見實效;三是強化差異化的評價考核體系,確保園區改革發展‘不走樣’。”宜賓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目前,相關改革正在全市各重點產業園區全面落地鋪展,並越來越成為引領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頂層設計

點燃“臨港速度”與“屏山嬗變”

長江起點之畔,國家級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宜賓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高端成長型產業核心發展區。近兩年來,這片熱土上處處塔吊,處處工地,上百個項目掛圖作戰。

從產業規劃到建成現代化的廠房,再到生產出銷往世界各地的“宜賓造”“宜賓智造”產品,短短一年多時間“無中生有”並爆發式崛起,創造了讓人驚歎的“臨港速度”。特別是以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為核心的智能終端產業,2016年8月從零起步以來,已簽約項目138個,總投資超過400億元,其中近百個項目將在今年投產。

這些企業,大多瞄準全球市場,而地處西部內陸的宜賓,緣何能吸引沿海眾多見慣“大場面”的企業落地安家?

產業頂層設計成為最優先的關鍵詞。

“沿海產業轉移是大趨勢。但過去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智能終端產業必須要全產業鏈配套轉移,才有生命力。”深圳市手機行業協會會長孫文平表示,宜賓吸引企業家的不僅僅是“窪地”般的落地政策和服務,更在於發展產業的決策思路。“宜賓成功地採取了‘政府+協會’模式,實施了‘移植生態,集群引進,上下游聯動,培植全產業鏈’的產業轉移思路,最終在全國80多個到深圳招商智能終端的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協會選定的西部唯一的智能終端產業發展基地。”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落戶臨港區的17戶投產智能終端的企業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6657萬美元,超過該產業2017年全年實績,佔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21.2%,對全市外貿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7%,已成為宜賓外貿進出口的重要增長極。

無獨有偶。以頂層設計點燃產業發展奇蹟的,還有屏山縣。

作為宜賓唯一的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屏山為支持國家重大工程向家壩水電站建設,聚焦庫區移民遷建“頭號工程”,實施了長達十年的“封庫”政策,十年間工業發展近乎為零。

2012年,移民大搬遷結束後,屏山迅速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來。

“在市、縣黨委政府的精心謀劃下,我們一開始不是急著見啥招啥、來啥發展啥,而是按照規劃先行的思路,第一時間請來專業的智庫機構,幫我們梳理‘家底’,在頂層設計中確立了產業發展方向。”屏山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姚登文說。在此基礎上,屏山確定了“一紡織、二富硒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三載能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

方向既定,快馬加鞭。屏山全力實施專業團隊精準招商、專組協調推進項目落地、專項配套政策扶持發展、專人貼身一對一服務等工作舉措。短短5年過去,工業發展實現“四個倍增”:截至2017年底,園區建成面積由0.8平方公里增加到3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由14.6億元增加到54.1億元,規上企業數量由14戶增加到46戶,就業人員由1200人增加到4800人,走出了一條工業助推國貧縣、移民縣跨越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眼下,屏山正立足於既定產業發展方向,規劃了總面積10.7平方公里的石盤、宋家壩、王場三個產業區,專注於招引與主導產業相關聯的項目和企業。力爭到2025年,實現紡織產業產值200億元,載能新材料及機械智能製造產業產值100億元,農副食品精深加工產值100億元。

精準“擇業”

13個重點園區共下配套錯位互補“一盤棋”

新興產業的爆發式崛起和屏山工業的華麗嬗變,讓宜賓決策層驚喜的同時,也在加快謀劃一個更大的課題:如何讓市內其他工業園區也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縱觀宜賓的發展史,工業興則宜賓興,工業強則宜賓強,佔據半壁江山的工業,對宜賓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長期超過七成。而作為宜賓工業的主要載體,2004年以來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13個重點產業園區,園內企業總產值又佔到了全市的八成,成為宜賓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主戰場。然而,體制機制不順、產業佈局不科學、創新能力較弱、競爭力不強等諸多矛盾和問題,嚴重製約了園區進一步快速發展。

“產業定位的精準化和差異化逐漸成為園區最核心的競爭力。從國內外成功的工業園區發展歷程看,精準的產業選擇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如美國硅谷、臺灣新竹、上海張江等,都對發展產業進行了精準選擇。”宜賓市經信委園區科負責人告訴記者,宜賓各園區的短板,正是沒有對產業進行精準選擇,園區之間惡性競爭,產業嚴重同質化。

為此,宜賓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抓住影響園區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矛盾,出臺《意見》,統籌優化佈局全市重點產業,科學定位全市各園區主導產業。

《意見》提出,瞄準建成一批管理運營高效、產業特色突出、功能配套完善、極具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的現代工業園區的目標,以體制機制改革為核心,推動園區開發、管理和服務創新;統籌佈局,推動各區縣工業園區配套、錯位、互補發展;市場主導,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優勢園區集中和優勢產業集聚;綠色低碳,推動土地、能源等資源集約節約使用;融合發展,推動服務業和製造業相互促進,實現園區發展與城市功能相適應。

按照上述目標和原則,《意見》分別從強化治理體系建設、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市場改造、強化智慧園區建設、強化幹部隊伍建設、強化績效考核等七方面、數十項具體舉措,鮮明地給出了全市園區創新改革轉型發展的實現路徑。概括起來可分為三大方面:一是配套錯位互補確定各園區主導產業,二是體系化的配套支撐政策,三是差異化的考核評價體系。

為推動“一盤棋”發展,《意見》明確提出了“2核心4配套7特色”全市產業空間佈局體系。“2核心”即臨港開發區高端成長型產業核心發展區和五糧液產業園區名優白酒集中發展區;“4配套”即以臨港開發區為龍頭,協同帶動翠屏區、南溪區、宜賓縣、高縣工業園區配套發展高端成長型產業,打造產業集群;“7特色”即剩下6縣園區和鹽坪壩產業園區,依託獨特資源優勢,打造特色專業化園區(除五糧液園區、臨港開發區、鹽坪壩園區外,其餘10個工業園區一對一佈局在宜賓10個區縣,園區的責權主體在區縣,工業園區改革即區縣工業改革)。

在此基礎上,宜賓又對各區縣主導產業劃定了“上限”:翠屏區、南溪區、宜賓縣、江安縣、屏山縣以1-2個產業(最多3個)作為園區主導產業,長寧縣、高縣、筠連縣、珙縣、興文縣以1個產業(最多2個)作為園區主導產業。

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各區縣主導產業得以明確:除綠色食品精深加工和竹產業兩大高涉農富農產業外,翠屏區的四川長江工業園區以節能環保、高端成長型產業相關配套產業為主導;南溪區以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造紙和紡織產業為主導;宜賓縣以軍民融合、新材料產業(金屬複合材料、鋰材料、建築新材料等方向)為主導;江安縣以循環化工(氯鹼化工、硫磷化工等方向)為主導;坐擁蜀南竹海的長寧縣以竹木加工為主導;高縣以綜合能源(煤電)和精細化工為主導;筠連縣以生物醫藥為主導;珙縣以玄武岩纖維、新材料(玻璃及衍生品、中高端陶瓷、硅產品等方向)為主導;興文縣以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紅豆杉、苗藥等方向)為主導;屏山縣以紡織和“三高一低(高載能、高技術、高附加值、無汙染)”產業為主導。

為讓改革按照既定方向高質量推進,《意見》還配套出臺了體系化的支撐政策和差異化的考核評價,引導各園區聚焦主業。

支撐政策方面,明確了招商機制、園區間利益分享合作、財政資金引導等關鍵重點領域改革。以財政資金引導為例,對當年成功引進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市外招商引資項目(已開工建設)的園區,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給予園區一次性經費補助,單個項目最高可達到1000萬元,支持力度可謂空前,但前提是要符合全市對該園區的產業定位。

而差異化的考核評價則按照各園區主導產業的不同進行差異化考評。如某縣(園區)的年度考核任務中,部分落地項目並不在其劃定的主導產業之內,考核時將會先扣除這部分後再核算打分。

改革添動力

各區縣多點開花高質量發展

2017年,是《意見》出臺後邊摸索邊實踐的頭一年。這一年,宜賓各園區以創新改革為抓手,突出園區職能優化調整、制度機制建設、產業發展核心,著力園區產業招商和項目引進,推動全市園區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全市13個園區新簽約投資協議產業項目212個,開工建設154個,協議投資金額達755億元;新建成標準化廠房70萬平方米,新增入園企業150戶,入園企業總數達到1070戶,營業收入突破2400億元,全面實現年度既定目標。

而隨著園區改革轉型的持續深入推進,2018年開局,宜賓各區縣工業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日趨明顯。

一季度,宜賓10個區縣和臨港開發區中,有8個區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以上。其中珙縣以13.1%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領跑;宜賓縣以12.7%的增速緊隨其後;江安縣實現10.1%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卻只能“屈居”第七,然而其化工主導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8.6%,增加值可比增長15.1%,拉動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個百分點;翠屏區區屬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0.3%,工業增加值增長15.2%,實現五年來最好開局……

各區縣工業經濟的強勁發展態勢,有力地支撐了全市工業經濟持續保持高位運行。統計顯示,一季度,宜賓GDP增速、規上工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等5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列全省前六,特別是體量大的規上工業,其增加值增長10.2%,繼續保持了自2017年3月以來兩位數增長的良好態勢;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0.4億元,總量居全省第2位,增長37.6%,增速高於全省15.9個百分點。

發展成效堅定了改革信心。宜賓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2018年,全市工業園區將繼續圍繞改革攻堅和產業發展主線,全力推動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全面落地,以改革為動力,著力在園區管理運營體制改革、園區規劃體系建設、園區產業招商等9大方面重點發力。

力爭到今年底,全市園區建立以主導產業規劃為基礎的園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規、招商規劃和以規劃環評為主的指導園區科學可持續發展的規劃體系,力爭全市園區新簽訂投資協議產業項目150個以上,其中當年落地建設100個以上;13個園區全年新增入駐企業150戶以上,總數達到1200戶以上,園區營業收入達到3200億元以上。

到“十三五”末,建成一批管理運營高效、產業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完善、極具影響力和輻射帶動能力的現代工業示範園區。到2021年,全市園區入園企業力爭突破1500戶(每年新增入園企業150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力爭突破1000戶;園區營業收入力爭突破80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