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振興鄉村㉛|官清大坨人走上康莊大道:你好,新生活!

脱贫攻坚 振兴乡村㉛|官清大坨人走上康庄大道:你好,新生活!

脱贫攻坚 振兴乡村㉛|官清大坨人走上康庄大道:你好,新生活!

在官清鄉,發源於貴州省松桃縣甘龍鎮的甘龍河與我縣境內的橋子洞河相聚。億萬年來,兩條河流不分晝夜,奔騰不息,硬生生地在崇山峻嶺中劈開了一道峽口。於是,該鄉的長谷之地便喚為峽口。

脱贫攻坚 振兴乡村㉛|官清大坨人走上康庄大道:你好,新生活!

俯瞰官清集鎮

從長谷之地向南,直線距離1公里外,山澗除了有峽口絕壁矗立,還有水滴石穿的交織聲傳來。沿著盤山的數十個大彎向上走,隨意選一處埡口,都可俯瞰官清第一村——峽口村。

在海拔800多米的峽口村2組,一個叫大坨(小地名)的地方,就藏在峽口崖尖背後的密林深處。“村莊凋敝,村人困苦,只見女嫁出,不見人嫁來。”歷史上,這裡是出行難和貧困的代表地。

而今,隨著一條近10公里長的通暢公路扎進大坨後,這個偏遠的山村迎來了重生。

眼下,重生的大坨正和中國成千上萬個偏遠的村莊一樣,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的實施,正以新時代村莊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而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村民,也借東風,抓實幹,正大步地朝著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邁去。

別了,出行難!

村民袁先祥,祖輩生活在大坨的埡口邊上。到他這一輩,已經是第三代人了。

老袁長得方正抖擻,講話中氣十足。但說起記憶中的出行難,年近8旬的他,長嘆一口氣後才娓娓道來。

“雨天的峽口,濃霧籠罩著這條羊腸小道,加上道路溼滑,十分危險。”老袁低聲地講著。上世紀80年代,他冒著一場小雨下山購買年貨,就在峽口的絕壁上經歷了一次生死瞬間。

當時,他揹著年貨往回趕,因為道路溼滑,一個踉蹌,他側著行走的身體瞬間失去了平衡,險些跌入深谷。好在一株黃金條樹救了他的命。

“要下山,雨過天晴等三天。”經歷過危險後,老袁謹記先輩人留下的話,並嚴格遵守。但凡雨天,他絕不下山。

時間來到2011年前後,通暢公路沿著峽口的大山盤旋而上。在深山密林裡穿梭了近10公里後,終於連接了大坨。

脱贫攻坚 振兴乡村㉛|官清大坨人走上康庄大道:你好,新生活!

通往大坨的通暢公路

通路那天,老袁特意沿著新路下山,買來鞭炮慶祝。站在家門口的公路上,老袁嘴裡碎碎念道:“太好了,出行不再難了!”老袁口中儀式性的言語不停,像是在與羊腸小道道別。

據瞭解,從2011年開始,官清鄉持續發力治理出行難。僅2017年,就投入1800多萬元新建、改建通村(組)公路和便民路。截至今年上半年,該鄉基本實現撤併村通暢率達到100%,自然通組率50%以上。

大坨的鉅變,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有了致富路,真好!”

豐年食五穀雜糧,荒年吃糠咽野菜。刻在村民袁得安記憶深處的大坨,除了貧窮,還是貧窮。

“家裡有近10畝地,只能種玉米、紅薯。儘管豐年產量不小,但根本沒法弄到山下換成錢。”袁得安回憶,小時候,家裡年年都會養上幾頭豬。每到年底,家人想盡辦法請人把豬抬到山下出售。賣豬換到的錢就是全家人一年生活開支的來源。

過去的50多年歲月裡,荒年,袁得安家遇到過好幾次。

大坨地勢高,土壤肥沃,但土質疏鬆,蓄不住水。天干久了,荒年也就來了。袁得安說,天干久了,玉米不結穗,埋在地裡的土豆也不長個。“到了秋收,地裡沒啥收成,可苦了忙碌了一年的鄉親們。”

脱贫攻坚 振兴乡村㉛|官清大坨人走上康庄大道:你好,新生活!

於是,大坨人決心背井離鄉,外出謀生。後來,種了幾年地的袁得安也成了務工大軍中的一員,成了“逃荒”者。

然而,2010年的春天剛過去不久,正在沿海務工的袁得安就接到了一通來自大坨的急電。電話裡的聲音告訴他:“你父親病危,快點回來吧!”

坐著慢火車回鄉的他,錯過了見老父親最後一面的機會。帶著對父親的愧疚,他決心留在大坨。

時光在大坨打了個盹,很快就來到了2011年,袁得安仍舊為一家人的生計發愁。這時,要修一條公路進大坨的消息,讓他一下興奮了起來。他心裡明白:有公路了,種啥都能運下山換錢!

在隨後的幾年裡,袁得安一口氣發展了近百畝烤煙。現在一到夏天,他的基地裡煙苗成行。從高處俯瞰,一片碧綠。

脱贫攻坚 振兴乡村㉛|官清大坨人走上康庄大道:你好,新生活!

“有了致富路,真好!”站在基地裡,袁得安激動地說。

你好,新生活!

公路通了,外出務工的人們紛紛返鄉,大坨也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據瞭解,就在通公路後的幾年時間裡,轎車、活動室、有線網絡……很多城裡有的事物和設施,沿著這條道路進村入戶,在大坨紮下了根。

村莊有新貌,村民也有新體會。

過去用水全靠肩挑背磨。路通後,政府送來了材料,幫助大坨人修建了40多個小蓄水池。75歲的袁先祥說:“現在家家戶戶都吃上了自來水,全靠國家的好政策。”

脱贫攻坚 振兴乡村㉛|官清大坨人走上康庄大道:你好,新生活!

大坨通路的第一年,鄉親們就迎來了一個豐收年。秋收後,時常有商人開著大卡車到村裡收購多餘的糧食。53歲的袁先發說,因為多了收益,不少鄉親當年就把“窮病”抑制住了。

最近,大坨里也有了“新玩意”。51歲的袁勇說,今年4月份就有電信和移動兩家公司的工作人員來村裡安裝網絡設施。以往只在城市裡看見過的光纖,最近也在他家裝上了。為此,一向節儉的他還特意換了一臺3000多元的彩色電視機。他打算藉此提高生活品質。

大坨人,能吃苦,好日子終於一點一點熬出來了,真正地結束了“逃荒”的歷史。73歲的老黨員袁啟右感慨地說:“一直以來,大坨都是窮苦的地方。不曾想,到了新時代,鄉親們也過上了好日子!”

記者:冉 川

校對:劉 琴

審稿:黃 偉

酉城,有你,酉名

脱贫攻坚 振兴乡村㉛|官清大坨人走上康庄大道:你好,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