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适合读博士?

醉酒沙漠


关于哪些人适合读博士,大家想得到的是:书呆子。也就是往好里说,适合和喜爱读书的人;往不大好里说,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的人。

好像过去人们总是说有些轻松或既轻松又体面的职业,例如从轻松的角度说,当老师因为有寒暑假,很值得羡慕。其实各行各业现在似乎都不轻松,从官场、商界到学校,似乎没有谁感到轻松惬意又体面。今天的高校中青年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压力一大,就有了新的要求,书呆子适合读博士没错,但是心理素质要好些,经得起枯坐冷板凳(这样的人变少了),经得起因不大世故而遭遇失恋,经得起别人说你导师穷得像个教授,你穷的像个博士。

过去听到一个说法:有的人一辈子走不上社会,只能在大学里带着,那么他不可能永远当学生,博士生也早晚要毕业。在日本读博士正常需要7年。过去我读博期间有的教师在职读博前后长达10年之久。但是现在不行了,上有封顶,一般5-7年为上限。

华东师大历史学终身教授沈志华提出过对博士生的要求:有病+有钱。有病是指酷爱钻入故纸堆中。有钱是指家境好,不在苦读期间为生计犯愁。这在今天的物质时代是不是一种新要求呢?


展江


真正适合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并不多见。许多人都是在读博的过程中,逐渐调整,变得比较适合读博士了,还有一大批确实不太适合读博士,因此,毕业后,多半没有从事专业相关的研究工作,或去从政,或去经商,或者转行做别的了。


先说下不适合读博士的几类人:


0.不能专注之人。

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范围,并不广博,反而非常狭窄,要求博士生往精深方向发展。不能专注特定的领域,自然不适合读博了。


0.浮躁之辈。

博士学历培养的是能够沉潜的研究者,心浮气躁,不能长期安静下来耕耘专业,显然不适合读博。


0.急于发家致富,渴望挣大钱之流。

博士生毕业之后,多半进入科研院所,继续学术研究。起步的平台较高,社会地位还可以,然而,收入却比较一般,特别是在前期,苦逼的“青椒”们,可能远比其他行业的同龄人“悲惨”。不过,一般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博士的优势越发明显了,收入也高起来了。


但是,不要幻想读博是通向暴富之路,读博后,进入了学术研究领域,可能创造知识,促进人类的智识的积累,只是很难变现,或者说变现周期特别长。况且,变现所得,常常未必会被学者拿到,毕竟学术研究兑现为生产力,还要经过产业化商业化的阶段,而这些阶段多半由企业负责,学者而擅长经营企业者,并不常见。


0.不认同当今学术生产体制之徒。

博士生接受的是学院的系统训练,意识观念、方法理路,都是学院派的。精细、谨严,然有时不免失之琐碎呆板。

当今学术科学化理性化趋势明显,学院学术排斥情感、情绪,要求研究者保持理性、客观。这种要求对理工科和医学,可能比较恰当,然而,推广到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就未必合适了。特别是人文艺术的研究,也极力向“科学”研究看齐,就显得冰冷无趣了。


对学院生产体制认同度越高,越容易得到它的承认,越容易脱颖而出。而读博就是真正进入学院生产体制的开始,也是检验。

今天的博士教育,培养的是专家,不是通才。如果想成为博雅通人,就别读博了。


那么,哪些人适合读博呢?

除了具备专注、沉静,耐得住寂寞,认同学院学术生产体制外,一般具备以下条件者,更适合读博:


0.家境殷实,不为生计发愁。

经济基础如不稳固,作为长期投资的读博,就不能不受到影响了。


0.感情稳定,家庭生活和睦美满。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无论心理和生理,都对家庭有些需要。


0.精通外语,能够轻松获取外文文献。

精通外语,一方面因为在很多领域内,国外的研究更为领先,一方面因为“国际化”需要,如通外语,则显得“入流”。


0.具备良师益友,可以相互切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读博期间,如有一批水平较高的同道好友,经常交流切磋,显然极为有益。


0.热爱专业,乐于从事相关研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增强人的承受能力。学术研究,要求学者理性,可只有真正热爱这一行者,才更容易做出重大突破,取得更大成就。


0.基础扎实,已得到系统训练,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在博士阶段,跨专业的同学时有劳累疲倦之感,便因前期积累不足,相关方法不熟练,因此,容易落后于人了。


0.天赋异禀,洞察力和创造力超出常人。

无论哪一行,做到顶尖的,甚至能够留名青史的,多半都是天赋高超之辈。学术研究中,天赋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特别关键的。


0.耐力强悍,能够长期从事系统的研究工作。

学术研究是长跑,博士阶段是实战演练。耐力不足,容易被淘汰,也不适合长跑。


0.心理强大,能够承受学术研究失败的压力。

商业投资,政治活动都有风险,学术研究亦复如是,都有失败的风险和可能。如果承压能力不足,就很能走得远了。


更多人文解读,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风雅人文观察


大家为何觉得读博士的人呆?我留学的时候周围的博士可不呆啊,都是很有水平的人。大家觉得他们呆,仅仅是对方觉得和你们没什么可说,说也说不到一起。其次就是可能在博士毕业阶段,每天想着自己的事和论文,无心去专注别的,大家觉得他们呆而已。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呢?我觉得是坚韧不拔的人,说不说你智商多高,首先你得有这个精神才能读。否则谁能熬煮寂寞一直读十几年,直到博士毕业?所以一些博士的婚姻不好,为啥?也是这个因素,她把用在专业钻研上的精神回到家了,这日子就不容易妥协和过下去,再有就是他(包括一些博士)自觉自己文化高,就不让人。

但是这个年代呢,有的博士也有毕业年限了(我就知道以前一个早稻田的文科博士8年没毕业),所以现在的博士适合有钱有闲的人读,最好再有极度热爱的精神,否则你怎么毕业?另外据我了解,读艺术和文科的很多硕士博士家境都不错,因为毕业以后不需要马上看到回报,但是一些理工科博士,家境一般,需要毕业以后马上回报赚钱。


李三万的三万里


首先,读博是一个身心煎熬的过程,可以选择读博的人我觉得应该是:

1,对科研感兴趣同时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兴趣是最重要的,读博过程往往很枯燥,要耐得住寂寞才行,有了兴趣才不行那么累,但是光有兴趣是不够的,很多博士课题都比较难,必须有这方面的能力,不然别勉强自己去受罪。

2,家庭条件较好的人。博士说得过分一点就是适合有钱人读的,博士补贴太低,假如连基本衣食住行都捉襟见肘,那么还能怎么静下心来搞科研,现在很多人都是为了文章而不是研究而读博士,浮躁,势力,但是身心却又饱受着煎熬。

3,工作需要,或者其他需要必须读博的。但是情况一直会变,谁也说不清楚读完博后政策啥的会有啥变化。

因此读博,尤其是国内读博,一定要三思。


大理白族大叔


适不适合读博士首先要确认你本人对博士所要选择的专业是否感兴趣或者说是喜欢,想要钻研下去,一般来说,博士的专业是与研究生专业相同但是要更细致深入一些,通过读研究生本人肯定了解自己是不是想要继续钻研下去,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喜不喜欢科研,这是就理科生而言,对于文科生而言也是同样的意思,就是方向不同而已。如果喜欢科研,觉得自己能出成绩,那么就可以选择读博士。

第三点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我认识的一个理科博士生基本上成天泡在实验室,没有什么娱乐生活,科研任务很重。

第四点就是是否能够承受住延毕的压力,我所知晓的博士生基本没有按时毕业的,能按时或提前毕业的都是大神中的大神,一般的博士生都是时间很紧张,压力很大的。

第五点就是多学专业有没有读博士的必要,如果有必要,可以考虑。水的一比的专业还是趁早工作,不要读了。


三宝642


作为一个曾经想要读博,现已经放弃的研究生,来谈谈我自己的感受吧。其实有不少读研的人,曾打算多花两年的时间来个硕博连读,最后却确放弃了。读博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研究生的圈子很小,你在学校的朋友圈也就自己研究室的人和你的舍友。而且学术的路真的是艰难的,像我们搞化学的实验失败是经常的事,同一个实验你要做很多次也未必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还有就是经济方面,同学都成家立业了,你快三十岁的时候只能养活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